English
   
 
在线数据
x中国宏观月度数据
x中国宏观年度全国数据
x中国宏观年度分省数据
x中国城市统计数据
x中国县级统计数据
x中国行业月度数据
x中国行业年度数据
x中国行业年度数据--(1999-2002)
x中国区域图形数据
x世界经济统计数据
免费数据
4国民经济主要指标
4中国行业概况
4中国经济运行月度报告
委托咨询

◆您的位置:数据中心 > 财经资讯 > 正文
 
04年安徽生产总值4812.7亿元 增12.5%

http://data.acmr.com.cn  2005/1/28  安徽省统计局


2004年,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安徽省上下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执行中央宏观调控政策,大力实施“861”行动计划,国民经济保持了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多数指标增幅创近年来最好水平。

经济运行的基本情况

一、从全年预期目标看,主要经济指标圆满完成年初确定的任务

初步核算,全省生产总值4812.7亿元,增长12.5%,增幅比年初目标高3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511.4元,增长10.8%,农民人均纯收入2499.3元,增长17.5%,增幅分别比年初目标高2.8和12.5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5.1%,创近8年最好水平;消费品零售总额1503.1亿元,增长12.9%,为近7年最好水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914.2亿元,增长29.6%。

二、从经济运行状况看,整体经济呈现速度加快、结构改善、质量提高、居民增收较多、区域协调发展的良好态势

从增长速度看,整体经济高位运行,稳定增长态势明显。随着国家连续多年扩大内需政策效应的释放,从2000年开始,安徽省经济开始步入新一轮增长周期,经济增速稳步加快,从2000年的8.3%,2001年的8.6%,2002年的8.9%逐步上升到2003年的9.2%,2004年则为1998年以来首次跃上两位数增长平台,且呈现出经济运行波动小、稳定性强的特征。GDP一季度增长12.5%,上半年增长13.5%,前三季度增长13.1%,全年增长12.5%。

从产业结构看,三次产业协调发展,供给能力明显增强。农业丰产丰收,粮食生产出现重要转机。2004年,安徽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及一系列支持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的政策措施,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加之粮食价格上扬、气候条件有利,粮食生产获得了近几年少有的好收成。全年粮食总产量2743万吨,比上年增产500万吨以上,为历史上第4个高产年;油料和棉花产量为299.6万吨和39.2万吨,分别增长29.4%和32.9%,均创历史最好水平;与此同时,畜牧业、渔业继续稳步发展。工业快速增长,对经济发展的主导作用进一步增强。全省工业持续快速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40%,是推动经济较快增长的重要因素。电气机械器材制造业、电子设备制造业、石油加工炼焦业等重点行业增势强劲。全年第一、二、三产业分别增长8.5%、13.8%和13%,呈现出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共同拉动经济增长的良好格局。

从需求结构看,三大需求稳中趋旺,投资结构逐步优化。消费市场繁荣活跃。在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引导下,特别是受居民收入进一步增加等因素的影响,安徽省城乡居民消费需求进一步释放,消费品市场呈现旺销势头。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03.1亿元,增长12.9%,连续16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为近7年最好水平。投资在宏观调控中趋于适度增长。2004年,安徽省从产业政策、行业规划、市场准入、环境保护和土地管理等方面,认真开展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清理工作,国家重点调控的行业投资增速持续回落,全省投资由年初的高速增长逐步趋于适度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914.2亿元,增长29.6%。投资结构逐步优化,农业、电力、交通运输、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等行业投资得到加强,一批重大项目建设进展加快。对外贸易快速发展。受世界经济增长加快、国家出口退税力度加大等因素影响,安徽省对外经济发展势头良好。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72.1亿美元,增长21.2%,其中出口39.4亿美元,增长28.5%。外商直接投资5.5亿美元,增长40%。

从运行质量看,财政收入大幅增长,企业效益明显改善。全年实现财政收入520.5亿元,增长26.2%,其中地方收入274.4亿元,增长24.3%,为1998年以来最高增幅。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175.3亿元,增长25.5%,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145.4,创历年最好水平。

从人民生活看,居民收入明显增加,生活质量继续提高。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511.4元,增长10.8%。农民人均纯收入2499.3元,增长17.5%,为1997年以来最好水平,且是近7年来增幅首次超过城镇居民收入。城乡居民储蓄2972.4亿元,增长20%。居民消费结构进一步提升,住房、教育、通信、旅游休闲、健身保健等消费比重增加。

从价格水平看,物价涨势逐步减缓,总体处于可控范围。受上年价格上涨的“翘尾”影响,加之年初粮油价格大幅上扬,2004上半年居民消费价格呈现恢复性上涨态势。一季度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4.4%,二季度上升到6.1%。由于安徽省居民消费价格上涨主要是受食品类特别是粮食价格的带动,粮食、油脂、肉禽及制品价格约占居民消费价格涨幅的90%,随着农业大丰收,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价格逐步回落,加之价格翘尾因素也逐渐减弱,物价涨势从三季度开始减缓。全年居民消费价格上涨4.5%。

从区域经济看,各市发展普遍加快,区域格局日趋协调。2004年,全省各地普遍加快了经济发展步伐,区域之间发展差距较大的状况有所改变。10个市GDP增幅超过全省平均水平,15个市工业增幅超过20%,16个市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超过10%。

经济运行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2004年安徽省经济呈现较快发展的良好势头,是近年来中央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效应的综合显现,也是全国经济环境趋好、带动各地发展加快的结果,更是安徽省人民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不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对内对外开放、大力实施“861”行动计划的积极成果。对所取得的成绩要充分肯定,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经济生活中的短期困难与长期矛盾并存,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增长还面临着较大压力。

从短期困难看,一是企业资金不足的压力仍然较大。去年12月末工业企业流动资金贷款同比少贷18.6亿元,企业流动资金紧张状况较为突出,随之而来的是企业“两项资金”占用问题再度抬头。

二是企业利润增幅逐步减缓。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增幅由一季度93.3%、上半年71.1%回落至全年的25.5%,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也逐季回落。相当数量的企业生产经营仍然困难。全省95%的利润是由160多家企业实现的,其余3000多家企业基本处于微利或亏损状态。

三是物价上涨已对经济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虽然总体上看,此轮物价上涨对于安徽省这样一个农业比重较大、工业基础资源输出占优势的省份是较为有利的,但也有着负面影响。如上游产品价格上涨压缩了企业的利润空间。全年生产资料出厂价格涨幅高于生活资料价格9.5个百分点,原材料购进价格涨幅高于工业品出厂价格6.8个百分点。工业品价格这种“高进低出”,加大了下游企业生产成本压力,明显减少了企业的利润空间,必将影响企业的收益预期和扩大投资的愿望。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亏损额增长42.9%,亏损幅度同比扩大了40.1个百分点。

从长期矛盾看,一是农业发展基础仍然薄弱。其一,农业投资偏少。安徽省基建投资中农业投资仅占1.5%,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8%)。其二,农民拥有生产性固定资产偏少。安徽省农村每户家庭生产性固定资产原值4622元,比全国少964元。其三,农民经营耕地面积偏少。安徽省农村家庭每户经营耕地面积为1.44亩,比全国少0.52亩。

二是经济增长方式仍然粗放。2003年,安徽省每万元GDP能耗为1.55吨标准煤,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近10%;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近20%;农业每公顷耕地创造的产值只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65.7%。

三是投资总体规模仍然偏小。上世纪90年代以来,安徽省固定资产投资占全国的份额大体在2.7%左右,与安徽省人口占全国5%及经济总量占全国3.5%的水平不相适应。2003年,安徽省人均投资额为2312元,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54%;投资相当于GDP的比例为37.2%,比全国低10个百分点。投资规模明显偏小,势必影响经济发展的后劲。

此外,整体人口素质不高、工业设备先进程度低及结构调整步伐慢等,都制约着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

对2005年经济工作的几点思考

2005年是“十五”计划的最后一年,也是为“十一五”打基础的重要一年。我们认为,安徽省经济工作应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本着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的原则,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结构调整为重点,优化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提高运行质量,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健康发展。为此,要坚持四个结合:

一是坚持把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与加快推进经济增长方式根本性转变更好地结合起来。当前安徽省经济发展中的许多问题,从根本上说,是结构、体制和增长方式问题。因此,要标本兼治,既要解决供求总量问题,更要注意从根本上解决结构、体制和增长方式等方面的问题。在国家实施宏观调控的新形势下,必须更加自觉地落实好科学发展观,结合大力实施“861”行动计划,推进经济增长方式向集约型转变,从根本上解决经济社会生活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走又快又好的科学发展道路。

二是坚持把主动适应宏观调控与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更好地结合起来。要把国家宏观调控作为解决安徽长期发展中突出矛盾的良好契机,作为增创安徽发展新特色和新优势的好机遇,把握好调控的重点和力度。充分发挥安徽省丰富的农业资源、煤炭资源和水资源等优势,大力支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市场准入条件、属于宏观调控鼓励和加强的建设项目,大力支持有市场、有效益的企业获取正常流动资金贷款,增强煤电油运等薄弱环节的生产和供给能力。

三是坚持把调整产业结构与优化投资结构更好地结合起来。国内研究机构普遍认为,新一轮经济增长周期将主要是结构推动型。因此,安徽省必须抓住机遇,以新型工业化为核心,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以加工制造业和基础产业为支撑,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从安徽省的实际情况看,投资速度影响经济发展速度,投资规模决定经济发展后劲,投资结构影响经济结构改善,投资质量决定经济发展质量。因此,我们既要加大投资力度,适度扩大投资规模,更要在优化投资结构和提高投资效益上苦练内功,准确把握投资方向,以确保通过大力度、高质量的投资推动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健康发展。

四是坚持把生产增效与居民增收更好地结合起来。抓住统筹城乡就业、统筹城乡国民收入分配、统筹城乡规划、统筹城乡社会保障等重点,积极探索建立促进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财政支农的长效机制、加强农民负担监管的长效机制。努力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尤其要多渠道增加农民和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关心城乡低收入居民的生活。继续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千方百计扩大就业,促进全民自主创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低收入家庭生活水平和质量不因价格上涨而降低。

具体而言,为保持全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我们认为应“稳一强二快三”,即稳定农业、做强做大工业、加快发展第三产业。

去年农村经济形势好,是政策、市场等多种有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许多方面带有恢复性质。继续保持农村经济发展的好势头,任务十分艰巨。要保证2005年经济持续较快增长,农业一定要稳定,一产增幅必须达到常年(3-4%)的水平。

近年来,安徽省的电气机械器材制造业、石油加工炼焦业、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等行业的发展态势良好,对相关行业的带动力强,是支撑经济增长的骨干力量。对这些行业应在政策取向上给予重点支持,力促它们进一步做大做强。要摒弃传统工业化发展模式,大力发展低消耗、轻污染、科技含量高而又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行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将其作为引领安徽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一面旗帜。

加快第三产业发展,提高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例,增强其吸纳就业人口的能力。继续发展商业和服务业,加强批发零售贸易及餐饮业、交通运输业、社区服务业,重点解决劳动力就业问题。同时促进新兴第三产业发展,建立一定规模的现代化的信息、咨询、科技产业。加大旅游产品开发和旅游经营机制创新力度,加快推进旅游区域间合作,进一步壮大旅游产业。

展望2005年,宏观环境总体上有利于安徽省经济发展。只要我们顺应整体经济稳健运行于新一轮增长上升期的良好趋势,把握世界经济形势好转、全国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有利时机,及时化解各种矛盾和风险,国民经济仍将保持快速稳定协调健康发展。


】【6662字】【15次】


相关资讯:
  • 湖北2004:农业经济呈现近十年来最好局面(2005/1/28)
  • 04年广西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创8年来最高水平(2005/1/28)
  • 江苏城乡收入之比2:1 “城乡差别”仍不容忽视(2005/1/28)
  • 2004年重庆生产总值2665.39亿元 增12.2% (2005/1/28)
  • 河南2004年城镇居民收入 郑州洛阳安阳居前三(2005/1/27)
  • 北京规划委:新机场选址正南方位(2005/1/27)
  • 北京47亿元巨资欲破交通瓶颈 公共交通优先发展(2005/1/26)
  • 福建发现煤田预测远景储量逾2亿吨(2005/1/26)
  • 发改委主任保证:北京房价三年内不会大涨(2005/1/26)
  • 广州2004生产总值超4000亿 连续2年增长15%以上(2005/1/26)

  •  集团首页 | 统计数据服务 | 行业分析与报告 | 市场研究与咨询服务 | 企业调查与营销服务 | 工作机会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1-2004 ACMR 北京华通人商用信息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5.5以上浏览器,分辨率800*600。
      京ICP证050875号 京ICP备05020597号 IP:3.137.170.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