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在中共青海省委和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各族干部群众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万众一心、顽强拼搏,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新突破、新进展。
一、综合
经济总量: 2008年,全省实现生产总值961.53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2.7%,比上年增速高0.2个百分点,是1985年以来增速最高的一年;人均生产总值17389元,增长12.1%。全年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105.58亿元,增长3.9%;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529.4亿元,增长16.5%;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326.55亿元,增长10.0%。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对GDP的贡献率分别为3.06%、66.72%、30.22%。三次产业结构由2007年的10.6:53.3:36.1转变为11 :55 :34。
财政:全年全省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36.51亿元,比上年增长23.6%。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71.56亿元,增长26.2%;中央一般预算收入64.95亿元,增长20.8%。实现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分别为58.94亿元、22.46亿元和6.46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4.8%、57.3%和20.5%。全年财政一般预算支出363.83亿元,增长28.9%。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70.4亿元,增长21.5%;社会保障与就业支出64.99亿元,增长27.0%;教育支出48.55亿元,增长39.3%;医疗卫生支出24.74亿元,增长26.9%;环境保护支出19.43亿元,增长2.3%;公共安全类支出20.36亿元,增长27.3%;农业支出19.86亿元,增长58.8%;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9.89亿元,增长42.5%;科学技术类支出3.96亿元,增长57.0%;城乡社区事务支出20.58亿元,增长1.1倍。
物价:全省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9.9%。其中,城市居民消费价格上涨8.9%,农村居民消费价格上涨12.3%。食品价格上涨19%。
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24.2%。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7.6%,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上涨7.5%,生活资料价格上涨10.4%。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10.4%。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10.5%。房屋销售价格上涨7.5%,其中新建商品住宅上涨9.0%,二手住宅上涨8.5%。房屋租赁价格上涨3.2%。
就业:年末全省就业人员317.2万人,比上年增长1.5%。其中,城镇就业人员113.8万人,增长4.2%。城镇新增就业人员4.7万人,比上年少1.1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8%。
二、农业和畜牧业
全年农作物总种植面积513.63千公顷(770.45万亩),比上年下降0.6%。其中粮食种植面积271.99千公顷(407.99万亩),下降1.1%;油料种植面积172.73千公顷(259.10万亩),增长0.2%;蔬菜种植面积34.16千公顷(51.24万亩),增长13.4%。在粮食作物中,特色作物马铃薯种植面积85.60千公顷(128.40万亩),下降0.6%;豆类种植面积39.11千公顷(58.67万亩),下降3.5%。果园面积4.13千公顷(6.20万亩),下降3.5%。
全年全省畜牧业繁殖各类仔畜788.38万头(只),繁殖率为79.42%,比上年提高0.35个百分点。受年初全省大范围持续低温降雪天气的影响,全年成幼畜死亡59.74万头(只),死亡率3.01%,比上年提高1.08个百分点。全省草食畜存栏头数1980.5万头(只),比上年减少4.3万头(只);草食畜总增633.6万头(只),总增率31.9%;草食畜商品率28.8%,比上年提高0.48个百分点。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全省工业增加值442.8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9.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1.5%。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中,非公有制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117.51亿元,增长37.0%。从经济类型看,在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中,股份制企业增长20.4%;国有企业增长34.0%;集体企业下降1.1%;股份合作企业增长9.3%;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长16.1%。从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增长18.4%;重工业增长21.8%。四大支柱产业创造增加值297.01亿元,比上年增长18.1%。四大优势产业创造增加值66.90亿元,增长16.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为95.2%,比上年下降2.2个百分点。
在规模以上工业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完成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2倍,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增长9.8%,纺织业增长1.2倍,化学纤维制造业增长1.6倍,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增长1.2倍,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增长67.8%,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增长56.5%,其他矿采选业增长53.7%,造纸及纸制品业增长48.1%,交通运输制造业增长1.2倍。6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7.8%。其中,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12.0%,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长19.8%,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22.5%,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长21.4%,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1.4%,石油加工及炼焦化业增长11.0%。主要产品产量保持增长。
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331.55,比上年提高31.67个百分点;实现利润179.84亿元,比上年增长34.5%。
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创造增加值86.55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4.3%。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424个,实现利润总额6.36亿元,比上年增长1.3倍。
四、固定资产投资与房地产开发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82.18亿元,比上年增长19.4%。分城乡看,城镇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13.38亿元,增长15.7%;农村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8.8亿元,增长57.5%。从投资类型看,国有及国有控股投资363.22亿元,增长19.5%;民间投资207.83亿元,增长20.1%;港澳台及外商投资11.12亿元,增长5.9%。
在50万元以上(含50万元)固定资产投资中,四大支柱产业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13.41亿元,比上年增长22.7%。其中,盐湖化工业投资51.59亿元,增长11.5%;有色金属工业投资46.39亿元,增长42.0%;电力工业投资77.31亿元,增长17.8%;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投资38.13亿元,增长29.7%。四大优势产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8.73亿元,比上年增长31.5%。其中,畜产品加工业增长18.0%,建材工业增长63.1%。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50.38亿元,比上年增长47.3%。施工房屋面积707.28万平方米,增长21.6%;竣工房屋面积221.99万平方米,增长32.7%。商品房销售面积136.26万平方米,下降10.4%;商品房销售额32.75亿元,下降7.2%,其中现房和期房销售额分别占商品房销售额的22.7%和77.3%。全年新开工经济适用房施工面积23.01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71.0%;竣工经济适用房面积12.54万平方米,增长46.2%。
五、国内贸易、对外经济和旅游
全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2.84亿元,比上年增长21.4%。按城乡分,城市的消费品零售额179.89亿元,增长23.0%;县及县以下的消费品零售额72.95亿元,增长17.5%。按行业分,批发业消费品零售额47.53亿元,增长25.0%;零售业160.04亿元,增长20.9%;住宿和餐饮业41.01亿元,增长20.2%;其它行业4.26亿元,增长11.3%。
全年进出口总额6.8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2.5%。其中,出口额4.19亿美元,增长8.5%;进口额2.69亿美元,增长19.0%。在出口额中,一般贸易出口4.13亿美元,增长7.3%,机电产品出口2103万美元,下降3.0%,高新技术产品出口30万美元,增长79.6%。出口国家和地区中,日本17177万美元,美国5256万美元,韩国3885万美元,中国香港2965万美元,英国1440万美元,澳大利亚1053万美元,德国697万美元,俄罗斯255万美元。在进口额中,一般贸易进口2.63亿美元,增长16.4%,机电产品进口9834万美元,增长2.4倍,高新技术产品进口1690万美元,增长1.9倍。在进口国家和地区中,澳大利亚16292万美元,德国4599万美元,美国2937万美元,中国香港936万美元,日本448万美元。
全年批准外商直接投资项目22个,比上年少15个。其中,农、林、牧、渔业4个;采矿业1个;制造业6个;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2个;建筑业1个;批发和零售业3个;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1个;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3个;其他行业1个。合同使用外商直接投资金额3.09亿美元,比上年下降25.7%;外商直接投资实际使用金额2.2亿美元,比上年下降29.0%。
全年接待国内外旅游人数905万人次,比上年下降9.7%。其中国内旅游人数902万人次,下降9.5%;境外入境人数3万人次,下降40.3%;国际旅游外汇收入1014.73万美元,下降36.2%。国际国内旅游总收入47.51亿元,增长0.3%。
六、交通和邮电
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物运输周转量217.03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7.0%。全年旅客运输周转量70.51亿人公里,比上年下降3.5%。全省公路线路年末通车总里程5.65万公里,比上年增长7.3%。
年末民用汽车保有量31.46万辆,比上年末增长16.4%,其中年末私人汽车保有量21.84万辆,增长15.7%。年末私人轿车保有量6.37万辆,增长28.4%。
全年邮电业务总量达69.95亿元,比上年增长30.3%。其中,邮政业务量2.25亿元,增长7.4%;电信业务量67.7亿元,增长31.2%。年末局用交换机总容量160万门,比上年减少6.3万门。年末固定电话用户119.4万户,比上年末下降3.1%。其中,城市固定电话用户92.5万户,下降3.6%;农村固定电话用户27万户,下降0.7%。年末移动电话用户达247.2万户,比上年末增长11.5%。全省电话普及率上升到66.1部/百人。全省互联网上网人数22.5万人,比上年末增长38.9%,宽带上网人数21.3万人,增长37.4%。
七、金融和保险
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389.58亿元,比上年末增长25.7%。其中,企事业单位存款余额434亿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583.38亿元,分别增长17.2%和31.1%。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580.47亿元,比上年末增长31.2%。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1033.9亿元,比上年末增长23.8%。其中,短期贷款余额304.49亿元,中长期贷款余额701.42亿元,分别增长16.2%和28.3%。发放人民币消费贷款24.7亿元,增长12.9%。
全年保险公司保费收入14.1亿元,比上年增长31.3%。其中,寿险收入6.67亿元,增长48.8%;财产险收入6.61亿元,增长18.4%;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收入0.82亿元,增长24.2%。年内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6亿元,比上年增长29.9%。其中,寿险给付2.24亿元,增长32.5%;财产险赔款3.47亿元,增长29.0%;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赔款和给付0.29亿元,增长20.8%。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全省有研究生培训单位5个,研究生教育招生596人,在学研究生1588人,毕业生388人。普通高等教育院校8所,普通高等教育年内招生2.05万人(其中,普通高等教育研究生511人),在校生5.58万人(其中,研究生1332人),毕业生1.40万人(其中,研究生321人)。全省有成人高校2所,成人教育招生451人,在校生987人,毕业生248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43所,年内招生3.1万人,在校生6.79万人,毕业生1.38万人。普通高中138所,年内招生3.88万人,在校生10.81万人,毕业生3.37万人。初中学校353所,年内招生6.77万人,在校生20.72万人,毕业生7.29万人。小学2556所,年内招生9.31万人,在校生53.82万人,毕业生6.95万人。特殊教育学校10所,年内招生286人,在校生2442人。年末幼儿园在园幼儿9.43万人。
全年全省取得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205项,其中,基础理论成果6项,应用技术成果196项,软科学成果3项。全年专利申请431件;授权专利228件;签订技术合同427项,成交金额7.75亿元。全省有天气雷达观测站点4个,卫星云图接收站点9个,地震台站49个,地震遥测台网3个。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年末全省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1个;文化馆43个,公共图书馆54个,博物馆17个;广播电台4座,中短波广播发射台和转播台8座,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达到88.5%;电视台8座,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达到94%。全年杂志、报纸、图书种数分别为52、27和656种,出版量分别为281万册、8879万份和987万册(张)。
年末全省拥有各类卫生机构6175个,床位数1.91万张。全省有医院531个,床位数1.88万张,其中乡镇卫生院404个,床位数0.27万张。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8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56个,卫生监督检验机构52个,妇幼保健院(所、站)22个。全部卫生技术人员2.86万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1.17万人,注册护士0.98万人。
全年全省优秀运动队中共有117人次参加了国内外比赛,创2项世界纪录。成功举办环湖赛、世界杯攀岩赛、抢渡黄河极限挑战赛等品牌体育赛事,同时,各类群众性体育竞赛、体育健身活动蓬勃发展。
十、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2008年末全省常住人口554.3万人。分城乡看,城镇人口226.5万人,占常住人口的比重为40.9%;乡村人口327.8万人,占59.1%。分性别看,男性人口279.3万人;女性人口275万人。分年龄看,0-14岁人口123.5万人,占常住人口总数的22.3%;15-64岁人口395.7万人,占71.4%;65岁及以上人口35.1万人,占6.3%。全年出生人口8.01万人,出生率为14.49‰,比上年下降0.44个千分点;全年死亡人口3.39万人,死亡率为6.14‰。全年自然增加人口4.62万人,比上年减少0.22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8.35‰,比上年下降0.45个千分点。
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648.3元,比上年增长13.35%。年人均消费性支出8203.17元,比上年增长9.2%,恩格尔系数为40.4%,比上年上升3.1个百分点。年末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到24.8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6平方米。农牧民人均纯收入3061.24元,比上年增长14.06%。年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974.94元,比上年增长20.2%,恩格尔系数为43.6%,比上年下降0.7个百分点。农牧民人均居住面积达到19.78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45平方米。
年末城镇参加养老保险人数68.3万人,比上年增长4.8%。其中,在岗职工49.7万人,离退休人员18.6万人,分别增长5.3%和3.3%。城镇参加失业保险人数35.4万人,正在享受待遇的失业保险人数2.4万人。参加城镇工伤保险人数29.9万人,其中农民工3.4万人。参加城镇生育保险的人数6.3万人。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人数72.1万人,比上年增长2.9%,其中,在岗职工47.6万人,离退休人员24.5万人,分别增长1.1%和6.5%;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41.7万人;参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的农牧民331.3万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6.5%,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累计支出6亿元,累计受益826.4万人(次)。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的居民22.1万人,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农牧民34.5万人。
十一、资源、环境和安全生产
全省年初耕地面积542.2千公顷(813.3万亩),年内增加耕地1.3千公顷(1.9万亩),年内减少耕地0.7千公顷(1.1万亩),年末耕地面积542.7千公顷(814.1万亩),比上年增长0.1%。
全省主要水系干流水质状况达到Ⅲ类标准的断面比例为41.2%,达到Ⅳ类标准的断面比例为23.5%,达到Ⅴ类标准的断面比例为11.8%,超过Ⅴ类标准的断面比例为23.5%。
2008年,全省森林面积317.2万公顷,森林覆盖率4.4%,人均森林面积0.58公顷。全省湿地面积412.6万公顷,占国土面积的5.7%,其中,自然湿地408.77万公顷。全年“三北”防护林四期工程人工造林7.73千公顷。天然林保护工程人工造林1.4千公顷,封山育林19.14千公顷。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36.67千公顷,全民义务植树1318.2万株。
据初步统计,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综合能源消费量1176.92万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13.56%;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比上年下降6.53%。
年末全省拥有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单位2个。自然保护区11个,面积2182.2万公顷,占全省总面积的30.2%,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5个,面积2025万公顷。当年完成环境污染限期治理项目345个,比上年增加244个,项目总投资1.29亿元,比上年增长93.6%。全省有2个城市空气质量达到三级标准,有1个城市声环境质量达到较好。
全年生产安全事故死亡719人,比上年下降5.4%。亿元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为0.75人,下降25.0%;煤矿百万吨死亡人数为0.97人,下降51.9%。全年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1121起,造成608人死亡;道路交通万车死亡人数为13.05人,下降10.6%。
青海省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青海调查总队
2008年2月24日
注:本公报部分数据为初步统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