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综合
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经国家统计局初步审定,2008年全省生产总值12506.3亿元,比上年增长9.5%,增速比上年回落4.7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366.2亿元,增长3.0%;第二产业增加值5790.1亿元,增长12.9%;第三产业增加值4350.0亿元,增长8.3%。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5.2%、61.9%和32.9%。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5378元,增长9.7%。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从上年的19.3:44.2:36.5调整为18.9:46.3:34.8。
图一:2004-2008年地区生产总值及增长速度
民营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全年民营经济增加值6516.7亿元,比上年增长15.3%,占GDP的52.1%,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78.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60.7亿元,增长3.7%;第二产业增加值3514.7亿元,增长20.1%;第三产业增加值2041.3亿元,增长12.3%。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5.1%,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12.0%。商品零售价格上涨5.3%,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16.6%。
全部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9.3%,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上涨9.6%、生活资料价格上涨8.0%。全部原燃材料购进价格上涨12.4%。
全部农产品生产价格上涨18.4%。其中,种植业产品价格上涨11.2%,林产品价格上涨9.6%,畜牧产品价格上涨23.2%,渔业产品价格上涨15.1%。
全年房屋销售价格上涨2.9%,涨幅比上年回落5.4个百分点。土地交易价格上涨7.1%,房屋租赁价格上涨3.3%。
企业家信心指数为111.6点,企业景气指数为112.4点。其中,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批发零售业、房地产业、社会服务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住宿餐饮业等行业企业景气指数分别为114.5点、105.7点、104.4点、128.7点、85.8点、98.3点、156.5点、100.7点。
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地震灾害使我省生产能力受到很大破坏,恢复重建任务十分艰巨;国际金融危机对我省经济发展的影响越来越明显,经济形势日益严峻;工业化、城镇化依然滞后,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尚未扭转,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
二、农业
2008年,在农产品价格上涨和各项补贴优惠政策等有利因素的促进作用下,农业生产稳定增长,农村经济运行比较平稳。
全年粮食作物种植面积682.7万公顷,增长0.3%。其中:小麦种植面积138.2万公顷,下降0.7%;水稻199.5万公顷,增长1.8%;玉米124.8万公顷,增长0.1%;洋芋64.9万公顷,增长6.3%;红苕81.2万公顷,下降3.9%;油料作物115.5万公顷,增长8.3%;药材9.0万公顷,减少5.3%;蔬菜110.2万公顷,增长0.6%。改造中低产田土、建设高标准农田136万亩。
种植业实现增产。全年粮食产量3500万吨,比上年增产108万吨,增长3.2%。其中:小麦产量563.8万吨,增长0.7%;水稻产量1511.8万吨,增长4.4%;玉米产量667.7万吨,增长4.7%;洋芋产量229.8万吨,增长8.1%;红苕产量344.7万吨,下降1.8%。经济作物中,油料产量249.9万吨,增长9.4%;棉花产量1.6万吨,下降5.9%;麻类产量6.8万吨,下降1.4%;甘蔗产量116.3万吨,下降8.4%;烟叶产量22.8万吨,增长34.9%;蔬菜产量3078.3万吨,增长2.6%;茶叶产量13.9万吨,增长6.9%;水果产量(含瓜果类)636.2万吨,增长7.5%。
养殖业稳定发展。全年肉类总产量906万吨,增长4.3%。其中:猪肉产量652.1万吨,增长3.9%;牛、羊肉产量87.1万吨,增长4.5%;禽肉产量145.3万吨,增长5.8%。禽蛋产量131万吨,增长13.8%;牛奶产量61.6万吨,下降1.3%;蚕茧产量10.6万吨,保持上年水平。全年水产养殖面积21.6万公顷,增长1.6%;水产品产量95.2万吨,增长4.6%。
林业生产持续快速发展。巩固天然林保护和退耕还林成果,全年完成造林面积33.2万公顷,其中人工造林面积10.3万公顷。实施森林管护2033.5万公顷,实施配套荒山造林2.3万公顷,封山育林101.7万公顷。年末森林覆盖率为30.8%。
农业生产条件继续改善。全年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2.3万公顷,年末有效灌溉面积252.3万公顷,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91.8万公顷。新增农业机械总动力163.9万千瓦,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2687万千瓦,增长6.5%。全年农村用电量127.5亿千瓦小时,增长3.4%。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较快增长。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458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户数达11946户;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939.3亿元,增长17.9%。
图二:2004-2008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及其增长速度
在规模以上工业中,重工业实现增加值3372.3亿元,增长16.2%,轻工业实现增加值1567.0亿元,增长21.4%,轻工业增幅比重工业快5.2个百分点。工业四大优势产业实现增加值3314.2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67.1%,增长22.2%。其中,优势资源产业增加值1488.6亿元,增长17.7%;装备制造产业增加值660.5亿元,增长25.4%;农产品加工产业增加值776.0亿元,增长27.2%,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835.8亿元,增长24.9%。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出口交货值567.3亿元,增长23.3%;完成新产品产值2798.2亿元,增长49.1%。
分行业观察,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23.2%,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增长11.4%,黑色金属冶炼及延压工业增长5.1%,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8.9%,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长29.9%,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增长19.8%,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增长27.0%,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28.8%,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增长2.9%。
在纳入统计的87种重点产品中,有55种产品生产增长,其中,食品及日用轻纺类产品生产增势良好。原煤增长10.2%,原油加工量增长8.9%,天然气产量增长1.2%,水电增长5.7%,铝材产量增长15.1%,农用薄膜增长18.2%、乳制品增长33.9%,白酒增长29.4%,纯化纤布增长40.8%,汽车增长16.2%。
工业经济效益继续改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3768亿元,增长31.9%。实现利税1457.3亿元,增长24.5%;实现净利润712.9亿元,增长7.8%。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实现净利润167.7亿元,同比下降40.9%;股份制企业542.0亿元,增长17.9%;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97.3亿元,增长27.8%;私营企业531.7亿元,增长44.2%。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218.3,比上年提高11.3点。
建筑业生产在投资快速增长的带动下持续稳步增长,全年施工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3758个,增长1.3%;实现利税总额132.6亿元,增长9.8%;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4374万平方米,增长7.5%;房屋建筑竣工面积8637万平方米,其中住宅竣工面积6064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快速增长。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581.2亿元,增长29.5%。在全社会投资中,国有经济投资2766.9亿元,增长35.1%;港澳台商投资243.5亿元,增长37.8%;外商经济投资214.6亿元,增长9.6%。房地产开发投资1430.2亿元,增长7.8%,增速比上年回落37.3个百分点。
图三:2004-2008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及其增长速度
从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324.0亿元,增长67.3%;第二产业投资3100.1亿元,增长26.6%;第三产业投资4157.1亿元,增长29.4%。三次产业投资结构由3.3:41.8:54.9调整为4.3:40.9:54.8。新开工500万元以上项目计划总投资达5163.1亿元,增长82%。新开工项目平均投资规模4616万元,扩大47.5%。其中,亿元以上新开工项目535个,计划总投资3029.4亿元,完成投资675.7亿元,带动了新开工项目投资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工业投资500万元以上项目中“7+3”优势产业完成投资2398.4亿元,同比增长25.5%。其中,装备制造业完成投资498.4亿元,增长52.9%;现代中药业完成投资28.3亿元,增长49.1%;电子信息产业完成投资238.26亿元,增长49.1%。受能源电力、钒钛钢铁、生物工程等投资减缓影响,“7+3”优势产业投资比同期工业投资慢2.2个百分点。2008年,能源电力、钒钛钢铁分别增长10.9%和15.5%,生物工程投资下降11.8%。
重大基础设施和重大产业项目建设得到加强。康定机场、南渝高速、西攀高速等项目竣工投入使用。溪洛渡、向家坝水电站和泸州港集装箱码头等项目加快推进,成都至都江堰铁路、成绵乐客运专线、珙县电厂等项目开工建设。
五、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增长较快。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800.8亿元,增长19.6%。总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44.5%。在统计的25类商品中,除棉麻等五类商品销售比上年有所下降外,其他20类都不同程度的增长,增长面达到80%。
图四:2004-2008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及其增长速度
城乡消费品市场活跃。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零售额3731.5亿元,增长19.3%,比上年加快2.5个百分点;住宿餐饮业零售额925.1亿元,增长21.5%,比上年下降0.3个百分点。分城乡看,城市消费品零售额2402.0亿元,增长21.5%;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2398.8亿元,增长17.7%。
消费热点不断升级。其中,汽车零售额增长19.8%,石油及制品增长43.2%,家具类增长9.4%,体育娱乐用品类增长46.0%,金银珠宝类增长39.4%,化妆品类增长14.9%,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17.2%,通讯器材增长21.2%。
大型商贸企业增势强劲,个体私营经济大幅增长。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实现零售额998.8亿元,增长25.6%,比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快6个百分点,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比重由上年的19.8%提高到20.8%。全省个体私营经济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3019.1亿元,增长19.5%,增幅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占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62.9%。
六、对外经济
全年实际利用外资33.4亿美元,增长66.1%。累计批准外商投资企业8628家,新引进世界500强企业7户,全球500强企业中已有142家来川投资或设立办事机构。驻川外国领事机构达到7家。
全年新签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合同1217个,合同金额48.2亿美元,完成营业额24.1亿美元,同比增长98.0%;外派劳务32081人次。积极探索建立资源开发新机制,成功举办第九届西博会,赴18个对口支援省市和港澳地区开展感恩招商活动,共签约项目1139个、总投资4683亿元。全年国内省外到位资金2998.2亿元,增长52.0%。
外贸进出口总额220.4亿美元,居全国第13位、西部首位,增长53.3%。其中,出口131.1亿美元,增长52.3%;进口89.3亿美元,增长54.7%。一般贸易出口87.2亿美元,增长35.5%;加工贸易出口30.8亿美元,增长72.9%。国有企业出口43.4亿美元,占外贸出口的33.1%,增长59.2%;集体、私营企业出口52.0亿美元,增长40.0%。农产品出口6.5亿美元,增长16.1%;机电产品出口65.5亿美元,增长79.2%;高新技术产品出口27.7亿美元,增长67.7%。
图五:2004-2008年外贸进出口总额及其增长速度
七、交通、通信和邮电业
交通运输业较快发展。全年公路、铁路和航空等运输方式完成货物周转量1017.2亿吨公里,增长10.2%;完成旅客周转量996亿人公里,增长2.8%。
通信行业持续较快发展。新增光缆线路长度8.3万公里,达到39.0万公里;长途电话业务电路达到70.0万路;本地电话网固定交换机容量达到2453万门;新增移动电话交换机容量4451万户,达到7903万户。互联网注册上网用户359万户。
全年邮电业务总量931亿元,增长24.3%。年末电信公网电话用户4527万户。其中,固定电话用户1690万户,下降2.8%;移动电话用户2837万户,增长18.3%。农村固定电话用户608万户,增长2.2%。电话普及率51.7%。其中,固定电话普及率19.3%,移动电话普及率32.4%。
图六:2004-2008年年末电话用户数
八、财政、金融、证券和保险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041.8亿元,增长18.9%;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2965.2亿元,增长68.6%。
图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及其增长速度
金融运行平稳。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支持力度,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试点范围扩大,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取得新成效。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8661.0亿元,比年初增加4710.5亿元,增长33.8%。其中,企业存款余额5220.2亿元,比年初增加1157.7亿元,增长28.5%。各项贷款余额11163.4亿元,增加1962.4亿元,增长21.3%。其中,短期贷款余额4227.2亿元,增加492.7亿元,增长12.9%;中长期贷款余额6398.8亿元,增加1284.2亿元,增长25.4%。
全年金融机构现金收入28802.3亿元,现金支出28746.7亿元,现金净回笼55.6亿元。
保险事业平稳健康发展。截止2008年底,共有保险公司47家,按业务性质分,有产险公司22家,寿险公司22家,养老险公司2家和健康险公司1家;按资本国别属性分,有中资公司39家,外资公司8家。全年原保险保费收入494.3亿元,比上年增长47.2%。其中,财产险原保险保费收入109.8亿元,增长16.9%;人身险原保险保费收入384.5亿元,增长59.0%。全年支付各项赔款和给付123.5亿元,增长34.5%。其中,财产险赔款支出62.9亿元,增长34.8%,人身险赔付支出60.6亿元,增长34.1%。
截至2008年12月末,我省共有境内外上市公司72家,其中H股公司6家、A股67家(东方电气同时在沪港两地上市),居全国第8位、中西部第1位;2008年我省有7家企业实现首发上市(其中A股上市公司6家,H股上市1家),融资额49.7亿元,新增上市企业数位居全国第四,中西部地区第一;全年累计实现融资143亿元(A股融资111.1亿元,H股融资31.9亿元),其中6家上市公司实现再融资、融资金额93.3亿元。
截至2008年12月末,我省投资者证券账户开户数和证券交易额分别为590万户、2.4万亿元;投资者期货帐户开户数、客户权益、代理交易额分别为13056户、10亿元和1.4万亿元。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各类教育协调发展,素质教育全面推进。2008学年初,各级各类学校(含技工校)3.7万所,在校学生1876.9万人,教职工90.1万人,其中,专任教师74.3万人。
高等教育稳步发展。普通高校78所,招生32.8万人,比上年增加3万人。在校普通本(专)科学生99.1万人,增长8.0%,毕业生24.8万人。研究生培养单位37个,年内招收研究生2.2万人,增长6.1%,在校研究生6.5万人,毕业研究生1.7万人。
基础教育进一步巩固。新增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县2个,共有178个县(市、区)完成了“普九”义务教育任务,“普九”人口覆盖率99.6%。全省义务教育阶段在校残疾学生达到4.2万人。全省小学1.4万所,招生100.4万人,在校小学生648.8万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99.1%。普通中学4937所,招生175.5万人,在校学生502.6万人。
职业教育攻坚计划有序推进,高中阶段教育加快发展。全省中等职业教育学校571所(不含技工校),招生49万人,在校学生108.1万人;其中普通中等专业学校109所,在校学生23.5万人。全省普通高中775所,在校学生141.1万人。
成人教育事业稳步发展。成人高等教育在校学生27.4万人,增长11.6%;成人中学在校学生4.9万人;成人初等学校在校学生11.9万人;成人技术培训学校学员278.2万人次。全年参加自学考试44.5万人,本(专)科毕业1.7万人。
高新技术产业化进程加快。2008年,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835.8亿元,增长24.9%。围绕电子信息、先进制造、生物工程、航空航天、新材料、核技术和新能源等6大优势领域,重点打造9大战略产品和80个重点产品项目建设。推进7个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基地)建设,启动实施统筹城乡发展科技行动,增强高新技术产业对经济社会的辐射带动作用。
科技基础得以巩固。2008年末,拥有在川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1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68个,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11家、国家级企业技术开发中心22家、省级工程技术中心63家。全省有两院院士57名、59人次。
科技创新能力增强。全年认定授牌省高新技术创新产品30个,产学研创新联盟25个,新增创新型企业163家。全年共登记技术合同6499项,成交金额51.4亿元。完成省级科技成果登记682项,有248项获得科技进步奖:其中一等奖26项,二等奖55项,三等奖167项。有23项成果获国家科技奖励。新增中国名牌产品17个,中国驰名商标47件。
全年共申请专利24335件,专利授权13369件,其中新增专利实施项目2720项,新增产值427.3亿元;行政机关立案处理专利案件53件,审理结案52件,结案率98.1%。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艺术事业持续推进。年末拥有艺术表演团体81个,文化馆203个,公共图书馆155个,博物馆73个。文艺创作进一步繁荣,推出了一批优秀文化作品,全年摄制电视剧19部,电影故事片5部。新增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78项。
广播电视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加强,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进一步提高。年末拥有无线广播电台17座,中短波发射台和转播台37座。广播综合覆盖率96%,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拥有电视台17座,电视综合覆盖率97.1%,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有线电视用户达1163.3万户,比上年增加42.9万户。
新闻出版事业继续繁荣,档案工作稳步推进。全年出版地方报纸136种,出版量17.2亿份;出版期刊336种,出版量9862.3万册;出版图书6213种,出版量16105万册;出版音像制品682种,电子出版物146种。年末有档案馆240个,其中专门档案馆20个。全年向社会开放各类档案575.6万卷。
医疗服务体系和疾病预防控制体系进一步完善。年末拥有全省卫生机构21320个,床位21.2万张;卫生技术人员25.8万人,其中,执业医师9.3万人,执业助理医师2.7万人,注册护士7.4万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208个,卫生技术人员0.8万人;妇幼保健机构201个,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0.4万人,注册护士0.3万人;乡镇卫生院4810个,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3.3万人,注册护士1.0万人。全年新增省级卫生县城4个,新增省、市、县三级卫生村657个,其中,省级卫生村108个。
医疗卫生工程不断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覆盖176个县(市、区),覆盖农业人口6141.3万人;建成功能完善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112个,社区卫生服务人口覆盖率达90%;启动133个妇幼保健机构,为30个妇幼保健机构配备急救设施。孕产妇和婴儿死亡率持续下降。全省23个血吸虫病综合治理项目县(市、区)达到国家血吸虫病传播控制标准。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川籍运动员在北京奥运会上获得4金、3银、5铜,在残奥会取得2铜,均创历史最好成绩。全年省优秀运动队获世界级比赛金牌8枚、银牌3枚、铜牌14枚;获亚洲级比赛金牌12枚、银牌6枚、铜牌3枚;获全国比赛金牌39枚、银牌41枚、铜牌41枚。体育彩票销售量继续攀升,全年体育彩票销售额17.2亿元,增长9.4%,共筹集公益金5.4亿元。继续实施健身基础设施建设,全省共建设全民健身路径2345条,当年新建200条。
十一、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
节能降耗取得一定成效。2008年,全省淘汰电力、钢铁、建材等高耗能工业企业落后产能178户,促进了单位GDP能耗和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的降低。
环境保护力度加大。狠抓“三个整治、一个确保”,200户重点工业污染企业按期完成治理任务,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60%,32条重点小流域治理全面展开,依法划定了3472个农村建制乡镇的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2008年末,全省环境保护系统人员6811人,各级环境监测站145个,环境监测人员2312人。当年完成环境污染限期治理项目260个,完成投资10.8亿元。
生态建设进一步加强。2008年末,全省自然保护区164个,面积87443平方公里,占全省土地面积的18.0%。建成生态示范区199个。
安全生产继续保持总体稳定、趋向好转的发展态势。尤其在深入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专项治理,深化重点行业和领域安全生产工作方面,取得初步成效。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实现“四个下降”,死亡人数首次降到5千人以下。全年发生各类伤亡事故23922起,死亡4547人,受伤22294人,直接经济损失23199万元,同比分别下降25.0%、13.6%、23.1%和14.6%。抓好隐患排查专项整治工作,通过“隐患治理年”和“百日督查”活动,全省共排查隐患102016项,已整改96699项,隐患整改率达94.8%。其中,排查治理重大隐患1563项,已整改1002项,列入治理计划522项,累计落实整改资金3.47亿元。与此同时,继续在主要媒体上公告省、市两级重大安全隐患458项,已整治完成411项,其余跨年度隐患均在整改进度内,隐患按期整改率100%。全年亿元国内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0.4人,下降28%;工矿商贸十万就业人员生产安全事故死亡3.77人,下降11.7%;道路交通万车死亡5.1人,下降22.8%;煤炭生产百万吨死亡4.8人,下降6.4%。全年共培训安全生产从业人员69万人次。
十二、人口
据2008年人口变动抽样调查资料测算,全年出生人口77.6万人,人口出生率9.54‰,比上年上升0.3个千分点;死亡人口58.2万人,人口死亡率7.15‰;人口自然增长率2.39‰。年末常住人口8138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1万人,增长0.1%。全省常住人口中,城镇人口3043.6万人,乡村人口5094.4万人,人口城镇化率为37.4%,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
十三、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城镇居民收入稳步增加。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633元,增长13.8%,其中,工薪收入9117元,增长11.9%。人均消费性支出9679元,增长11.4%。用于食品、衣着、医疗保健、居住等方面的费用增加较多:食品支出增长18.9%,衣着支出增长9.8%,医疗保健支出增长10.4%,居住支出增长18.7%。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44.0%。
图八:2004-2008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及其增长速度
农民收入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4121.2元,增收574.5元,增长16.2%。其中,工资性收入1620.4元,增收181.7元,增长12.6%;家庭经营收入2061.7元,增收198.4元,增长10.7%;财产转移性收入439.1元,增收194.4元,增长79.4%。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127.9元,增长13.9%。其中,家庭设备用品消费支出增长15.0%,交通和通讯支出增长6.0%。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52.0%。
图九:2004-2008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及其增长速度
年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9646.8亿元,增长29.5%。其中,活期储蓄存款余额3076.7亿元,增长26.9%;定期储蓄存款余额6570.1亿元,增长30.7%。
就业促进工程稳步推进。年末城乡就业人员达474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9万人,增长0.2%。其中城镇就业人员为1310万人,增加11.6万人,增长0.9%;城镇单位在岗职工526.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5.6万人,增长1.1%,其中国有单位减少3.3万人,集体单位减少2.3万人,其他经济单位增加11.2万人。城镇新增就业人员63.5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和失业无地农民再就业33.1万人,其中就业困难对象再就业10.9万人。全年培训农民工239万人次,其中,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63.3万人、“品牌工程”培训12.18万人。获证164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员37.9万人,登记失业率4.6%,比上年末上升0.3个百分点。
社会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全年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010万人,其中职工参保人数711万人、征缴养老保险费424.2亿元;在47个县(州)启动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参保人数达到50万人。失业保险参保职工430万人,征缴失业保险费19.5亿元;全年为22.3万失业人员提供了失业保障。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455万人,其中农民工116.4万人、征缴医疗保险费115.1亿元;参加工伤保险职工455万人,其中农民工127.1万人,征缴工伤保险费7.9亿元;参加生育保险职工370万人,征缴生育保险费4.3亿元。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实现参保人数达到504.5万人。
新型社会救助体系不断完善。全年纳入城市“低保”人员186万人;城市“低保”资金支出26.5亿元,全省累计月人均补助水平不低于120元;农村低保人数达到335.9万人,月人均补助水平不低于40元。城镇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人均比上年分别提高33元和18元。全省农村“五保”对象实现应保尽保,集中供养率达到30.4%。按农村低保和五保人数计算,农村医疗年人均救助水平不低于100元;按城市低保人数计算,城市医疗年人均救助水平不低于100元。新建、改扩建敬老院337所,新增床位2.9万张。建立城镇各种社区服务设施4940个,社区服务中心547个。销售福利彩票24.5亿元,直接接受社会捐赠26.4亿元。
十四、民族自治地区经济
民族自治地区经济持续发展,民族团结和睦,人民生活继续改善。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甘孜藏族自治州、凉山彝族自治州和北川羌族自治县、峨边彝族自治县、马边彝族自治县年末人口695.5万人;辖区面积30.5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土地面积62.9%。全年民族自治地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76.2亿元,增长5.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13.1亿元,增长1.1%;第二产业增加值326.3亿元,增长7.7%;第三产业增加值236.8亿元,增长5.3%。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26.8:41.4:31.8调整为27.5:42.0:30.5,第一产业比重上升0.7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上升0.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下降1.3个百分点。实现地方财政收入54.6亿元,增长22.5%。
农业生产稳定增长。全年粮食总产量253.7万吨,增长2.2%。猪牛羊肉产量77.4万吨,增长6.3%。年末大牲畜存栏586.8万头,下降3.1%;生猪存栏591.6万头,增长3.0%;羊存栏812.5万只,下降1.4%。
工业增长较快。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213.3亿元,增长10.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181.7亿元,增长11.2%。
投资规模稳步扩大,邮电通讯业继续增长。年末公路通车里程5.1万公里,其中等级公路2.2万公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49.3亿元,增长20.6%;实现邮电业务收入20.0亿元,增长14.2%;公网电话用户达84.5万户,增长0.9%,新增移动电话用户33.6万户,达到195.6万户,增长20.8%;全年接待游客1667.7万人次,下降34.6%;实现旅游总收入67.0亿元,下降52.3%。
消费品零售市场保持增长势头,人民生活改善。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4.7亿元,增长13.9%;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80.5亿元,增长26.9%;在岗职工平均工资28221元,增长19.4%;农牧民人均纯收入比上年增加330元,达到3231元,增长11.4%。
十五、扩权试点县(市)经济
2008年,27个扩权试点县(市)辖区面积5.15万平方公里,年末常住人口2253.7万人。全年农业稳步发展,工业增长较快,投资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
国民经济增长较快。2008年,扩权试点县(市)地区生产总值2660.0亿元,增长9.7%,增速比全省平均水平高0.2个百分点。第一产业增加值702亿元,增长2.8%;第二产业增加值1224.0亿元,增长14.2%,其中,工业增加值1071.0亿元,增长14.4%;第三产业增加值734.1亿元,增长9.2%。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26.6:45.0:28.4,调整为26.4:46.0:27.6。
经济运行质量提高,民营经济发展。全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73.0亿元,增长13.7%。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556.2亿元,增长116.5%。民营经济增加值1427.5亿元,增长14.1%,占GDP比重由上年的52.4%上升到53.0%,提高0.6个百分点。
农业稳步发展,畜牧业稳定增长。全年粮食总产量1202.4万吨,增长3.8%,增幅比全省高0.8个百分点;肉类总产量280.8万吨,增长8.1%。
工业发展较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单位数2470户,增加314户;实现工业增加值856.5亿元,增长16.2%;实现利税230.0亿元,增长11.3%;实现利润102.6亿元,下降9.9%。
投资快速增长,邮电通讯发展较快。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43.9亿元,增长43.0%。年末本地固定电话用户303.3万户,下降1.6%;新增移动电话用户124.9万户,达到622.9万户,增长25.1%。全年接待游客3360.7万人,下降88.2%;实现旅游收入180.7亿元,下降9.8%。
消费品零售市场继续增长,人民生活继续改善。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49.5亿元,增长14.7%;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917.3亿元,增长24.7%;城镇在岗职工工资总额176.8亿元,增长15.1%;城镇在岗职工年平均货币工资17685元,增长13.5%;农民人均纯收入4425.9元,比上年增加580.4元,增长15.1%。
四川省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四川调查总队
2009年2月
注:1、公报中各项数据为初步统计数,正式数据以《四川统计年鉴—2009》为准。
2、公报中生产总值及增加值指标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