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日上午结束的山西省上半年经济运行分析会上,省委副书记、省长张宝顺总结全省上半年经济工作,概括了七个特点。
这七个特点为:一 经济保持高速增长,多项指标创近年最高水平。上半年全省实现生产总值1299.4亿元,同比增长14.1%,增幅为近年来最高,高于全国同期平均水平4.4个百分点。尤其是第三产业增速加快,同比增长12.3%,拉动国民经济增长4.6个百分点。农业生产稳步发展,农民种粮积极性空前高涨。全省夏粮在播种面积比上年减少107万亩的情况下,总产达到24亿公斤,小麦单产达到243公斤,成为全省历史上第二个单产高值年。工业经济持续高位运行,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1.1%,超过全国平均增速3.4个百分点。
二 经济效益继续提高,朝着良性发展的方向推进。 全省财政总收入完成270.3亿元,同比增长43.9%,半年的收入超过2001年全年收入。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29.1亿元,同比增长44%。1-5月份全省规模以上工业销售收入增幅居全国第1位,利润总额增幅和利税总额增幅分别居全国第7位和第3位。全省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864.5元,同比增长15.1%,增幅高出全国平均水平3.2个百分点,在全国排第4位。农民人均现金收入900.2元,同比增长12.8%。
三 投资活力继续增强,消费市场稳中趋旺。全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47.1亿元,同比增长38.3%。全省非国有单位投资完成262.6亿元,增长58.4%,占到全省投资的63%。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396亿元,同比增长20.5%,增幅在全国列第1位。对外贸易增势强劲,上半年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70.2%。
四 宏观调控果断有力,政策效应初步显现。省政府拨专款2.2亿元直补种粮农民,全省春季农作物播种面积增长3.4%,粮食面积恢复性增加。根据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山西省制定了严格控制部分行业过度投资、清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焦炭行业专项清理整顿的决定,调控政策效应开始显现。城镇以上投资增长速度由一季度的48.8%回落到前五个月的39.5%。钢铁行业投资下降48.2%,主要能源原材料价格和工业生产增速均出现回落局势。焦炭产量回落到25.1%,其它原材料产品增幅也有所放慢。
五 经济结构调整深入推进,对发展的带动性越来越强。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传统产业新型化、新兴产业规模化的要求,行业结构调整正在起步。传统产业领域的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加快普及,一批新型产业项目落户山西。太原经济技术开发区引入四个世界五百强企业。富士康工业园将于年内建成投产。
六 地区发展更加协调,各地经济增速更趋均衡。全省11个市生产总值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各市经济趋于同步快速协调发展。有6个市财政收入保持了40%以上的增长速度。经济效益明显提高。
七 10件实事进展顺利,全省干部群众加快发展的热情高涨。年初省政府向全省人民承诺的10件实事,上半年除中小学危房改造外,9件实事实现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的目标。全省上下讲发展、谋发展、求发展的氛围浓厚。干部群众思想观念发生了可喜变化。
张宝顺指出,上半年,全省经济形势总体是好的,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取得了积极成效,该升温的在升温,该降温的在降温,该稳定的继续保持稳定,整体经济正向宏观调控预期目标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