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在线数据
x中国宏观月度数据
x中国宏观年度全国数据
x中国宏观年度分省数据
x中国城市统计数据
x中国县级统计数据
x中国行业月度数据
x中国行业年度数据
x中国行业年度数据--(1999-2002)
x中国区域图形数据
x世界经济统计数据
免费数据
4国民经济主要指标
4中国行业概况
4中国经济运行月度报告
委托咨询

◆您的位置:数据中心 > 财经资讯 > 正文
 
2002年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http://data.acmr.com.cn  2003/2/9  北京市统计局


    2002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全市人民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努力克服世界经济低速增长的不利影响,积极应对加入WTO后出现的新情况,紧抓机遇,开拓创新,大力推进首都经济发展战略的实施,全面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全市经济继续保持了快速增长的良好态势,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

  一、综合经济

  经济实力:全市经济保持快速健康增长。初步统计,2002年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3130亿元,比上年增长10.2%,实现了预期增长目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7746元,比上年增长8.9%,按当前汇率折算,约合3355美元。

  产业结构:全市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95.5亿元,比上年增长    5%;第二产业1114.4亿元,增长8.8%;第三产业1920.1亿元,增长11.4%。三次产业比重分别为3.1%、35.6%和61.3%,其中第三产业比重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

  所有制结构:非公经济实现增加值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6.5%,比1997年提高23.5个百分点。5年来,非公经济增势强劲,年均增速高达25.9%,为全市经济增长不断注入新的活力。2002年,非公经济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4.6%,比5年前提高12.4个百分点。

  三大需求:三大需求共同拉动,全市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继续增强。

  固定资产投资保持较快增长。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814.3亿元,比上年增长18.5%。投资重点集中于住宅和基础设施两个方面。全年完成住宅投资634.6亿元,比上年增长20.1%;住宅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35%,同比提高0.5个百分点。全年完成基础设施投资411.9亿元,比上年增长15.6%;基础设施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22.7%,从投资主体看,非国有单位投资是带动全市投资快速增长的主要力量。全年非国有单位投资完成1063.4亿元,增长36.7%,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到58.6%,其中非国有内资企业完成投资716亿元,增长44.3%,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为39.5%。投资领域初步改变了前几年过度依赖政府支持的局面。 

   消费市场热点比较突出。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744.8亿元,增长9.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1.3 %。消费热点主要集中于交通、通信和住房等领域。全年销售商品住宅1604.4万平方米,增长42.3%(销售额813.8亿元,增长33.4%);销售各类汽车26.0万辆,增长13.7 %;城镇居民人均用于交通通信方面的消费支出达到1271元,增长51.4%,增幅比上年提高24.3个百分点。

  居民消费倾向有所提高,消费结构升级步伐加快。全年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0285.8元,增长15.3%,增幅比上年提高10.2个百分点。平均消费倾向为0.83,比上年提高0.055。服务性消费比重达到30%,比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

  出口增幅超过上年。在加入WTO的新形势下,我市积极推进“大通关”工作,狠抓新的出口增长点,不断增强外贸企业市场竞争力,地方出口大幅增长。全年地方企业出口总值达到5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1.1%,增幅提高15.8个百分点。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成为我市的主要出口商品,占全市出口总额的比重分别达到63.5%和44.6%。

  市场价格: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98.2%,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为96.6%,原材料、燃料及动力购进价格指数为97.1%,分别比上年下降4.9个、2.8个和3.4个百分点。从动态看,2002年下半年以后,价格降幅趋于减缓,全年三类价格指数分别比上半年提高  0.6个、2.3个和0.3个百分点。

  财政收支:财政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全年完成地方财政收入534亿元,比上年增长25.9%,连续8年保持20%以上的增长速度。财政收入中,增值税、营业税分别为66.7亿元和227.8亿元,比上年增长13.0%和25.6% ;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分别为100.0亿元和61.3亿元,增长17.6%和21.1%。地方财政支出625.5亿元, 增长21.4%。

  二、城市建设

  道路建设:道路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全面展开,城市快速轨道交通西线工程竣工通车,地铁八通线进展顺利。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主干路和城区路网加密工程加快实施,德外大街、五环路二期、三期和六环路一期、京承高速路一期等陆续建成通车,二环路进行了全面改造,三环路改造正式开工。全年道路建设总投资153.9亿元,比上年增长51.8%,占基础设施投资的比重达到37.4%。年末,全市道路总长度达到4400公里,比上年末增加70公里;高速公路达到463公里,比上年末增加128公里。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达到74.6公里,比上年末增加20.6公里。全市基本形成了以轨道交通为先导,高速公路为龙头、干线路为骨干、路网为联络线、县乡路为支脉的放射形交通网络。

  危旧房改造:全年城八区完成危旧房改造投资179.3亿元,拆除房屋232.4万平方米,其中危房89.9万平方米,动迁居民近7.4万户。截止到年底,全市危旧房改造工程开复工总面积达到1160.8万平方米,其中本年新开工454.6万平方米,竣工332.2万平方米。在危改过程中,我市十分重视古都风貌的保护工作,制定了《关于加强危改中的“四合院”保护工作的若干意见》,研究讨论了《关于稳步推进北京旧城历史文化保护区内房屋修缮和改建工作实施意见》,以妥善处理城市现代化建设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关系。

  环境保护和治理:大气污染得到有效治理。从1998年开始,全市先后分8个阶段实施了数十项控制大气污染的紧急措施,使主要大气污染物浓度显著下降,空气质量明显好转。2002年,全市空气质量达到二级和好于二级的天数为203天,占全年总天数的55.6%,超过年初确定的55%的目标。全市能源结构得到进一步调整。全年城近郊区共有1681台燃煤锅炉改用清洁能源,全市天然气供应量达到18亿立方米,比上年增长12.5%。全年新增集中供热面积800万平方米,新增电采暖面积400万平方米。机动车排气污染控制力度加强。清洁燃料公交车增加到1800辆。机动车尾气路检达标率已达90%。严格控制扬尘污染,治理裸露土地和季节性裸露农田397万平方米和130万亩。积极治理工业污染,关停5个水泥厂、20个石灰厂,四环路内12家有污染的企业搬迁或停产。

  城市绿化取得新进展。继续推进三道绿色生态屏障建设,城区建成51处集中大绿地,城市绿化隔离带绿化面积达到110平方公里,“五河十路”绿色通道完成绿化366公里,山区人工造林20万亩,五大风沙危害区完成造林4万亩,全市林木覆盖率和市区绿化覆盖率分别达到45.5%和40.2%,比上年提高6.2个和6.8个百分点。

  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继续加强。北环水系综合整治工程正式开工,清河和凉水河污水截流工程加快建设。肖家河污水处理厂和清河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投入运行,城市污水日处理能力达到150万吨,比上年增长17%。全市污水处理率超过45%的预期目标,比上年高了3个百分点。全市在250个居民小区开展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试点,高安屯垃圾卫生填埋厂一期工程投入使用,市区垃圾日产日清,且全部实现无害化处理。全年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6.5%,比上年高5个百分点。

  公共交通:城市公交体系逐步完善。年末,全市共有公共交通运营车辆1.5万辆,客运出租车营运车辆6.5万辆,公共电汽车线路582条。全年城市公共交通共运送乘客48亿人次(不含出租车),比上年增长6%;其中公共电汽车运送乘客43.2亿人次,占90%;轨道交通4.8亿人次,占10%。全年出租汽车客运量达到6亿人次。

  公用事业:城市水电气热供应能力大幅度提高。全年自来水售水量6.6亿吨,其中生活用水5.6亿吨。自来水日供水能力达到371万吨。全年北京地区用电384.8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0.9%。年末天然气家庭用户达到191万户,占全市燃气总户数的57%。城市热力管网集中供热面积达到6915万平方米。

  三、主要行业

  农业:农业在结构调整中加快增长。全年实现农业增加值95.5亿元,比上年增长 5%,连续第三年保持4%以上增速。全市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 235.5亿元,比上年增长10%,增幅提高0.3个百分点。其中,种植业产值 105.9亿元,增长 6.8%,养殖业产值 129.6亿元,增长12.8%。养殖业占农业的比重达到 55%,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粮食播种面积 253.4万亩,比上年调减 21 %;各类经济作物和其他农作物占耕地面积的比重由上年的41.3%上升到 45.4%。全年粮食产量82.3万吨,粮食亩产 324.8公斤。主要农副产品产量稳定增长,肉类、蔬菜、牛奶产量分别比上年增长12.7%、4.1%、28.4%。

  工业:工业生产总体继续保持增长。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870亿元,比上年增长7.9%。工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27.8%,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3.2%。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823.3亿元,增长8%;其中国有工业完成增加值164.3亿元,股份制工业增加值26.2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9.5 %、29.1%,外商及港澳台工业完成增加值336.2亿元,比上年下降0.8%。

  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工业增加值251.6亿元,比上年下降0.6 %,高新技术产业占全市业增加值的比重为28.9%。 

  产销衔接基本正常,企业运营状况稳步改善。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达到 98.2%,比上年下降0.95个百分点。规模以上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实现利润152.2 亿元,比上年增长8.7 %。利税总额307.7亿元,增长 10.9%。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135.2 %,比上年提高6.1个百分点。成本利润率为4.94%,比上年提高0.09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80554元/人,比上年提高 14.7%。

  建筑业:建筑业生产增势强劲。在固定资产投资特别是住宅建设的带动下,全市建筑业总产值突破千亿元,达到1055.1亿元,比上年增长18.8%。实现增加值244.4亿元,比上年增长12%,增幅提高5.8个百分点。建筑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7.8%,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建筑企业劳动生产率继续提高, 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117679元,比上年增长11.1%。 建筑业实现利润21亿元,增长12.3%,人均利润3688元,增长14%。 

  邮电通信业:邮电通信业稳步发展。全年邮电通信业实现增加值154.8  亿元,比上年增长7.9%;完成邮电业务总量233.3亿元,比上年增长17.1%。

  邮政业务有涨有落。全年订销报纸12.3亿份,比上年下降8.9%;订销杂志5263万份,比上年下降1.4 %;收寄特快专递971万件,比上年下降2%。邮政新业务发展迅速。全年完成商函制作28044万件,比上年增长48.3 %;年末邮政储蓄余额达到242亿元,比上年增长18.3%。

  通信业健康发展。固定电信稳步发展。全市局用交换机容量达804万门,比上年增长13.2%。全市固定电话用户达585.5万户,比上年增长13.1%。电话主线普及率达到51.6线/百人,其中城市电话主线普及率达到74.3线/百人,乡村电话主线普及率达到16.8线/百人。移动通信高速发展。年末,全市移动电话用户达到940万户,比上年增长49%;移动电话普及率达到82部/百人。此外,新兴通信业务如数据通信、多媒体、互联网、电话信息服务、手机短信等迅速扩展。

  交通运输业:交通运输平稳增长,运输方式积极变化。2002年,交通运输业实现增加值78.1亿元,比上年增长0.5%。

  货物运输平稳增长。全年货运总量 30790.8万吨,比上年增长0.8%。其中,铁路运输2370万吨,下降5.4%;公路运输28375万吨,增长1.3%;民用航空运输45.8万吨,增长21.5%。

  旅客运输快速增长。全年旅客运输量29559.6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1.6%。其中,铁路5170万人次,增长8.8%;公路23112.3万人次,增长39%;民用航空1277.3万人次,增长17.2%。

  商业:多元业态促进商业繁荣。全年批发零售贸易和餐饮业实现增加值250.7亿元,比上年增长7.1 %。大中型批发零售贸易企业实现商品销售总值3484.9亿元,增长5.5 %;购进总值3199.2亿元,增长5.5%。大中型商业企业经济效益有所改善,实现销售收入3085.9亿元,增长8.7%;实现利润58.0亿元,增长32.9%。新型商业业态快速发展,年末连锁企业已达到139家,连锁商业全年实现零售额326.3亿元,增长31.2%,高于全市商业平均增速。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网上购物也有发展。年末已有家乐福、万客隆、普尔斯马特等20多家国际知名零售企业落户北京,促进了我市商业经营管理方式的转变。

  金融保险业:金融保险业稳健发展。全年金融保险业增加值484.9亿元,比上年增长10.6%。

  金融业务进一步扩大。年末,北京市金融机构各项人民币存款余额15392.7亿元,比年初增加3161.3亿元,增量比上年增长 27.7%。其中企业存款余额 8562.8元,比年初增加1857.9亿元,增量比上年增长 45.3%;居民储蓄余额4389.7亿元,比年初增加853.4亿元,增量比上年增长39.2%。金融贷款余额9230.8亿元,比年初增加1724.4 亿元,增量比上年增长44.4 %。其中企业贷款余额8086.5亿元,比年初增加1293.4亿元,增量比上年增长52.6%;消费贷款余额1162.3 亿元,比年初增加 431.0亿元,增量比上年增长 24.2%。全年金融机构现金收入12193.9亿元,现金支出12111.7亿元,收支相抵回笼现金82.2亿元。

  保险市场快速发展。保费收入 226.8亿元,比上年增长60.9 %。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44.2亿元,增长 15.6 %;人身险保费收入182.6亿元,增长77.8  %。

  证券市场稳步发展。全年证券市场各类证券成交额 13331.2   亿元,比上年增长5.8 %;其中股票成交额4553.5 亿元,比上年减少14.7%。全市发行A股上市企业68家,当年上市企业6家;通过证券市场融资152.17亿元。

  房地产业: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全年实现增加值129.8亿元,比上年增长16.7%,占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达到6.8%,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1%。全市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989.4亿元,比上年增长26.2%,房地产投资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达到54.5%。全市商品房施工面积达7510.8万平方米,竣工面积2384.4万平方米,销售1708.3万平方米,分别是上年的125.9%、139.7%和141.8%。全年实现商品房销售额813.8亿元,比上年增长33.4%。

  房地产开发热点是商品住宅。全年商品住宅投资586.7亿元,比上年增长26.4%,占房地产投资的比重达到59.3%。商品住宅开复工面积5397.6万平方米,增长24.1%;竣工面积1926.2万平方米,增长38.2%。 

  四、对外开放

  外贸进出口:对外贸易规模不断扩大。据海关统计,全市海关进出口贸易总值525.1亿美元,增长2.0%。其中进口总值398.9亿美元,出口总值126.1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0.4%和7.2%。地方企业进出口贸易总值为140.4亿美元,增长4.8% 。其中进口为81.4亿美元, 为去年同期的95.5%;出口总值59亿美元 ,增长21.1%。从进出口结构看,出口增长快于进口增长,贸易逆差有所缩小。地方出口产品中,出口产品结构不断改善,机电产品出口比重有所提高,全年出口机电产品37.4亿美元,增长28.5%,占地方出口总额的比重达63.5%,比上年提高4个百分点。

  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对外服务贸易稳定增长。全年新签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合同额2.79亿美元,完成营业额2.32亿美元。年末在外人数2134人。

  旅游:海外来京游客继续增长。全年接待海外游客突破300万人次,达到310.4万人次,增长8.6%。旅游创汇收入达到3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1%。国内旅游发展良好,全年接待国内旅游者1.15亿人次,比上年增长5%;旅游收入930亿元,比上年增长5%。年末,全市共有旅游定点饭店622家,其中星级饭店572家,客房数达到10.3万间,比上年末增加1万间。客房出租率达到61.7%。 

  利用外资:利用外资取得新进展。全市新批外资项目1370项,协议外资金额28.1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9.4%和3.6%。实际吸引外资51亿美元,其中客商直接入资17.9亿美元,分别增长27.2%和1.4%。外资投向趋于合理,投向第三产业的外资比重为61.3%。跨国公司投资势头良好,全球500家跨国公司中已有160家左右在京投资。

  开发区:开发区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热点。年末,各类开发区累计入区企业17592家,其中投产企业16309家。全年各类开发区实现总收入3020.9亿元,比上年增长20.9%;实现工业总产值1689.3亿元,增长25.0%(现价);实现利润119.3亿元,增长32.9%;上缴税费144亿元,增长23.9%。开发区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2.1亿元,增长21.1%。世界500强企业中已有40多家在开发区设立了研发和生产基地。

  中关村“一区五园”保持高速发展势头。年末园区高新技术企业总数已达11340家,全年实现总收入2420亿元,比上年增长20.1%;实现增加值537亿元,增长17%(现价),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7.2%;上缴税费110亿元,增长23%。

  五、社会事业

  科学技术:科技投入继续增加,全市科技活动经费支出总额达  370亿元,比上年增长7.8 %;其中R&D经费支出180亿元,增长5.1% 。

  科研机构和队伍稳定。年末,全市开展科技活动的单位为3350    个,其中科研院所360个;北京地区拥有科技活动人员25万人,其中科学家和工程师(指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或有中高级技术职称的人员)19.7万人,占科技活动人员总数的78.8%。

  创业创新体系建设取得进展。年末,拥有孵化器 53家,居全国之首,在孵企业约1150家。提高服务水平,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全年技术合同登记27038项,合同成交总金额221.1亿元,其中技术交易额181.0亿元,保持全国领先地位。近年来,北京吸收本地区技术商品和辐射全国各地的技术商品,其金额和项数大致各占一半,技术市场呈现持续稳定发展的局面。

  四大基地建设加快。软件产业基地、北方微电子基地、生物医药基地、新材料基地等“四个基地”建设初具规模。年末,认定软件企业突破1000家,累计登记软件产品达到3605个,全国约有70%的自主软件产品在北京开发。以中关村开发区为主,生物医药制造产业群渐成规模,全市生物医药和新医药产业实现增加值16.4 亿元,增长24.4 %。支持新材料领域7家企业上市。在微电子领域,研制出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如“星光1号”、“星光2号”、“中国芯”等。  

  教育:教育事业蓬勃发展。教育投入稳步增加,全年教育经费投入319.2亿元,其中,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拨款94.66亿元。

  各级各类教育全面发展。高考改革取得进展,春季招生改革试点顺利进行,高考“3+X”考试科目改革平稳实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稳步推进,大学生公寓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全年共竣工学生公寓53万平方米,入住学生4万人。总建筑面积31万平方米的望京花园东区教师住宅竣工交付使用。年末,北京共有普通高等学校62所,成人高等学校38所,全市有46所普通高校和124个科研机构培养研究生。普通高等教育、成人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继续扩大,全年招生人数为25.46万人,高考录取率达到74%, 18—22岁年龄组人口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6%,居全国最高水平。

  基础教育走在全国前列。 全市学龄儿童入学率一直保持在99.9%以上,初中阶段毛入学率保持在100%,普通高中特别是优质高中招生规模稳步扩大,普通高中实际招生8.5万人,高中阶段入学率达95%以上。

  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快速发展。五年来,全市有30%的市民和50%以上的从业人员接受各种形式的教育和培训,年培训量已达到500万人次以上。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迅速发展,五年共为社会输送毕业生40.81万人。目前全市已建立了8所社区学院,城近郊区80%以上的街道建立了社区教育中心或市民学校,社区教育进入了全面推进的新阶段。

  教育信息化程度明显提高。北京教育信息网的远程教学服务已辐射到全市10个远郊区县。作为 “数字北京”工程重要组成部分的“校校通”工程进展顺利。年末,全市建起校园网的小学校已有400所,高校46所。重点大学学生人均每年上网300小时以上,学生上网率在90%以上。

  文化:文化艺术繁荣活跃。全市各主要剧场文艺演出1.3万余场,引进国外及港、澳、台地区来京交流项目131批,来京的涉外演出201台、3290场次。社区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家庭文化蓬勃发展,城乡人民业余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年末,全市有区县文化馆20个,全市各街道和乡镇基本都建有基础文化设施(文化站),建筑总面积18.2万平方米。建成各类文化广场972个,总面积454万平方米,总投资14.6亿元。以基层文化工作者、文化志愿者和业余文艺骨干为重点的基层文艺队伍日益壮大,全市基层文化工作者队伍共有12.4万人,群众业余文艺创作更加繁荣,涌现出一大批业余文艺创作精品。全市有31部作品和270余名业余文艺骨干在“群星奖”等全国各类文艺评比和赛事中获奖。

  公共图书馆事业规模不断扩大。全市已初步形成以国家图书馆、首都图书馆、市少儿图书馆为龙头,区级图书馆为区域中心,乡街文化站图书室为基础的公共图书馆体系。到2002年底,全市共有公共图书馆26个,其中少儿图书馆5个;5个图书馆建筑面积达到万平方米以上,平均每人拥有藏书2.8册。全市有5家社区图书馆挂牌成立,成为北京市首批社区图书馆。

  到2002年底,全市共有各类电影放映单位213个,电影院64个。北京地区电视节目17套,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达99.9%。广播电视播出时间位居全国前列。出版发行业经过改组改造,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年末,北京地区出版的报纸达到244种,总印数67.4亿份,分别比上年增长0.4%和减少2.8%;出版的期刊达到2378种,总印数8.2亿册,分别比上年增长0.2%和1.3%;全市出版图书81782种,总印数12.6亿册,分别比上年增长27.9%和22.6%。

  文物古迹保护工作成果显著。年内又有明长城遗址公园、菖蒲河公园等一批展示古都风貌的工程向公众开放。年末,全市拥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60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34处,历史文化保护街区25处。市级财政加大对文物保护专项资金的投入,到2002年底共投入3.3亿元。全市面向社会开放的博物馆达到118个,除固定展出外,每年举办临展、巡展及外展200余个,参观人次达1800万人次。

  卫生:卫生事业迅速发展。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医疗卫生力量不断增强。全市卫生技术人员保持稳定,医院床位年均增长1.8%,全市平均每千人口拥有医院床位6.31张,每千人拥有医生4.64人。医院硬件设施逐步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一般医疗设备的普及率达到100%。

  传染病危害程度显著下降,居民主要健康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全市计划免疫四苗全程接种率达到99%以上,计划免疫相关疾病依然保持在较低水平,已连续18年没有发现野毒株引起的脊髓灰质炎病例。全市人均期望寿命接近76岁。

  社会医疗保障体系基本形成。2001年,全市开始进行城镇医疗保险制度改革,计划对596万城镇职工分布实施。2002年是城镇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第二年,年末实际参保人数达到325万人,约占城镇从业人员总数的55%。社区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全市社区卫生服务建站工作已完成规划的94.6%,89.4%的社区卫生服务站通过验收。卫生资源进一步优化整合,32家大型综合医院与11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了定点协作关系,形成双向转诊关系。

  体育:群众体育蓬勃发展。2002年,全市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543.79万人,占全市常住人口的比重达到41.83%;大中小学生体育锻炼达标率达到95%以上。全民健身晨、晚练活动场所近3000个。全民健身工程的配建力度加强。全年配建1200个“居家工程”,39个“标准工程”,6个“市级工程”,总面积86.1万平方米,总投资1.8亿元,其中市体育彩票公益金投入达4500万元。

  竞技体育水平稳步提高。年末,全市有优秀体育运动员791人。2002年举办国际国内体育比赛37个项目106项次;市级竞技系列体育比赛(奥运会项目)21个项目49项次;群众系列体育比赛28个项目120项次。共获得国际和全国性比赛奖牌110枚,其中金牌45枚,银牌36枚。在釜山亚运会,我市共有52名运动员和17名教练员入选中国体育代表团,参加了24个项目的角逐。其中有12人在7个项目的比赛中夺得20枚金牌、8枚银牌和5枚铜牌,实现了我市参加亚运会夺取金牌数的历史性突破。

  六、人口、就业、人民生活

  人口:人口总量得到控制,常住人口缓慢增长。年末,全市共有常住人口(在京居住半年以上人口)1423.2万人,比上年增加39.9万人,增长2.9%。全市人口出生率为6.6‰,比上年增加0.5个千分点;死亡率5.7‰,比上年增加0.4个千分点;自然增长率0.9‰,比上年增加0.1个千分点。据公安部门统计,2002年末,全市户籍人口1136.3万人,比上年末增长1.2%。

  就业和社会保障:全市积极开辟就业渠道,逐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据劳动部门统计,2002年末,全市实有城镇登记失业人员6.0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1.35%,控制在2%预定目标以内。运行5年的再就业服务中心正式退出历史舞台,实现了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向失业保险制度的平稳并轨。全市初步建立起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与养老、失业、医疗保险相互衔接、相互补充的基本生活保障体系。

  居民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463.92元,比上年增长13.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5.5%;全年人均消费性支出为 10285.83元, 比上年增长15.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 17.4% 。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 33.8%,比上年降低 2.7百分点。农民人均纯收入  5880 元,比上年增长11.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 12.3%;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性支出4206元,比上年增长8.6%。

  居民住房:居住环境有较大改善。全市住宅竣工2189.6万平方米,增长21.3%;其中经济适用住房竣工316.4万平方米。全市城镇居民人均使用面积由上年的17.62平方米上升到18.2平方米,增加0.58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生活用房面积 32.6平方米,比上年增加 1.6平方米。

附1   公报注释:
  1、本公报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本公报中增加值为现价,除注明外,增长速度均按可比价计算。
  3、居民平均消费倾向是指居民消费支出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
  4、社会劳动生产率按现价增加值计算。
  5、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中不含居民住宅销售额。
  6、恩格尔系数是指居民食品消费支出占消费支出的比重。

2 2002年经济发展统计表

 

指标名称

单位

2002年

2002年为2001年%

社会消费品零售额

亿元

1744.8

109.5

亿元

469.9

102.2

穿

亿元

191.3

99.1

亿元

1015.9

121.8

主要农副产品产量

 

粮食总产量

万吨

82.3

78.5

蔬菜总产量

万吨

545.6

104.1

肉类总产量

万吨

73.5

112.7

鲜蛋总产量

万吨

16.9

108.3

牛奶总产量

万吨

55.1

128.4

水产品总产量

万吨

7.4

100.0

出栏猪

万头

474.7

104.8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成品钢材

万吨

750

发电量

亿千瓦小时

142

供热量

万百万千焦

2961

液化石油气

万吨

42

化肥(折纯)

万吨

1.0

水泥

万吨

884

乙烯

万吨

90.4

汽车

万辆

24.3

彩色显象管

万只

751.3

显示器

万部

311

移动通信设备

万部(信道)

58.2

微型计算机

万部

415.7

移动电话机

万部

2280.1

程控交换机

万线

2017.7

饮料酒

万吨

138.7

乳制品

13869

各种运输方式运量(北京地区)

 

货物运输量

万吨

30790.8

铁路

万吨

2370

公路

万吨

28375

民航

万吨

45.8

旅客运输量

万人次

29559.6

铁路

万人次

5170

公路

万人次

23112.3

民航

万人次

1277.3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以上年为100) 98.2   

 

食品、烟酒及用品

100.6

衣着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

97.0

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

100.2

交通和通讯

99.5

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

99.5

居住

101.9

城镇居民耐用消费品拥有量(每百户)

 

空调器

106.5

118.7

淋浴热水器

83.5

106.9

彩电

148.4

99.7

电冰箱

101.6

95.3

洗衣机

98.6

96.5

家用电脑

55.5

122.5

微波炉

73.1

108.1

脱排油烟机

78.5

111.5

电炊具

98.1

85.9


】【113827字】【6次】


相关资讯:
  • 中华人民共和国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3/2/28)
  • 2002年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3/1/29)

  •  集团首页 | 统计数据服务 | 行业分析与报告 | 市场研究与咨询服务 | 企业调查与营销服务 | 工作机会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1-2004 ACMR 北京华通人商用信息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5.5以上浏览器,分辨率800*600。
      京ICP证050875号 京ICP备05020597号 IP:18.118.28.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