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天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天津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天津调查总队
2016年3月1日
2015年是“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建设美丽天津的关键之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环境,全市上下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抢抓五大战略机遇,积极应对各种挑战,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实现“十二五”规划圆满收官。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全市生产总值(GDP)16538.1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3%。分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10.51亿元,增长2.5%;第二产业增加值7723.60亿元,增长9.2%;第三产业增加值8604.08亿元,增长9.6%。三次产业结构为1.3:46.7:52.0,服务业增加值比重首次超过50%。(见图1)
财政收入稳定增长。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666.99亿元,增长11.6%。其中,税收收入1577.94亿元,增长6.1%,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59.2%。从税源看,服务业税收1039.28亿元,占全市税收的65.9%。从税种看,增值税252.02亿元,下降0.3%;营业税501.41亿元,增长4.8%;企业所得税259.89亿元,增长10.7%。(见图2)
民生支出增长较快。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231.35亿元,增长12.0%。其中,城乡社区支出927.79亿元,增长12.6%;教育支出507.51亿元,增长12.5%;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314.79亿元,增长21.3%;医疗卫生支出195.04亿元,增长20.9%;住房保障支出46.82亿元,增长2倍。
民营经济活力增强。全年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14.32万户,其中民营市场主体14.02万户,占97.9%;新登记企业7.59万家,其中民营企业7.06万家,占93.1%。民营经济增加值7781.42亿元,增长13.5%,占全市生产总值的47.1%;民营工业增加值增长21.7%,快于规模以上工业12.4个百分点,比重达到45.0%;民营商品销售额增长20.7%,快于限额以上销售额13个百分点,比重达到42.8%;民间投资增长12.5%,快于全社会投资0.4个百分点,比重达到58.1%。
实体投资稳健支撑。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065.86亿元,增长12.1%。其中,城镇投资12352.23亿元,增长12.4%;农村投资713.64亿元,增长6.9%。在城镇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94.91亿元,增长25.7%;第二产业投资5093.47亿元,增长5.1%;第三产业投资7163.85亿元,增长18.1%,比重达到58.0%。实体投资7846.45亿元,增长10.6%,占城镇投资的63.5%;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365.25亿元,增长15.3%,主要投向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分别增长25.5%、48.1%、1.1倍和1.6倍。(见图3)
消费价格涨幅回落。全年居民消费价格上涨1.7%,涨幅比上年回落0.2个百分点。其中,服务项目价格上涨3.4%,拉动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1.1个百分点,贡献率达到67.3%。八大类商品和服务价格“六升二降”(见表1)。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9.7%,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下降7.6%。
二、农业
现代都市型农业平稳发展。全年农业总产值467.44亿元,增长2.6%。其中,种植业产值240.74亿元,增长4.2%;林业产值7.74亿元,增长8.7%;畜牧业产值130.23亿元,增长0.5%;渔业产值77.65亿元,增长1.6%;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1.08亿元,增长2.3%。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2182家,总数达到8876家。
主要农副产品产量保持稳定。全年粮食总产量181.75万吨,增长3.3%;禽蛋产量20.20万吨,增长4.0%;牛奶产量68万吨,下降1.3%;蔬菜产量441.54万吨,放心菜基地面积42.6万亩。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实现平稳增长。全年工业增加值6981.27亿元,增长9.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3%。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8016.75亿元,增长0.3%。
工业结构调整优化。全年高技术产业(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13.8%,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36.2%,比上年提高3.2个百分点;其中,航空航天、汽车制造、电气机械等行业分别增长25.2%、13.2%和11.1%。消费品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19.2%,比上年提高2.6个百分点;其中,文娱用品、家具制造等行业分别增长18.3%和15.0%。主要产品产量有升有降,天然原油、新能源汽车、平板显示器、光电子器件等产量分别增长13.7%、5.8倍、27.6%和13.4%,水泥、平板玻璃、生铁、粗钢等产量分别下降23.7%、4.4%、10.5%和9.5%(见表2)。
企业效益总体平稳。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税总额3251.95亿元,增长2.5%。其中,利润总额2002.85亿元,下降2.2%;税金总额1249.10亿元,增长11.0%。在39个工业行业大类中,有37个行业盈利,其中28个行业利润增长。
建筑业发展稳中向好。全年建筑业增加值742.33亿元,增长8.5%。建筑业总产值4488.90亿元,增长8.9%;其中,在外省完成产值1650.40亿元,增长12.8%,比重达到36.8%,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5644.62万平方米,增长10.5%;竣工面积3547.24万平方米,增长9.8%。截至年末,全市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中具有特级、一级和二级资质企业689家,比上年末增加21家。
四、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
全年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2075.14亿元,增长6.1%;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245.19亿元,增长5.3%。
市场销售增势平稳。全年批发和零售业商品销售额42624.66亿元,增长8.7%;其中,金属材料、石油及制品、煤炭及制品、化工材料及制品四大类生产资料商品销售额合计21724.67亿元,增长6.0%,占限额以上销售额的70.0%。全市亿元以上批发市场62家,交易额2154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245.69亿元,增长10.7%;其中,批发和零售业网上零售额244.03亿元,增长95.2%,占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8.9%。
大众餐饮消费活跃。全年住宿和餐饮业营业额748.78亿元,增长12.1%。其中,限额以下住宿和餐饮业营业额603.15亿元,增长15.4%,高于全市平均增幅3.3个百分点,比重达到80.6%;限额以上住宿和餐饮业营业额145.63亿元,与上年持平。
五、交通、邮电和旅游
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764.68亿元,增长7.7%。
交通运输稳步发展。全年货运量53179.15万吨,其中,公路33724万吨,增长8.3%;铁路8376.92万吨,下降5.6%;水运9910.19万吨。货物周转量2319.77亿吨公里,其中,公路379.82亿吨公里,增长8.8%;铁路225.79亿吨公里,下降15.0%;水运1707.70亿吨公里。客运量1.98亿人次,增长0.9%;旅客周转量445.62亿人公里,增长8.6%。港口货物吞吐量5.41亿吨,增长0.1%;集装箱吞吐量1411.10万标准箱,增长0.4%。天津国际邮轮母港首次实现全年运营,接待到港邮轮97艘次。机场旅客吞吐量1431.43万人次,增长18.6%;货邮吞吐量21.73万吨,下降6.9%。
城市客运量平稳增长。全年城市客运量(不包括出租)18.56亿人次,增长2.6%。其中,公交客运量15.70亿人次,增长4.0%;地铁客运量2.56亿人次,增长2.2%。新辟公交线路50条,优化调整30条,运营线路总计707条;新增、更新公交运营车辆2435辆,总数达到11619辆;运营出租车31940辆。
汽车拥有量总体稳定。截至年末,全市民用汽车拥有量283.05万辆,其中私人汽车234.75万辆;民用轿车拥有量183.56万辆,其中私人轿车165.51万辆,分别增长1.0%和1.1%。当年新注册民用汽车23.14万辆,其中私人汽车17.99万辆;新注册民用轿车12.24万辆,其中私人轿车10.50万辆。
邮电业务快速增长。全年邮电业务总量321.58亿元,增长32.0%。其中,电信业务总量261.53亿元,增长26.0%;邮政业务总量60.05亿元,增长66.4%。全年快递业务量2.56亿件,增长1.1倍。年末移动电话用户1405.82万户,增长4.0%;短信业务总量47.43亿条,下降22.5%。年末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288.69万户,光纤接入用户211.65万户。
旅游市场持续升温。全年接待入境旅游人数326.01万人次,增长10.1%;其中,外国人300.54万人次,增长10.3%。入境旅游外汇收入32.98亿美元,增长10.2%。接待外省市游客人数增长11.2%,国内旅游收入增长12.3%。全市36.05万人次出国出境旅游,增长12.0%;出国出境旅游人均支出19223元,增长2.7%。年末全市共有星级宾馆97家;旅行社427家,其中有出境资质的44家;A级及以上景区112个。
六、金融
全年金融业增加值1588.12亿元,增长11.7%。
存贷款余额两位数增长。截至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含外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28149.37亿元,增长11.9%;全年新增存款2969.13亿元,其中,新增非金融企业存款1349.92亿元,新增住户存款404.02亿元。各项贷款余额25994.68亿元,增长11.8%;全年新增贷款2664.92亿元,其中,新增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2108.35亿元,新增住户贷款512.19亿元。
金融改革创新继续深化。出台金融改革创新三年行动计划,融资租赁、商业保理等新型业态集聚发展,融资业务规模继续位居全国前列,新增上市和新三板挂牌企业52家,金城银行、渤海人寿保险等金融机构投入运营。天津股权交易所成交量28065.59万股,成交金额7.31亿元;天津铁合金交易所成交量115.68万吨,成交金额61.90亿元;天津渤海商品交易所成交量27696.80万吨,成交金额15296.53亿元。
证券市场交易活跃。截至年末,全市境内上市股票42只;证券账户开户378.44万户,增长25.9%。全年各类证券交易额67040.06亿元,增长1.6倍。其中,股票交易额51148.59亿元,增长2.3倍;债券交易额13098.11亿元,增长42.8倍;基金交易额2764.93亿元,增长3.1倍。期货市场成交量10843.17万手,增长37.1%;成交额13.56万亿元,增长63.5%。
保险市场增势良好。全年原保险保费收入398.34亿元,增长25.4%。其中,人身险收入278.06亿元,增长33.1%;财产险收入120.28亿元,增长10.5%。赔付支出139.53亿元,增长33.7%。其中,人身险赔付73.07亿元,增长64.3%;财产险赔付66.46亿元,增长10.9%。
七、对外经济
外贸出口同比下降。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1143.47亿美元,下降14.6%。其中,进口631.64亿美元,下降22.3%;出口511.83亿美元,下降2.7%。按贸易方式分,一般贸易出口220.52亿美元,下降3.8%;加工贸易出口246.66亿美元,下降4.9%。按产品类别分,机电产品出口360.36亿美元,占全市出口的70.4%;高新技术产品出口197.09亿美元,占全市出口的38.5%。按出口市场分,对欧盟出口74.20亿美元,增长4.3%;对美国出口71.90亿美元,下降18.6%;对韩国出口38.53亿美元,下降19.8%;对日本出口33.71亿美元,下降10.0%;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保持快速增长,其中,对东盟出口101.32亿美元,增长28.0%。
招商引资成效明显。全年新批外商投资企业1035家,合同外资额313.57亿美元,增长37.4%;实际直接利用外资211.34亿美元,增长12.0%。其中,制造业实际直接利用外资110.19亿美元,增长32.3%;服务业实际直接利用外资99.64亿美元,下降3.2%。截至年末,在津投资的国家和地区达到134个,在津投资的世界500强企业达到163家。全年实际利用内资4049.28亿元,增长12.5%。
“走出去”步伐加快。全年新设境外企业机构197家,中方投资额74.61亿美元,增长1.6倍。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31.08亿美元,完成营业额47.63亿美元,增长18.1%。截至年末,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在外人员达到1.42万人。
对口支援扎实推进。全年投入财政资金7.8亿元,重点实施富民安居工程、就业增收、教育卫生、产业扶持等项目191个,用于对口支援新疆和田地区、西藏昌都地区、青海黄南藏族自治州、重庆万州区,对口援助丹江口库区上游地区,津甘东西扶贫协作。
八、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
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挂牌运营,123项制度创新举措落地实施,推出跨境电商试点、贸易单一窗口、平行汽车进口、保税展示交易等创新举措,政策效应初步释放。率先实施“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改革,全年区内新增市场主体1.41万户,注册资本(金)3890.57亿元。
投资贸易便利化水平提高。全年区内新设外商投资企业627家,实际直接利用外资47.20亿美元,占全市的22.3%;新设境外企业机构61家,中方投资额56.33亿美元,占全市的75.5%。推出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八项举措,实施京津冀海关区域通关一体化改革,大幅提高口岸通关、通检效率。
九、京津冀协同发展
交通一体化先行一步。津保铁路投入运营,与京广、京沪、津秦和京津城际四条高铁无缝对接,天津成为全国高铁枢纽。京津城际延伸线建成通车,实现北京南站到滨海新区于家堡站一小时内通达。在京冀地区设立的无水港达到10个,天津口岸进出口总额中,京冀货物比重达到32.6%。京秦高速公路天津段建成,京津冀公交“一卡通”投入试运营。
产业协作取得新进展。积极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主动向河北延伸产业链条,签订生物医药、先进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等重点合作项目,未来科技城京津合作示范区、冀津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区等建设加快。全年引进京冀项目857个,到位资金1739.29亿元,占全市实际利用内资的43.0%,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
生态环境联防联控稳步推进。正式签署《京津冀区域环保率先突破合作框架协议》,明确以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为重点,联防联控,共同改善区域生态环境治理。深化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协作,与河北合作加大引滦水源保护力度,积极参与京津风沙源治理、三北防护林建设等生态保护工程。
十、城市建设和房地产
基础设施建设提速推进。全年基础设施投资2634.23亿元,增长20.0%。天津港10万吨级大沽沙航道完工,南疆中部散货堆场等加紧施工,内陆无水港达到25个。天津机场航空物流园区启动建设,新增、恢复和加密航班航线102条,异地候机厅达到20座。轨道交通建设加快,5条地铁线同步建设,6号线部分路段实现试运行。京津塘高速公路北部新区高架工程、京台高速天津段正式通车,全市高速公路ETC覆盖率达到94%。截至年末,全市公路里程16549公里,比上年末增加439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130公里。
公用事业服务功能提升。全年全社会用电量800.60亿千瓦时,增长0.8%;其中,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87.29亿千瓦时,增长11.8%。新增供热面积985.25万平方米。自来水供水总量8.14亿立方米。新建标准化菜市场20个,总数达到325个。
房地产市场平稳运行。全年房地产业增加值605.42亿元,增长6.1%。房地产开发投资1871.55亿元,增长10.1%。商品房销售面积1771.07万平方米,增长9.8%;销售额1790.01亿元,增长20.4%。存量房交易升温,全年交易面积1289.6万平方米,增
长61.7%;交易额1290.4亿元,增长78.6%。
十一、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全面发展。截至年末,全市共有普通高校55所,中等职业教育学校108所,普通中学509所,小学849所。全年招收研究生1.80万人,在学研究生5.30万人,毕业生1.63万人。普通高校本专科招生14.50万人,在校生51.29万人,毕业生13.21万人。中等职业教育招生4.72万人,在校生11.91万人,毕业生3.75万人。普通中学招生13.21万人,在校生42.70万人,毕业生14.23万人。小学招生11.09万人,在校生60.21万人,毕业生8.03万人。成人高校招生3.13万人,在校生6.89万人,毕业生3.32万人。特殊教育学校20所,在校生3279人。幼儿园在园幼儿25.25万人。
科技创新成果丰硕。全市15项科技成果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其中,技术发明奖3项,科技进步奖12项,涉及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环境保护等多个领域。全年完成市级科技成果2610项,其中,基础理论成果191项,应用技术成果2387项,软科学成果32项;属于国际领先水平77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385项。全年签订技术合同12590项,合同成交额539.18亿元,增长29.0%;技术交易额418.35亿元,增长49.9%。
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天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规划纲要出台,“一区二十一园”建设稳步推进,在滨海新区设立“双创特区”,全市众创空间达到106个。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全年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1.38万家,累计达到7.33万家;其中,新增小巨人企业510家,累计达到3453家。截至年末,全市共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309家,市级高新技术企业860家。全年受理专利申请8万件,其中发明专利2.85万件,分别增长26.1%和21.9%;专利授权3.73万件,其中发明专利4624件,分别增长41.7%和41.0%;年末有效专利10.38万件,其中发明专利1.85万件,分别增长24.1%和25.5%。年末全市共有国家重点实验室12个,国家部委级重点实验室49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6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45个。
科技人才加速集聚。截至年末,引进国家“千人计划”人才113人,国家优秀创新群体和团队达到42个,在津两院院士37名,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37名。
十二、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惠民取得成效。截至年末,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66个,文化馆19个,博物馆22个,公共图书馆31个,街乡镇综合文化站241个。全年发行6万张“天津文化惠民卡”,更多市民走进剧场,享受高水平、低票价的惠民演出。全年摄制电影故事片18部,64家院线影院放映电影73.43万场次,观影人数2108万人次,票房收入6.8亿元,增长48%。全市共有广播节目10套,市级电视节目16套。全年出版图书5257.71万册,期刊3163.98万册,报纸6.57亿份。
卫生资源不断增加。截至年末,全市共有各类卫生机构5222个,比上年末增加232个;其中,医院、卫生院546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15个,卫生防疫防治机构24个,妇幼保健机构21个,村卫生室2437个。卫生机构床位6.37万张,比上年末增加0.27万张;其中,医院、卫生院5.97万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806张。卫生技术人员9.07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59万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3.59万人,注册护士3.38万人。全年无偿献血17.4万人次。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全年天津体育健儿在国内外比赛中共获得59枚金牌,其中,国际比赛21枚,国内比赛38枚。成功举办2015年亚洲女排锦标赛等10余项国内外赛事。新建、更新体育健身园500多个,创建“绿色健身站”300个。
十三、人口和就业
外来人口拉动全市人口规模扩大。截至年末,全市常住人口1546.95万人,比上年末增加30.14万人;其中,外来人口500.35万人,增加24.17万人,占常住人口增量的80.2%。常住人口中,城镇人口1278.40万人,城镇化率为82.64%;65岁及以上人口148.66万人,占9.6%。常住人口出生率5.84%。,死亡率5.61%。,自然增长率0.23%。。年末全市户籍人口1026.91万人,其中,城镇人口766.21万人,乡村人口260.70万人。
就业形势保持稳定。全年新增就业48.8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5%。截至年末,全市就业人口总量896.80万人,三次产业就业结构为7.4:35.6:57.0,第三产业就业比重比上年末提高3.6个百分点。
十四、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居民收支稳步增长。全年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101元,增长8.2%;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482元,增长8.6%。城镇常住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26230元,增长8.0%;农村常住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4739元,增长7.3%。全市月最低工资标准由上年的1680元调整至1850元,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每人每月640元调整至705元,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每人每月440元调整至540元。
民心工程全面完成。全年提升改造散片旧楼区846个,30万居民直接受益;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3万套,建成7.5万套,新增发放租房补贴1万户;示范小城镇开工农民安置住宅503万平方米,竣工502万平方米;加快养老机构建设,新增养老床位8369张。
社会保险参保人数增加。截至年末,全市参加医疗保险人数1054.11万人,比上年末增加30.49万人;其中,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522万人,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532.11万人。全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686.28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9万人;其中,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565.18万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21.10万人。全市参加城镇职工工伤保险人数385.61万人,比上年末增加40.43万人。全市参加城镇职工失业保险人数295.3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7.75万人。
十五、环境保护
生态环境继续改善。严格落实控煤、控尘、控车、控工业污染、控新建项目“五控”治理措施,关停陈塘庄热电厂,基本完成主力电厂燃煤机组清洁化改造,634台锅炉完成煤改燃。全年环境空气达标天数220天,比上年增加45天;PM2.5浓度均值70微克/立方米,下降15.7%。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100%。道路交通噪声平均声级54.2分贝,中心城区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声级67.7分贝。年末全市共有环境监测站17个,国家生态区1个,自然保护区8个,自然保护区面积9.06万公顷。城市人均公园面积9.83平方米。成功举办第三届中国绿化博览会。
注:1.本公报中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
2.全市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计算。
3.邮电业务总量按2010年不变价计算。
4.中等职业教育包括中等专业学校、成人中等教育、职业中学和技工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