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在线数据
x中国宏观月度数据
x中国宏观年度全国数据
x中国宏观年度分省数据
x中国城市统计数据
x中国县级统计数据
x中国行业月度数据
x中国行业年度数据
x中国行业年度数据--(1999-2002)
x中国区域图形数据
x世界经济统计数据
免费数据
4国民经济主要指标
4中国行业概况
4中国经济运行月度报告
委托咨询

◆您的位置:数据中心 > 财经资讯 > 正文
 
监管铁拳频出 银行进入“罚单季”更多罚单“在路上”

http://data.acmr.com.cn  2017/7/6  中国证券报


  炎炎夏日,更令商业 银行 煎熬的是监管部门开出的罚单。多位地方银监局人士表示,本轮银行业风险排查正在紧锣密鼓地推进,信贷业务、票据业务、同业业务等的“风险点”备受监管部门关注,预计接下来的罚单仍将主要针对这些领域。

  有媒体统计,二季度银监系统对银行开出的罚单超过500份。中国证券报记者获悉,票据业务违规、违反审慎经营规则、银行资金违规流入股市、 房地产 开发贷款违规等是监管部门处罚的主要问题。业内人士表示,今年以来,“一行三会”出台多项措施,着力整治同业业务、理财业务、投资业务,银行业迎来“罚单季”。短期来看,监管力度加强给银行的理财业务、同业业务等带来较大影响,但长期来看,有效监管有助于银行规范经营行为,促使业务有序健康发展。

  大额罚单频现

  中国证券报记者估算,从上半年整体数据来看,银监系统对银行开出的罚单数量可能超过去年全年,并且大额罚单频现。

  6月末,北京银监局披露6张罚单,其中对 民生银行 北京分行、 兴业银行 北京分行分别开出的850万元、800万元大额罚单引人关注。这两家分行的主要违法违规事实均为严重违反审慎经营规则。

  除对银行业经营机构的大额罚单外,监管部门还有其他严厉的处罚措施。7月4日,天津银监局公布对张仲夏的行政处罚决定书。因为张仲夏票据业务违规操作,天津银监局决定禁止其从事银行业。此前,北京银监局也对某股份制银行北京分行管理人员做出行政处罚,禁止其终身从事银行业。

  综合来看,今年以来,银行因信贷业务问题受到处罚的案例最多,监管部门披露的主要违法违规事实集中在挪用贷款资金、违规授信、贷款五级分类违规等。

  大公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司金融机构部银行业组长梁荣栋认为,过去10年,受益于银行股改上市、国内外宏观大环境理想和政策推动,银行业经历了井喷式增长,但存在发展速度与质量的失衡。个别银行过分追求市场份额、规模和速度的外延式增长,对管理、技术、队伍等内涵式发展的重视程度不够,内控执行不力、风险管理不到位带来的操作风险较为多发。近年来,银行业案件处于高发状态,既有侵吞挪用客户资金、违法违规放贷、私售理财产品等内部案件,也有骗贷、伪造票据等外部案件,操作风险管理面临诸多难题。

  更多罚单“在路上”

  7月以来,大同银监局集中披露47张罚单。西部地区某银监局负责人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说:“很快我们也将披露一批行政处罚决定。目前‘三三四’各项排查仍在进行之中,由于任务比较集中,我们的现场检查、行政处罚以及银行本身的自查自纠只能同步进行。”

  该负责人表示,银监局披露的行政处罚决定往往会有一段时间的滞后,从发现问题到真正做出处罚决定,一般需要一个月以上。银监局在检查过程中如果发现问题,不会立即开出罚单,而是会给予涉事机构申辩的机会。“发现问题后,我们会告知机构。如果机构觉得监管部门的处罚不当,可以提交相关证明、证据。”

  多位地方银监局人士坦言,像“三三四”排查这样大规模、集中的风险排查是第一次。排查过程中,监管部门发现一些老问题仍较严峻,尤其是信贷资金被挪用、票据业务违规等。预计接下来银监局开出的罚单将主要指向信贷业务、票据业务、同业业务等“重灾区”。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去年至今年一季度,全国楼市火热,部分信贷资金违规进入房地产领域,如违规为房地产开发企业融资、个人消费贷挪作购房首付款等。这些违规行为成为监管部门本轮风险排查的重点。

  对于近年来快速膨胀的银行同业业务、理财业务,监管部门排查的重点在于:是否按照“穿透性”原则和“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准确进行会计核算、风险计量并足额计提资本;表外理财业务是否违规通过人为调整将非标准化转为标准化,突破非标监管指标等。

  收缩同业与房贷业务

  头顶监管的压力,不少银行放慢了扩张的步伐。业内人士预计,下半年银行的同业资产、负债规模增速将进一步放缓。

  中国银行 最新发布的三季度全球银行业展望报告认为,金融去杠杆将持续推进。二季度以来,“一行三会”密集下发监管文件,积极开展专项整治工作,重点指向同业、理财、委外等业务,去杠杆力度持续加强,促使银行压降同业、理财以及投资业务规模。

  交通银行 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刘健认为,罚单对于银行业金融机构的震慑作用甚大。在去杠杆、防风险的大背景下,银行已对相关的同业、票据进行自查自纠,对一些违规的业务创新提出风险警示。虽然同业业务本身没有“原罪”,但同业和委外等业务相互交织,导致杠杆率快速上升、期限错配严重,给整个银行体系带来不稳定性,这是监管部门对同业、票据、理财等业务加大监管力度的重要原因。从统计数据来看,一季度同业资产、负债已明显收缩,在银行业总资产的占比明显下降,未来仍会保持下降态势。未来同业业务的发展方向第一是回归流动性管理的本质;第二是加强合规金融,确保业务创新不绕开监管。

  对于备受关注的房贷业务,多位业内人士透露,由于今年监管部门明确个人房贷在 新增贷款中的占比不能超标,不少银行近期大大收缩个人住房按揭贷款的投放额度,预计收紧的趋势在下半年仍将持续。


】【2233字】【457次】


相关资讯:
  • 保监会:保险业绝不能异化为“风险制造者”(2017/7/6)
  • 上半年超一成纯债债基亏损 委外赎回压力山大(2017/7/6)
  • 银行揽储“中考”结束 理财产品收益率“高温不退”(2017/7/4)
  • 6月市场上涨“拯救”基金半年业绩 (2017/7/4)
  • 7家港股通标的公司在前海路演 (2017/7/4)
  • 商业银行半年“收获”约1000张罚单 违规手法全是套路(2017/7/4)
  • 建行北分小微快贷累计放贷近12亿 (2017/7/4)
  • 上半年股基收益首尾拉开50% 论熊还数重仓中小创(2017/7/4)
  • 农发行:截至今年5月底贷款余额达4.27万亿元(2017/6/30)
  • 5月银行理财规模同比增速跌至9% 罕见进入个位数时代(2017/6/30)

  •  集团首页 | 统计数据服务 | 行业分析与报告 | 市场研究与咨询服务 | 企业调查与营销服务 | 工作机会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1-2004 ACMR 北京华通人商用信息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5.5以上浏览器,分辨率800*600。
      京ICP证050875号 京ICP备05020597号 IP:18.188.174.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