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证券日报》记者统计,截至1月23日,已有安徽省、江苏省、厦门市等18个省市区披露发债信息,从1月21日至31日,短短11天时间内,地方债计划发行额达2990.866亿元。
2019年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1.39万亿元,已经提前下达。各地已经在1月份启动新增债券发行工作,时间上比2018年大幅度提前。截至1月23日,河南发行新增债券453.24亿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发行新增债券100亿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行40元地方债,其中,包括,11.2亿元一般债券(一期)、16.8亿元一般债券(二期), 10亿元土地储备专项债券(一期)、2亿元专项债券(一期)。
1月23日,甘肃省等地披露发债信息称,在1月30日,甘肃省将发行77亿元地方债、陕西将发行一般债(一期)35亿元、安徽将发行150.1766亿元一般债券(一期)、厦门市也发行29亿元一般债券(一期至三期);江苏省将于1月31日发行195亿元一般债券(一期)。
360金融PPP研究中心研究总监唐川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地方债新增限额提前下达,多省提前发行地方债,综合央行决定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等因素,不难看出,2019年的重点投资方向业已明确,即借由地方政府债券途径进入与地方城镇化和产业发展相关的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项目,同时让这些项目建设、运营相关的社会资本方获益。而在此主基调之下,若兼顾“科技强国”战略的落实,“智慧城市”领域势必会是地方政府发展的重点方向。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连维良此前在谈及今年投资领域重点工作时就曾指出,要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建设,加快5G商用步伐。
唐川认为,随着信息交互效率的提升和智能手机的普及,工业4.0、物联网等产业的发展已然具备了较好的数据基础,加上神经网络模型领域在近年来取得了诸多突破,使得“行业+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的产业发展模式已经进入了“质变”的重要阶段。“数字中国”产业布局也到了关键的全面资源整合时期。所以,下一阶段,“智慧城市”类项目的落地将不单局限于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越来越多的中西部地区也会在现有条件之上提出“万物互联”的方案。
如是金融研究院研究员李畅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由于基建托底稳增长的诉求凸显,预计未来地方债投向基建类占比会提升,从目前批复的项目来看,会更多的向轨道交通、道路建设、市政建设方面倾斜,地方债直接投向人工智能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可能性有限。
李畅表示,从前两年的债券投向来看,一般债券投资于基建类包括道路桥梁、交通建设、市政建设、环境整治等,约占50%左右,用于精准扶贫、民生环保投资约占38%左右,其余纳入一般财政管理。专项债券投资于基建类包括市政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保、医院学校建设、轨道交通等,约占比30%,土地储备占比42%,收费公路占比5%,新增棚改专项债占比23%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