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6日,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建立对中小银行实行较低存款准备金率的政策框架,促进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央行决定从2019年5月15日开始,对聚焦当地、服务县域的中小银行,实行较低的优惠存款准备金率。
在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吴琦看来,政策在意料之中,之前国常会也提出了明确要求。在全面降准必要性降低的情况下,定向降准是大概率。而且对于中小银行特别是县域农商行,之前准备金率相对偏高,采取较低的存准率,不仅可以释放增量信贷资源,也可以降低其资金成本,本次降准幅度较大,是支持本地民企和小微融资的重要举措。
“降准在意料之中”
据了解,此次定向降准是对仅在本县级行政区域内经营,或在其他县级行政区域设有分支机构但资产规模小于100亿元的农村商业银行,执行与农村信用社相同档次的存款准备金率,该档次目前为8%。约有1000家县域农商行可以享受该项优惠政策,释放长期资金约2800亿元,全部用于发放民营和小微企业贷款。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研究员范若滢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本次对中小银行实施定向降准,一方面有利于扩大普惠金融定向降准优惠政策的覆盖面,降低中小银行的资金成本,让中小银行回归本源,发挥地缘优势更好地支持民营、小微企业。另一方面,进一步体现了货币政策的精准调控,更好地引导资金流向。出于对资金再度流入楼市的担忧等因素决定了货币政策不能“大水漫灌”,而更需要的是结构性货币政策的支持以缓解民营、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她表示,当前我国存款准备金率分两档,建议未来可考虑实行“累进制”定向降准框架,根据银行普惠领域贷款的规模或占比,将存款准备金下浮比例逐级增大。此外,降低民营、小微企业融资成本是个系统性工程,具体而言:第一,货币政策要加大逆周期调节,灵活运用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引导金融机构加大支持力度。第二,商业银行在进一步加大信贷投放力度的同时,要重点完善续贷机制和尽职免职标准,清理不必要的“通道”和“过桥”环节,提高发展小微企业业务积极性。第三,政府和监管部门要完善小微企业发展的生态环境,更好服务小微企业,具体包括完善政府服务平台建设、信用体系建设等。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副院长董希淼认为,此次降准为真正意义上的定向降准。从降准对象看,仅针对在本县经营的或跨县经营但规模在100亿元以下的农商行,这在之前的定向降准操作中是少见的;从资金用途看,对释放的约2800亿元,要求全部用于发放民营和小微企业贷款。同时,此次降准有助于农商行回归本地、回归本源,有助于中小银行发展。
他进一步表示,我国以民营银行、农商银、农信社为代表的中小银行占比已经较高,重点不是在数量上做文章,而是在质量上下工夫,即如何更好地支持它们健康稳健发展。定向降准进而实行差别化的存款准备金率,有助于推动中小农商行健康稳健发展,推动多层次、广覆盖、有差异的银行体系形成,进而更好地服务民营和小微企业。
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
“缓解民营和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这一话题被频繁提起,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了“切实使中小微企业融资紧张状况有明显改善,综合融资成本必须有明显降低”的目标。对此,央行、银保监会等部门采取了一系列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的措施,值得注意的是,在4月17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就已经明确提出“抓紧建立对中小银行实行较低存款准备金率的政策框架”的要求。会议指出,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确保小微企业融资规模增加、成本下降,促进就业扩大和新动能成长。
具体来看,要坚持不搞“大水漫灌”,实施好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运用货币政策工具,扩大再贷款、再贴现等工具规模,抓紧建立对中小银行实行较低存款准备金率的政策框架,针对融资难融资贵主要集中在民营和小微企业的问题,要将释放的增量资金用于民营和小微企业贷款。同时,工农中建交5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要带头,确保今年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增长30%以上、小微企业信贷综合融资成本在去年基础上再降低1个百分点。引导其他金融机构实质性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
董希淼此前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抓紧建立对中小银行实行较低存款准备金率的政策框架”是本次国务院常务会议的最大亮点。中小银行与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有着天然的相容性,采取差别化的监管政策,更好地发展中小银行、增加金融供给主体,有助于填补我国大型金融机构无法或无力顾及的市场,从而优化和完善金融机构体系,改善金融服务不充分、不均衡等状况,从根本上缓解民营和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