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税务总局最新数据显示,由于深化增值税改革、个税改革等一系列减税降费政策集中发力,今年前5个月,全国累计新增减税降费8930亿元,其中新增减税8168亿元,新增社保费降费762亿元。累计有1.09亿人的工薪所得无需再缴纳个人所得税。
减税效应扩大
中国财政预算绩效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张依群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今年前5个月,全国累计新增减税降费8930亿元,已完成全年2万亿元减税降费目标的44%,如果从减税降费政策实施落实的时间来看,已经超过序时进度,表明完成全年减税降费任务目标已无悬念,国家此轮大规模减税降费实施进展顺利。
数据显示,前5个月新增减税主要由三部分构成:一是2019年新出台的减税政策新增减税3511亿元,包括深化增值税改革新增减税2218亿元,小微企业普惠性政策和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政策新增减税917亿元;二是2018年实施2019年翘尾的减税政策新增减税4604亿元;三是2018年到期后2019年延续实施的减税政策新增减税53亿元。
国家税务总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深化增值税改革自4月份实施,4月份-5月份实现整体净减税2218亿元,所有行业均实现减税。其中,制造业减税效果明显,4月份-5月份实现净减税970亿元,居所有行业首位;批发零售业实现净减税808亿元。前5个月,小微企业普惠性政策新增减税668亿元,个体工商户和民营企业是最大受益群体,占全部减税额的83.4%;前5个月,个人所得税改革新增减税2594亿元,累计有1.09亿人的工薪所得无需再缴纳个人所得税。
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付一夫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前5个月减税降费力度空前,范围覆盖所有行业,其中制造业减税效果最为明显,反映出国家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和重视;同时,以个体工商户和民营企业为主的小微企业普遍得到“瘦身”,经营状况有所改善;个人所得税改革让百姓的获得感增强;科技创新型企业受益明显,大规模减税降费有助于其将更多资金投入到技术改进与研究开发上,进而促进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与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数据显示,今年前4个月新增减税5245亿元,而前5个月新增减税降费规模突增至8930亿元。张依群认为,今年5月份新增减税降费3685亿元,其中在减税方面,一是4月1日起降低增值税税率,因受增值税链条抵扣时间影响,其减税效果一部分体现在5月份;二是去年5月1日起国家实施增值税税率下调1个百分点和小微企业、科技企业减税政策,减税效应叠加今年减税政策继续释放扩大,是5月份减税增加的重要因素。
“5月份减税降费规模大幅增加,同前期政策的持续发力也有关系。”付一夫表示。
另有专家认为,5月份减税降费规模大幅增加,另一个重要原因在于5月1日开始实施的社保降费,其中对企业社保费率与社保的缴费基数做了大幅度调整。具体而言,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从最高20%降至16%,而社保缴费基数也设立了上下限,可以在60%-300%区间范围内自行选择合适的缴费基数。这使得5月份新增社保降费762亿元。
此外,2018年,国家出台了多项鼓励科技创新的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其减税情况在2019年5月份企业所得税年度汇算清缴时较为集中地体现,其中提高研究开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比例政策新增减税878亿元。这些都是5月份减税降费规模显著提高的原因。
落实方面问题仍存
虽然减税降费进展顺利,但是在政策措施落实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6月26日,审计署公布《国务院关于2018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审计发现,截至2019年3月底,还有3省未完成去产能和调结构停产停业关闭企业资格认定,2省因认定不及时尚无企业享受优惠;2省170家高新技术企业未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优惠政策;2省向56户企业多征税1887.32万元,1省向不符合条件单位减税1.2亿元;3省未及时退税3451.8万元,最长超期246天。
此外,违规收费依然存在。17省30家单位违规向企业收取检测评审等费用、征收已停征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向企业转嫁费用、应退未退涉企收费等5.27亿元;12省58家单位依托行政职权及影响力违规摊派或收取评比、中介等费用1.67亿元。
付一夫表示,虽然减税降费已颇具成效,但在政策落实过程中,仍有一些问题需要克服,比如减税红利传导机制不畅,对违规行为监管力度有所欠缺等。为此,必须更为深刻地认识到减税降费对于增强市场主体活力、推动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意义,在此基础上,切实完善相应政策举措,加强监管力度,及时梳理与解决不断涌现的问题。
“总体上看,我国新一轮更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实施情况较好,基本符合政策预期,对企业特别是制造业、小微企业减税降负效果最为明显。”张依群表示,下一步,一是增强企业纳税便利性,二是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三是扩大减税降费政策宣传,四是提高各级政府对减税降费政策的认识,五是借此轮更大规模的减税降费对现行税收和附加进行系统清理,六是将减税降费和放管服有效结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