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金融市场最大的“瓜”已落地,但市场对此早有预期,“吃瓜群众”的“胃口”恐怕并没有完全得到满足。在海外宽松氛围愈发浓厚的当下,国内政策利率会有调整吗?这恐怕是大家都很关注的问题。分析人士指出,短期内央行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的可能性不大,未来若有必要,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和贷款基础利率(LPR)可能成为降息的突破口。
人民银行在短期内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的可能性不大。因为,与美联邦基金目标利率相比,当前我国短期存贷款基准利率并不高。数据显示,美联储降息25基点,则美联邦基金目标利率区间为2%-2.25%,上限为2.25%。目前人民银行公布的1年期定期存款基准利率则为1.5%。要知道,美联邦基金利率为美国同业拆借市场的利率,其最主要的是隔夜拆借利率。一个是隔夜利率,一个是1年期利率,但后者仍比前者低了不少,跟随前者下调的可能性有多大可想而知。
不可否认的是,美联储结束货币政策紧缩之旅,无论从相对利差还是汇率稳定的角度,都减轻了我国货币政策保持外部均衡的压力,相应拓展了政策调整的空间。有不少市场观点认为,未来若有必要,央行也可能调整政策利率,比如更加市场化的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在过去几年,公开市场操作利率的确表现出更好的弹性,部分时候还与海外主要央行政策利率之间表现出了一定的联动特征。比如,在之前美联储加息后,曾出现过人民银行上调公开市场操作利率的情况。
那么,未来公开市场操作利率有无下调可能?应该说,这种可能性无法排除,空间也是存在的。倘若未来国内经济下行压力继续加大,宏观政策继续适时适度开展逆周期调控也是可以预期的,定向降准、全国降准乃至下调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应该都在政策工具箱之列。
据统计,截至7月末,2019年以来银行间市场上最具代表性的资金价格指标——7天期债券回购利率DR007平均值为2.52%,6月份平均值只有2.41%,均低于2.55%的7天期央行逆回购操作利率。政策利率与市场利率倒挂的局面,为政策利率的调整提供了空间。
然而,短期内,央行调整公开市场操作利率的可能性似乎也不大。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短期内央行公开市场操作陷入停摆,难以提供操作窗口。7月23日以来,央行便暂时停掉逆回购操作。7月31日,央行公告称,目前银行体系流动性总量处于合理充裕水平,不开展逆回购操作。考虑到月初流动性扰动因素少,且8月15日之前都没有央行逆回购或MLF到期,央行下次开展逆回购操作可能要到8月15日前后,短期内也就没有相应的操作机会。除非,央行迫切希望释放宽松信号,开展象征性的操作,并借此调整利率水平。
LPR动静值得高度关注。今年以来,央行相关负责人多次提到利率并轨的问题,而第一季度货币政策报告暗示利率并轨或从贷款利率开始,并强调了LPR的重要性,或意味着LPR将成为与政策利率挂钩的对象。有分析人士认为,如果后续央行选择降息,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将成为明显信号,而LPR有望借机重新“动起来”推动贷款利率市场化进程更进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