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10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会议提出:要加快恢复生猪生产,做到保供稳价。为明年生猪工作定下基调。
猪肉价格升高 扰动中国物价
生猪预警网分析师冯永辉表示,会议专门提出要加快恢复生猪生产,做到保供稳价,“是基于目前整个生猪产能下降比较严重,生猪价格极端化,以往从来没有出现过如此剧烈的市场波动。”
据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11月15日介绍,今年以来,受‘猪周期’下行、非洲猪瘟疫情冲击、地方环保限养等因素叠加影响,生猪和能繁母猪存栏出现较大程度下滑,生猪和猪肉价格大幅度上涨。
农业农村部“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价格信息系统”监测显示,11月29日—12月5日,猪肉平均批发价格为42.46元/公斤,环比下降0.9%,同比上涨121%。
猪肉价格上涨明显,成为全国居民消费价格(CPI)上涨的主要推手。截至目前,CPI同比涨幅已连续3个月超3%。其中,11月份CPI同比涨幅达4.5%。
以11月份CPI同比涨幅为例,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食品中,畜肉类价格上涨74.5%,影响CPI上涨约3.27个百分点。其中,猪肉价格上涨110.2%,影响CPI上涨约2.64个百分点。
“明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民生工程特别重要。猪肉是重要的大宗农副产品,也是日常消费的主要肉类。”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曹和平告诉记者,现在猪肉价格居高不下,影响居民消费,甚至推高物价,对于保障民生不利。因此,需要加快恢复生猪生产,做到保供稳价。
加快恢复生猪生产是根本
为了缓解猪肉供应偏紧局面,商务部曾会同有关部门分三批向市场投放总计3万吨的中央储备冻猪肉,并大力增加猪肉进口量。据统计,今年前10个月中国猪肉进口量超150万吨,相比去年同期增长近50%。
增加猪肉进口量等措施影响下,近期猪肉批发价格曾迎来四周连降。但值得注意的是,中国进口猪肉量长期仅占国内猪肉消费的3%左右。即使现在加大进口力度,也无法填补庞大缺口。
因此,填补我国猪肉缺口,让猪肉价格回落到正常水平,最根本的解决方案还是要加快恢复生猪生产。
9月6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稳定生猪生产促进转型升级的意见》就提出,明确猪肉自给率的目标保持在95%左右,解决中国老百姓吃肉的问题,必须坚持立足国内基本自给的方针。
多项恢复生猪生产措施已出台
为了恢复生猪生产,今年相关政府部门出台了一揽子政策措施。
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局长杨振海11月22日表示,8月30日开始,农业农村部会同多个部门出台了17条政策措施,从明确生猪及其产品绿色通道政策、继续实施贷款贴息、缩短非洲猪瘟扑杀补助发放时间、增加生猪调出大县奖励资金规模、规范禁养区划定和管理、保障生猪养殖用地、提高生猪保险保额、支持新建改扩建猪场、加大生猪生产农机购置补贴支持力度等方面给予支持。
除了中央,地方也加大了政策落实力度。据杨振海介绍,截至目前,全国已有28个省(区、市)出台了扶持生猪生产的政策文件,多数省份将生猪稳产保供的目标分解到市县,进一步压实责任;一些省份大力支持龙头企业扩产增养,建设高标准规模养殖场,增加产能的同时推动产业升级。不少地市级人民政府也出台了生猪稳产保供的政策措施。
“由于生猪产能缺口比较大,政府部门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恢复生猪生产的措施,立足于为养猪企业和养猪户扫清各种政策障碍,包括保障养殖用地、增加补贴等。”冯永辉说,但生猪产能仍需要尽快恢复,此次会议定调将对此起到一个推进作用。(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