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9日,随着中国银行发布2020年第一季度业绩报告,四大行一季度业绩出齐。
受疫情影响,一季度国有大行业绩呈现贷款投放力度加大、流动性充裕、不良贷款上升等特点。不过,整体看,一季度四大行主要财务指标表现平稳,净利润继续保持小幅正增长;但营业收入分化较大,建设银行一季度营收2093.95亿元,同比大增近12%,为四大行之首,工行一季度营收则出现同比负增长3.62%,为2269.79亿元。
贷款投放力度加大
疫情冲击下,今年一季度银行业加大信贷投放以支持疫情防控和企业复产复工,整个银行业新增人民币贷款超7万亿,大行是其中主力。
一季度,工行客户贷款及垫款总额(不含应计利息)增加7546.02亿元,增长4.50%,其中境内分行人民币贷款增加6613.87亿元,增长4.43%,制造业是信贷投放的重要领域。工商银行相关负责人表示,工行今年在全行开展“制造业金融服务提升年”活动,重点围绕先进制造业、战略新兴产业、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等领域,加大政策支持和资源倾斜。其中,为制造业设定了专项贷款规模。一季度,工行累计为制造业企业投放防疫优惠贷款超100亿元,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累放融资约180亿元。
建行一季度发放贷款和垫款总额较上年末增加9604.86亿元,增长6.39%。其中,运用央行专项再贷款支持疫情防控,累计为境内疫情防控相关企业发放贷款969亿元。
中行客戶贷款比上年末增加7353.21亿元,增长5.63%。其中,境内机构人民币贷款较上年末增加4785.02亿元,增长4.75%。
农行发放贷款和垫款较上年末增加7779.11亿元,增速5.82%。截至3月末,累计向央行名单内防疫企业新增贷款投放274亿元。出台为企业解忧纾困的16条措施,在同业首家推出支持小微企业复工复产专项融资产品组合贷款“复工贷”。截至3月末,累计支持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客户133.93万户,普惠金融领域贷款余额11844.85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037.06亿元,成为首家普惠金融贷款余额突破万亿元大关的大型商业银行。
值得注意的是,为应对疫情的冲击,央行今年以来采取了一系列货币政策措施,已经出台了超3.3万亿元的流动性支持,包括三次降准释放了1.75万亿元的长期流动性,3000亿元的专项再贷款,5000亿元的再贷款再贴现额度等。这为银行体系带来充足的流动性,金融机构同业存款随之大幅攀升。
建行一季度存放同业款项较上年末大增70.3%,建行解释称,一季度流动性较为充裕,存放境内银行定期存款较上年末增加。农行存放同业及其它金融机构款项也较上年末大增超60%。
不良贷款出现小幅反弹
疫情对实体经济的冲击也反映在银行不良资产出现反弹。今年一季度,多家大行不良资产不再“双降”,而是出现不良贷款余额上升、不良率持平或小幅上升的新局面。
按照贷款质量五级分类,截至3月末,工行不良贷款余额比上年末增加99.16亿元;不良贷款率1.43%,与上年末持平。建行不良贷款余额较上年末增加135.37亿元,不良贷款率1.42%,与上年末持平。农行不良贷款较上年末增加94.83亿元,不良贷款率1.40%,与上年末持平。中行不良贷款率较上年末上升1.86个百分点。
不少业内人士分析,二季度银行业不良贷款仍有望小幅增加,不过疫情对银行资产质量冲击可控,银行抵御风险能力较强。特别是国有大行拨备覆盖率远高于监管要求,且一季度四大行拨备覆盖率均进一步提升。
近期国常会决定,将中小银行拨备覆盖率监管要求阶段性下调20个百分点,释放更多信贷资源,提高服务小微企业能力。目前银行拨备覆盖率的最低监管要求是在120%~150%。具体水平根据银行贷款分类准确性、处置不良贷款主动性和资本充足性等情况确定。此次阶段性下调中小银行拨备覆盖率20个百分点后,最低监管要求将在100%~130%。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理论上讲,只要银行不良贷款暴露充分,拨备覆盖率100%就足够了。近年来,随着监管部门要求银行加强真实不良暴露,以及加大不良贷款处置力度,银行不良贷款偏离度已经明显缩小。在经济下行期,适度降低拨备覆盖率监管要求,体现了逆周期监管的导向。适当降低银行的拨备覆盖率要求,理论上讲可以降低银行的成本,增厚银行的利润,释放一部分拨备也可用来核销不良资产。这对银行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风险抵御能力以及资产运用能力都有帮助。
银保监会首席风险官肖远企近日表示,受疫情影响比较严重的一些小微企业,餐饮、住宿等行业的不良贷款率上升相对较快,但这在预估范围之内。第二季度和今后一段时间银行不良贷款还会有一些上升,但是幅度不会太大。今年以来,银行业加大不良贷款处置力度,一季度共处置不良4500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了810亿元;银行业有超6万亿拨备,抵御风险能力较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