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全省各族人民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七大、省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坚持把加快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把保护生态作为重要责任,把改善民生作为当务之急,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全省经济实现了又好又快的发展。
一、综合
经济总量:2007年,全省实现生产总值760.96亿元,比上年增长12.5%,比上年增速高0.3个百分点;人均生产总值13836元,比上年增长11.5%。全年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85.85亿元,比上年增长4.9%;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396.65亿元,比上年增长14.8%;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278.46亿元,比上年增长11.7%。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对GDP的贡献率分别为4.3%、59.4%、36.3%。三次产业结构由2006年的10.9:51.6:37.5转变为11.3:52.1:36.6。
财政:全年全省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10.5亿元,比上年增长33%。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56.7亿元,增长34.2%;中央一般预算收入53.8亿元,增长31.8%。实现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分别为51.3亿元、14.2亿元和5.3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2.2%、26.8%和43.2%。全年财政一般预算支出282.3亿元,增长31.5%。其中,一般公共服务类支出58.3亿元,增长38.7%;社会保障与就业类支出51.1亿元,增长16.3%;教育类支出34.7亿元,增长26.5%;医疗卫生支出19.6亿元,增长61.6%;环境保护支出19亿元,增长21.1%;公共安全类支出16亿元,增长28.6%;农业支出12.5亿元,增长44.5%;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7亿元,增长91.1%;科学技术类支出2.5亿元,增长74.2%。
物价:全省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6.6%。其中,城市居民消费价格上涨6.3%,农村居民消费价格上涨7.3%。食品价格上涨14.8%,非食品价格上涨3%,消费品价格上涨7.9%,服务项目价格上涨2.7%。在食品类中,粮食价格上涨8.1%、油脂类价格上涨24.8%、肉禽及其制品价格上涨37.9%。
表1-2007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指 标 | 上年同期=100 | ||
合计 | 城市 | 农村 | |
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 食品 烟酒及用品 衣着 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 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 交通和通信 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 居住 | 106.6 114.8 102.6 103.7 102.2 104.5 99.7 99.8 106.9 | 106.3 113.5 103.5 105.7 102.3 103.1 98.7 102.3 104.7 | 107.3 117.6 101.4 99.4 101.8 106.7 101.1 92.8 110.0 |
与上年相比,商品零售价格上涨6.0%;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8.1%;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4.15%;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4.44%;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4.2%;西宁市区房地产价格上涨3.9%,其中,房屋销售价格上涨3.8%;土地交易价格上涨3.2%;房产租赁价格上涨4.2%。
就业:年末全省就业人员312.44万人,比上年增长2.8%。其中,城镇就业人员109.17万人,比上年增加5.82万人,增长5.6%。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77%。
二、农业和畜牧业
全年农作物总种植面积490.73千公顷(736.1万亩),比上年增长0.2%。其中粮食种植面积261.39千公顷(392.1万亩),比上年增长0.4%;油料种植面积163.92千公顷(245.9万亩),比上年增长2.8%;蔬菜种植面积30.12千公顷(45.2万亩),比上年增长8.7%。在粮食作物中,特色作物马铃薯种植面积81.88千公顷(122.8万亩),比上年增长2.2%;豆类种植面积44.81千公顷(67.2万亩),比上年下降2.5%;由于科学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农作物单产普遍提高,农牧业产量保持稳定增长。
全年草食畜共产仔畜786.66万头(只),育活仔畜701.77万头(只),成活率89.21%,比上年提高0.25个百分点;成幼畜死亡率为1.93%,比上年下降0.1个百分点。
表2-2007年主要农畜产品产量及增长速度
单位:万吨
产品名称 | 产 量 | 比上年增长(%) |
粮食 油料 #油菜籽 马铃薯 豆类 水果 蔬菜 肉类总产量 #羊肉 牛肉 牛奶 | 94.12 30.46 30.18 32.61 11.98 1.38 98.27 24.33 8.68 7.32 24.98 | 6.6 14.9 14.8 5.6 17.5 3.8 8.7 -0.33 4.58 -4.94 4.96 |
近年来,全省各地各部门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部署,按照党中央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20字方针要求,扎实开展村级规划编制和村庄环境整治,稳步推进农村牧区综合改革,精心组织实施以生产设施建设、水电路话“四通”、百万农牧民培训转移、农牧民健康文化进村入户、扶贫整村推进、生态保护建设为主要内容的实事工程,农牧区公共事业明显加强,我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了良好的开局。2007年全省农村牧区通有线电视的村数达到806个,比上年增加44个;通电村数3551个,增加41个;通电话村数3381个,增加176个;自来水受益村2915个,增加79个。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省工业增加值324.0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7.3%。其中在规模以上(全部国有工业及年产品销售收入在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工业中,四大支柱产业创造增加值230.14亿元,比上年增长14.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为97.1%,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主要产品产量保持增长。
表3-2007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及增长速度
产品名称 | 单 位 | 产 量 | 比上年增长(%) |
发电量 其中:水电 原煤 原油 天然气 原盐 粗钢 钢材 生铁 焦炭 十种有色金属 其中:铝(电解铝) 铝材 水泥 纯碱 钾肥(折含K20 100%) 中成药 乳制品 | 亿千瓦小时 万吨 万吨 亿立方米 万吨 万吨 万吨 万吨 万吨 万吨 万吨 万吨 万吨 万吨 万吨 吨 万吨 | 297.18 197.28 896.11 220.66 34.3 161.73 114.71 109.03 90.09 83.82 107.89 94.67 7.15 436.85 102.17 237.32 460 4.60 | 5.3 -3.9 53.7 -1.1 38.3 5.5 44.1 42.1 81.5 1.43倍 21.6 16.1 1.02倍 17.65 43.7 9.71 73.0 1.77倍 |
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306.66,比上年提高2.1个百分点;实现利润132.18亿元,比上年增长13.6%。其中,股份制企业实现利润128.22亿元,增长13.1%。
表4-2007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及增长速度
单位:亿元
指 标 | 利润总额 | 比上年增长(%) |
规模以上工业 其中:国有控股企业 其中:集体企业 股份合作企业 股份制企业 其中:私营企业 | 132.18 118.17 0.40 0.29 128.22 5.51 | 13.6 8.2 1.6倍 17.8 13.1 7.8倍 |
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创造增加值72.6亿元,比上年增长5.1%。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425个,实现利润总额2.76亿元,比上年增长3.6倍,上缴税金3.92亿元,增长25.2%。
四、固定资产投资与房地产开发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87.47亿元,比上年增长16.2%。从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完成投资38.93亿元,比上年增长1.7%;第二产业完成投资251.55亿元,增长17.6%;第三产业完成投资196.99亿元,增长17.7%。三次产业完成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比重分别为8%、51.6%、40.4%,与上年相比,第一产业所占比重下降1.1个百分点,第二、三产业所占比重分别提高0.6和0.5个百分点。
从投资类型看,国有及国有控股投资303.91亿元,比上年增长12.3%;民间投资173.06亿元,增长22.8%;港澳台及外商投资10.5亿元,增长28.4%。
在50万元以上(含50万元)固定资产投资中,全年四大支柱产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33.88亿元,比上年增长20.5%。其中,盐化工业投资34.84亿元,增长30.4%;有色金属工业投资32.68亿元,增长64.2%;水力发电业投资37.9亿元,增长3.5%,石油工业投资28.46亿元,增长2.2%。
在50万元以上(含50万元)固定资产投资中,基础设施投资188.75亿元,增长12.7%。主要投向交通运输、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其中交通运输投资82.52亿元,增长22.4%,环境治理2.12亿元,增长75.7%,公共设施管理16.6亿元,增长52.8%。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34.21亿元,比上年增长9.7%。施工房屋面积581.78万平方米,增长30.2%;竣工房屋面积167.31万平方米,增长31%。商品房销售面积152.09万平方米,增长34.1%;商品房销售额35.28亿元,增长57.5%,其中现房销售额8.82亿元、期房销售额26.47亿元,分别占商品房销售额的25%和75%。全年经济适用房施工面积33.61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96.8%;竣工房屋面积8.58万平方米。
五、国内贸易、对外经济和旅游
全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8.32亿元,比上年增长15.7%。按城乡分:城市的消费品零售额146.24亿元,增长19.1%;县及县以下的消费品零售额62.08亿元,增长8.3%。按行业分:批发业消费品零售额38.04亿元,增长18.3%;零售业132.34亿元,增长16.3%;住宿和餐饮业34.12亿元,增长12.6%;其它行业3.83亿元,下降0.6%。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零售额45.13亿元,增长21.2%(批发企业年销售额在2000万元及以上、零售企业年零售额在500万元及以上统称为限额以上企业);其中,汽车类零售额6.23亿元,增长33.1%;石油及制品类13.75亿元,增长10.9%;食品、饮料、烟酒类9.67亿元,增长13.6%;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3.38亿元,增长54.5%;煤炭及制品类0.39亿元,增长51.5%。
全年进出口总额6.12亿美元,比上年下降6.1%。其中,受国家出口政策调整影响,出口额3.86亿美元,下降27.8%;进口额2.26亿美元,增长92.4%。在出口额中,一般贸易出口3.86亿美元,下降10.3%;机电产品出口0.22亿美元,增长10.8%。出口国家和地区中,美国0.59亿美元,中国香港0.19亿美元,中国台湾0.31亿美元,日本0.76亿美元,韩国0.47亿美元,欧盟0.7亿美元,俄罗斯0.18亿美元。在进口额中,一般贸易进口2.26亿美元,增长1.45倍;机电产品进口0.29亿美元,下降48.4%;高新技术产品进口0.06亿美元,下降17.6%。
全年批准外商直接投资项目37个。合同使用外商直接投资4.16亿美元;外商直接投资实际使用金额3.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2.7%。
青藏铁路全线贯通,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民族文化旅游节、三江源国际摄影节、青海湖国际诗歌节等重大活动提升了青海的知名度,加快了旅游业的发展,全省旅游人数、收入创历史新高。全年接待国内外旅游人数达1001.6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3%。其中国内旅游人数996.6万人次,增长23%,外国人3.62万人次,增长30.7%,香港、澳门和台湾同胞1.38万人次,下降3.5%。在入境旅游者中,过夜人数337.77万人次,增长14.7%。国际旅游外汇收入1590.64万美元,增长20%;国内旅游收入46.11亿元,增长33.2%。国际国内旅游总收入47.38亿元,增长32.8%。
六、交通和邮电
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完成增加值40.5亿元,比上年增长12%。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物运输周转量189.28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24.8%。其中,铁路124.85亿吨公里,增长34.6%;公路55.26亿吨公里,增长10.9%;民航0.08亿吨公里,增长9.3%。全年旅客运输周转量82.42亿人公里,比上年增长37%。其中,铁路46.68亿人公里,增长64.6%;公路29.39亿人公里,增长10.8%;民航6.35亿人公里,增长19.9%。全省公路线路年末通车总里程5.26万公里,比上年增长10.3%,其中高速公路里程215公里,增长25.7%;铁路营运总里程达2230.9公里,增长1%;民用航空通航里程达33264公里,增长38.6%。
表5-2007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物运输量及增长速度
指标名称 | 单 位 | 绝对量 | 比上年增长(%) |
货物运输总量 铁路 公路 民航 管道 货物运输周转量 铁路 公路 民航 管道 | 万吨 万吨 万吨 万吨 万吨 亿吨公里 亿吨公里 亿吨公里 亿吨公里 亿吨公里 | 8422.68 1935.00 6280.00 0.50 207.18 189.28 124.85 55.26 0.08 9.10 | 10.7 23.1 7.7 10.2 1.3 24.8 34.6 10.9 9.3 1.3 |
表6-2007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旅客运输量及增长速度
指标名称 | 单 位 | 绝对量 | 比上年增长(%) |
旅客运输总量 铁路 公路 民航 旅客运输周转量 铁路 公路 民航 | 万人 万人 万人 万人 亿人公里 亿人公里 亿人公里 亿人公里 | 5764.43 502.20 5218.00 44.23 82.42 46.68 29.39 6.35 | 10.5 22.2 9.4 17.9 37.0 64.6 10.8 19.9 |
年末民用汽车保有量17.6万辆(包括三轮汽车和低速货车2.41万辆),比上年末增长17.8%,其中年末私人汽车保有量9.82万辆,增长23.8%。年末私人轿车保有量3.12万辆,增长34.5%。
全年邮电业务总量达53.74亿元,比上年增长33.8%。其中,邮政业务量2.10亿元,增长3.6%;电信业务量51.65亿元,增长35.4%。年末局用交换机总容量166.3万门,增长4.3%,其中本年新增6.9万门。年末固定电话用户123.2万户,比上年末下降1.8%。其中,城市固定电话用户96万户,下降3.5%;农村固定电话用户27.2万户,增长5.0%。年末移动电话用户达221.7万户,比上年末增长28.4%,其中本年新增49.1万户。全省电话普及率由上年的54.41部/百人上升到62.53部/百人。
七、金融和保险
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105.21亿元,比年初增加201.54亿元。其中,企事业单位存款余额370.2亿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444.97亿元,分别比上年末增长32.9%和8.6%。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442.3亿元,比上年末增长8.9%。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882.13亿元,比年初增加152.3亿元。其中,短期贷款余额279.94亿元、中长期贷款余额576.02亿元,分别比上年末增长32.7%和15.4%。发放人民币个人中长期消费贷款20.89亿元,比上年增长12.1%。
全年保险公司保费收入10.74亿元,比上年增长23.2%。其中,寿险收入4.49亿元,增长17.5%;财产险收入5.27亿元,增长29.5%;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收入0.99亿元,增长19.3%。年内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4.62亿元,比上年增长48.1%。其中,寿险给付1.69亿元,增长57.9%;财产险赔款2.59亿元,增长45.5%;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赔款和给付0.34亿元,增长25.9%。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全省有研究生培训单位5个,年内招生538人,在学研究生1401人,毕业生295人;普通高等教育院校8所,年内招生1.19万人,比上年增长0.84%,在校生3.77万人,增长4.7%,毕业生0.95万人,增长10.5%;普通中专学校10所,年内招生0.64万人,比上年增长42.2%,在校生1.21万人,增长34.4%,毕业生0.26万人,增长23.8%;中等职业教育学校45所,年内招生3.09万人,比上年增长45.8%,在校生5.46万人,增长47.9%,毕业生0.92万人,增长16.5%;普通高中141所,年内招生3.85万人,比上年增长3.8%,在校生10.74万人,增长4.2%,毕业生3.18万人,增长8.5%;初中学校354所,年内招生7.36万人,在校生21.95万人,毕业生7.0万人;小学2727所,年内招生10.08万人,在校生53.12万人,毕业生7.05万人;特殊教育学校招生327人,在校生2696人。年末幼儿园在园幼儿8.9万人,比上年增加0.1万人。全省“两基”覆盖率达93.5%,比上年提高6.7个百分点。
全年全省取得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223项,其中,基础理论成果5项,应用技术成果207项,软科学成果11项。
全年专利申请387件;授权专利222件;签订技术合同488项,成交金额5.34亿元。天气雷达观测站点3个,卫星云图接收站点10个,地震台站24个,地震遥测台网3个。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年末全省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4个;文化馆45个,公共图书馆43个,博物馆17个,档案馆55个;广播电台4座,中短波广播发射台和转播台8座,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达到88%;电视台8座,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达到93.5%;有线电视用户32.2万户。全年报纸出版量9653万份;期刊(杂志)出版量189万册,图书出版量1143万册(张)。
年末全省拥有各类卫生机构5827个,床位数1.55万张。其中,医院136个,床位数1.31万张;乡镇卫生院399个,床位数0.22万张;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8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56个,卫生监督检验机构52个,妇幼保健院(所、站)22个。全部卫生技术人员25142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8976人,注册护士6892人。
全年全省优秀运动队中共有14人次参加了国内外比赛,6人次获第一名,5人次获第二名,3人次获第三名。成功举办了第六届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并且带动了其他体育赛事的发展,如青海高原世界攀岩赛。全民健身运动更加活跃。
十、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省总人口551.6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21.02万人,城镇人口比重为40.07%;乡村人口330.58万人,乡村人口比重为59.93%。全年出生人口8.21万人,出生率为14.93‰,比上年下降0.31个千分点;全年死亡人口3.37万人,死亡率为6.13‰,比上年下降0.14个千分点。全年自然增加人口4.84万人,比上年减少0.05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8.8‰,比上年下降0.17个千分点。
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276.06元,比上年增长14.2%农牧民人均纯收入2683.78元,比上年增长13.8%。城市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7.3%,比上年上升1.1个百分点;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44.4%,比上年上升0.2个百分点。年末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到24.2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05平方米。农牧民人均居住面积达到19.33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8平方米。各级政府多方筹措资金,在全省2453个贫困村中实施扶贫开发规划1032个村,全年净解决农村贫困人口中18.16万人的温饱问题。
年末城镇参加养老保险人数65万人,比上年增长4.1%。其中,职工47万人,离退休人员18万人,分别增长4.2%和3.7%。城镇参加失业保险人数34.7万人,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1.96万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70.13万人;参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的农牧民319万人。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的城市居民21.98万人,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农村居民34.5万人。救灾救济救助制度得到进一步实施和完善,各项社会福利业、社区服务业持续健康发展。
十一、资源、环境和安全生产
全省年初耕地面积813.23万亩,年内增加耕地11454.5亩,其中,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11414.5亩;年内减少耕地10690.5亩,其中,建设占用耕地10100.4亩,灾毁耕地149.4亩,因农业结构调整减少耕地122.4亩。年末全省耕地面积813.3万亩,比上年增长0.01%。
全年全省平均降水量429.8毫米,比上年增长24.9%。
全年“三北”防护林四期工程人工造林6.73千公顷(10.1万亩)。天然林保护工程人工造林1.37千公顷(2.06万亩),封山育林20.41千公顷(30.61万亩)。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55万亩,全民义务植树1200万株。“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稳步推进,青海湖、可可西里、孟达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二期工程进展顺利。
年末全省共有各类环境监测站18个,环境监测人员235人。拥有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单位2个。自然保护区11个,面积2182.2万公顷(21.82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30.3%,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5个,面积2025万公顷(20.25万平方公里)。当年完成环境污染限期治理项目101个,项目总投资6663万元,比上年增长21.6%。
注:本公报部分数据为初步统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