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在线数据
x中国宏观月度数据
x中国宏观年度全国数据
x中国宏观年度分省数据
x中国城市统计数据
x中国县级统计数据
x中国行业月度数据
x中国行业年度数据
x中国行业年度数据--(1999-2002)
x中国区域图形数据
x世界经济统计数据
免费数据
4国民经济主要指标
4中国行业概况
4中国经济运行月度报告
委托咨询

◆您的位置:数据中心 > 财经资讯 > 正文
 
加息压力增大 资金外流牵动香港经济神经

http://data.acmr.com.cn  2004/8/4  证券时报


   美国联邦储备局在6月底加息0.25%,当时香港大多数银行均表示,紧跟美国加息的可能性不大,并估计今年底至明年初才会有加息需求。然而,这一言论却在仅仅一个月后就出现重大转变。香港金管局副总裁韦柏康近日强调,银行业是否加息须根据自身对资金的需求,但香港银行界亦早已做好加息准备;此外,汇丰银行亚太区主席艾尔敦也表示,若美国再度加息,香港银行“不可能什么也不做”。他又强调,只要美国逐步加息,对香港经济不会构成太大影响,至于该行是否跟随加息则要视乎资金及市场需要。

    若本次香港利率上调成为事实,笔者认为,除了港美息差过大之外,很大原因来自于香港银行间同业结余大幅减少的压力。

金管局入市接港元

    2004年1-2月,金管局入市接美元沽盘而卖出港元,香港的银行体系结余一度被推高至547亿港元的历史高位;4月份,这种情况得以逆转,金管局首度入市接港元,其中在5月12日,曾接下63.89亿港元沽盘;7月份,又展开新一轮买盘高峰,香港银行间同业结余由300多亿降至112亿港元。自7月16日至8月1日的两周内,共有240亿港元资金流出香港资本市场,而且市场预期资金流走仍将持续,结余短期内可能会低于100亿港元。

    其实流出港元区的金额,并不局限于银行结余所减少的部分。金管局仅仅是市场交易的其中一员,而香港商业银行同样是参与者,这段时间以来接下的港元沽盘可能是金管局的几倍。笔者已经留意到港元远期汇率折让明显收窄,反映市场已不如以前那么看好港元。

    摩根士丹利7月底发表经济报告,关于银行同业结余金额的统计表明,自5月份至今,结余减少的幅度达到了自去年9月香港股市牛市初期开始,至今年2月以来市场流入资金的80%左右。在此情况下,结余减少的已不仅仅是简单的套息活动所引发的资金流动,而是投资者对香港市场评估后的重新部署。

市场成交量递减

    外资的不断流走,对香港资本市场也形成了较大的压力。今年1月至7月,大市每日平均成交量,分别是232亿、188亿、169亿、152亿、137亿、125亿、107亿港元,7月12日更是创下自2003年11月24日以来的8个月新低,成交额仅为79亿港元。显而易见,成交量逐月递减,如此形势实在让笔者不敢对后市有太大期望。

    由于缺乏资金支持,大市上涨就会比较吃力。8月2日,汇丰控股和恒生银行公布了远高于市场预期的中期业绩,且各大国际投行纷纷调高汇丰的目标价,但恒生指数并没有像投资者预期的那样出现强劲上扬。涌现出的获利盘将恒指一路压低,主要导火索也是市场成交量不足。笔者认为,对后市不应太过乐观,8月份恒指最高只可能上摸12700点左右区域,其后或许还有一轮回调。

解决港美息差的三种方案

    本周即将公布美国7月份就业数据,笔者认为,以公布的非农业职位能否增加22万个为分水岭,若高于此数,美联邦储备局加息的可能性会很大。

    市场可以预期,美元利息远远高于港元利息的情况不大可能长期维持,而解决现有的不正常港美利息差,瑞士第一波士顿提出三个解决办法:(一)、金管局购入港元;(二)、当地银行加息;(三)、等待外资流入自行出现。

    笔者看来,第一个选择对市场具有一定影响,但问题是金管局在连续几个月沽出美元以维持香港联系汇率之后,还有多大意愿来继续保持目前的策略。至于第三种选择,由于目前缺乏炒人民币升值的借口,也没有吸引外资的大型招股活动,这种可能性不大。由于美联储对加息的幅度和速度采取保守态度,而且积极利用传媒使市场有充分准备。在此情况下,加息对香港市场的心理冲击因素影响不大,因此香港银行很可能选择加息。

    近期以来,短期利空不断,如美国受恐怖袭击威胁,石油价格一度上涨至44美元一桶,美联邦利率上升,均对香港股市上扬造成压力;加之资金持续流出,导致出现上市企业中期业绩亮丽,却缺乏投资者追捧的现象。虽然笔者对中长线趋势表示乐观,但在美国加息前,建议投资者不必大举入货。目前,在下有250天线支持,上有12500点压力的情况下,港股反复波动仍将持续。(凯汇财经 李亚)


】【1957字】【21次】


相关资讯:
  • 中国短期外债比例超出国际警戒线 物价可能反弹(2004/8/4)
  • 资金链紧张负效应显现:信贷政策出现微妙变化(2004/8/3)
  • 我国银行互持次级债 提高资本充足率(2004/8/3)
  • 刘明康:从企银两个方面入手改善民企融资难(2004/8/3)
  • 央行:将把握力度节奏 落实好已出台货币政策(2004/7/29)
  • 香港银行体系结余将降至208亿港元(2004/7/29)
  • 次级债连环套 建行、工行、中行互持意欲何为?(2004/7/28)
  • 央行调控处于“冷静观察”期 回笼资金周期缩短(2004/7/28)
  • 上半年中国保费收入同比增10%(2004/7/28)
  • 中国进出口银行成功发行7.5亿美元全球债(2004/7/27)

  •  集团首页 | 统计数据服务 | 行业分析与报告 | 市场研究与咨询服务 | 企业调查与营销服务 | 工作机会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1-2004 ACMR 北京华通人商用信息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5.5以上浏览器,分辨率800*600。
      京ICP证050875号 京ICP备05020597号 IP:18.119.10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