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本次香港利率上调成为事实,笔者认为,除了港美息差过大之外,很大原因来自于香港银行间同业结余大幅减少的压力。
金管局入市接港元
2004年1-2月,金管局入市接美元沽盘而卖出港元,香港的银行体系结余一度被推高至547亿港元的历史高位;4月份,这种情况得以逆转,金管局首度入市接港元,其中在5月12日,曾接下63.89亿港元沽盘;7月份,又展开新一轮买盘高峰,香港银行间同业结余由300多亿降至112亿港元。自7月16日至8月1日的两周内,共有240亿港元资金流出香港资本市场,而且市场预期资金流走仍将持续,结余短期内可能会低于100亿港元。
其实流出港元区的金额,并不局限于银行结余所减少的部分。金管局仅仅是市场交易的其中一员,而香港商业银行同样是参与者,这段时间以来接下的港元沽盘可能是金管局的几倍。笔者已经留意到港元远期汇率折让明显收窄,反映市场已不如以前那么看好港元。
摩根士丹利7月底发表经济报告,关于银行同业结余金额的统计表明,自5月份至今,结余减少的幅度达到了自去年9月香港股市牛市初期开始,至今年2月以来市场流入资金的80%左右。在此情况下,结余减少的已不仅仅是简单的套息活动所引发的资金流动,而是投资者对香港市场评估后的重新部署。
市场成交量递减
外资的不断流走,对香港资本市场也形成了较大的压力。今年1月至7月,大市每日平均成交量,分别是232亿、188亿、169亿、152亿、137亿、125亿、107亿港元,7月12日更是创下自2003年11月24日以来的8个月新低,成交额仅为79亿港元。显而易见,成交量逐月递减,如此形势实在让笔者不敢对后市有太大期望。
由于缺乏资金支持,大市上涨就会比较吃力。8月2日,汇丰控股和恒生银行公布了远高于市场预期的中期业绩,且各大国际投行纷纷调高汇丰的目标价,但恒生指数并没有像投资者预期的那样出现强劲上扬。涌现出的获利盘将恒指一路压低,主要导火索也是市场成交量不足。笔者认为,对后市不应太过乐观,8月份恒指最高只可能上摸12700点左右区域,其后或许还有一轮回调。
解决港美息差的三种方案
本周即将公布美国7月份就业数据,笔者认为,以公布的非农业职位能否增加22万个为分水岭,若高于此数,美联邦储备局加息的可能性会很大。
市场可以预期,美元利息远远高于港元利息的情况不大可能长期维持,而解决现有的不正常港美利息差,瑞士第一波士顿提出三个解决办法:(一)、金管局购入港元;(二)、当地银行加息;(三)、等待外资流入自行出现。
笔者看来,第一个选择对市场具有一定影响,但问题是金管局在连续几个月沽出美元以维持香港联系汇率之后,还有多大意愿来继续保持目前的策略。至于第三种选择,由于目前缺乏炒人民币升值的借口,也没有吸引外资的大型招股活动,这种可能性不大。由于美联储对加息的幅度和速度采取保守态度,而且积极利用传媒使市场有充分准备。在此情况下,加息对香港市场的心理冲击因素影响不大,因此香港银行很可能选择加息。
近期以来,短期利空不断,如美国受恐怖袭击威胁,石油价格一度上涨至44美元一桶,美联邦利率上升,均对香港股市上扬造成压力;加之资金持续流出,导致出现上市企业中期业绩亮丽,却缺乏投资者追捧的现象。虽然笔者对中长线趋势表示乐观,但在美国加息前,建议投资者不必大举入货。目前,在下有250天线支持,上有12500点压力的情况下,港股反复波动仍将持续。(凯汇财经 李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