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在线数据
x中国宏观月度数据
x中国宏观年度全国数据
x中国宏观年度分省数据
x中国城市统计数据
x中国县级统计数据
x中国行业月度数据
x中国行业年度数据
x中国行业年度数据--(1999-2002)
x中国区域图形数据
x世界经济统计数据
免费数据
4国民经济主要指标
4中国行业概况
4中国经济运行月度报告
委托咨询

◆您的位置:数据中心 > 财经资讯 > 正文
 
2003年黑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http://data.acmr.com.cn  2004/2/9  黑龙江省统计局


 2003年,全省各地区、各部门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围绕“努力快发展、全面建小康”战略任务,紧紧抓住国家对东北老工业基地、粮食主产区、资源型城市(地区)支持的政策机遇,着力进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积极改善投融资环境;化解“非典”疫情和严重的农业旱灾等负面影响,通过一系列富有成效的宏观调控政策的实施,国民经济呈现出结构改善、速度加快、效益提高的良好态势,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进展。

  一、综合

  宏观经济保持快速增长。自2000年国民经济出现重大转机后,全省经济正处于改革开放以来又一轮增长周期的上升阶段。初步核算,2003年全省国内生产总值达4433亿元,比上年增长10.3%,连续两年保持两位数增长,比全国快1.2个百分点,也是1985年以来增幅最快年份之一。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513亿元、2532亿元、1388亿元,分别增长2.5%11.9%10.1%。三次产业结构为11.657.131.3。全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11623元,增长10.2%

  物价小幅上涨。全省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0.9%,其中城市上涨0.8%,农村上涨1.2%。分类别看,食品、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居住价格分别上涨3.3%1.9%1.2%;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衣着、交通和通信、烟酒及用品、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价格分别下降3.0%1.6%1.5%1.2%0.6%。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工业品出厂价格、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固定资产投资价格分别上涨1.8%11.9%7.6%2.3%

  就业规模扩大。年末全省从业人员1620.1万人,比上年末增长1.1%。其中,城镇从业人员724万人,增长1.4%。年末在岗职工490.5万人,下降1.2%。据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统计,全年有37.3万名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实现了再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2%,比上年下降0.7个百分点。

  2003年,是全省经济和社会发展极不平凡的一年,突出的成效是,政府宏观调控的手段趋于多样化、应对突发事件和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明显提高;国民经济发展环境相对宽松,经济增长的内在活力有所增强;“诚信龙江”建设扎实推进,新经济成份继续壮大;在保持宏观层面持续向好的同时,更加注重区域经济协调性、城乡发展统筹性和经济结构的合理性,可持续的发展观念深入人心,累积多年的增长势能集中释放。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呈现出良性互动的显著变化。

  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农业基础薄弱,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不强;长期积累的体制性、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非公有经济成份比重小,第三产业增势弱;就业和再就业压力大;受“非典”疫情影响较重的一些行业的景气状况尚未回升到位。

  二、农业

  2003年,全省农业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实施种植业与畜牧业主辅换位战略,推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面对罕见的干旱、严重的洪涝、低温等多种自然灾害,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奋起抗灾自救,努力降低损失。全年农业和农村经济保持了增长势头。

  种植业结构得到优化。全省粮食、经济和饲料作物的种植比重由上年的73.123.93.0调整为72.724.13.2。优质农作物面积占总播种面积的85.0%。尽管粮食总产量因灾减产,但生产能力仍在2500万吨以上。主要农产品产量如下:

2003年

比上年增长%

粮食

2512.3万吨

–14.5

  其中:水稻

842.8万吨

–8.4

小麦

39.7万吨

–55.5

玉米

830.9万吨

–22.3

大豆

560.8万吨

0.8

油料

44.7万吨

–15.4

亚麻

26.7万吨

–25.1

烤烟

4.5万吨

–28.2

甜菜

71.4万吨

–83.7

蔬菜

1198.3万吨

–9.5

水果

40.2万吨

17.0

  绿色食品产业继续较快增长。年末全省绿色食品认证个数达610个,比上年增加140个,增长29.8%,绿色食品认证数量仍居全国第一位;全省绿色食品监控面积达1813万亩,增长24.9%,占全部农作物面积的12.8%,所占比重是历史最高的;绿色食品产业牵动农户104.6万户,增长13.4%;绿色食品加工企业实现利税16.5亿元,增长42.2%

  植树造林步伐加快。全年完成造林面积34.7万公顷,比上年增长41.4%

  畜牧业发展势头强劲。全省畜牧业总产值达294亿元,比上年增长15.3%,占农林牧渔业产值比重由上年的32.4%上升到35.2%。奶牛存栏突破100万头,达117.6万头,增长26.1%。肉、蛋、奶产量分别增长14.3%6.7%26.8%。主要畜产品产量和牲畜存栏如下:

2003年

比上年增长%

肉类总产量

217.2万吨

14.3

其中:猪肉

125.0万吨

12.6

牛肉

35.8万吨

11.1

羊肉

6.7万吨

41.1

禽肉

47.7万吨

19.2

鲜蛋产量

90.3万吨

6.7

奶类产量

303.9万吨

26.8

其中:牛奶产量

300.5万吨

27.3

水产品产量

42.0万吨

0.5

大牲畜年末存栏

690.3万头

15.4

其中:奶牛

117.6万头

26.1

猪存栏

1326.4万头

14.1

羊存栏

1029.5万只

37.4

家禽存栏

15987.7万只

8.1

  乡镇企业继续稳步发展。据省中小企业局统计,全年全省实现乡镇企业增加值420亿元,比上年增长10.8%;实缴税金18.5亿元,增长5.3%;净利润72亿元,增长7.5%

  农业生产条件有所改善。年末全省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达1807.4万千瓦,比上年增长3.8%。拥有农用拖拉机79.5万台,增长3.8%。化肥施用量(折纯)125.7万吨。农村用电量30.7亿千瓦小时,增长4.5%。农田有效灌溉面积211.2万公顷,增长6.1%,节水灌溉面积116.7万公顷,增长8.8%。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76.9万公顷,增长4.6%

  三、工业和建筑业

  2003年,全省工业领域继续通过体制、机制和技术创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生产保持了高速增长的态势。全部工业增加值2249亿元,比上年增长12.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即全部国有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1380.2亿元,增长13.6%,增幅比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国有及国有控股、股份制企业增长较快,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完成增加值1198.4亿元,增长13.5%;股份制企业增加值1160.3亿元,增长13.6%;集体企业增加值28.8亿元,增长2.8%。轻、重工业协调发展,轻工业增加值180.4亿元,增长18.8%;重工业增加值1199.4亿元,增长13.5%。支柱产业成为工业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中,石化、机械、食品等三大支柱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138.9亿元,增长14.9%,拉动全省工业生产增长10个百分点。新产品产值继续保持高增长,全省工业企业实现新产品产值172.8亿元,增长54.4%。市场适销产品、优势产品产量增长较快,少数产品产量下降。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及增减情况如下:

2003年

比上年增长%

原煤

6652.5万吨

14.2

原油

4840.1万吨

–3.5

天然气

21.0亿立方米

0.4

1.0亿米

12.8

机制糖

27.2万吨

–7.1

乳制品

37.7万吨

22.9

液体乳

35.6万吨

76.5

发酵酒精

32.4万吨

9.3

啤酒

202.3万吨

18.0

卷烟

71.7万箱

9.4

机制纸

54.2万吨

–3.3

原油加工量

1456.5万吨

3.7

焦炭

286.4万吨

40.9

人造板

59.9万立方米

–2.5

家具

221.2万件

20.3

合成氨

52.3万吨

–9.5

化肥(折纯100%)

39.2万吨

–8.8

乙烯

50.8万吨

9.2

化学原料药

0.8万吨

19.2

中成药

1.6万吨

27.6

化学纤维

20.5万吨

6.2

水泥

1063.2万吨

8.3

生铁

136.7万吨

49.3

165.7万吨

44.7

成品钢材

97.4万吨

16.6

工业锅炉

5837.1蒸发量吨

18.2

金属切削机床

3754台

71.9

十种有色金属

3.0万吨

11.5

汽车

23.7万辆

22.0

发电设备

613.2万千瓦

55.1

发电量

487.1亿千瓦小时

5.9

微型电子计算机

4.0万部

–9.8

  工业企业盈利水平创历史新高。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877.3亿元,比上年增长23.4%,其中,实现利润594.9亿元,增长28.9%,经济效益综合指数230.8,提高20.1个点,仍居全国第一位。地方工业生产状况和经济效益不断提高,全省地方工业实现利税91.7亿元,增长31.6%,其中实现利润28.5亿元,增盈15.6亿元。

  建筑业继续保持稳定发展。全年建筑业企业完成增加值283.9亿元,比上年增长9.2%。在全部建筑业企业中,资质等级四级及以上的建筑企业实现利税18.8亿元,增长20.7%。建筑市场进一步规范,全年通过投标承包工程10911个,增长55.5%,占全部施工单位工程比重由上年的54.8%提高到69.4%。施工房屋面积3516.5万平方米,增长8.7%;竣工房屋面积1961.6万平方米,增长0.1%

  四、固定资产投资

  2003年,全省建设领域进一步改善投融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推进大项目战略,固定资产投资总量保持了较快增长。全省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241亿元,比上年增长12.0%。从经济类型看,民间投资快速增长,全省民间固定资产投资425亿元,增长15.8%,其中城乡集体和私营个体投资215.1亿元,增长19.8%;国有及国有控股项目完成投资792.4亿元,增长9.9%;外商及港澳台投资23.6亿元,增长15.1%。从隶属关系看,地方项目完成投资950.4亿元,增长17.2%,所占比重由上年的73.2%上升到76.6%;中央项目完成投资290.6亿元,下降2.1%。从投资管理渠道看,各类投资均有所增长,其中全省基本建设投资573.1亿元、更新改造投资225.6亿元、房地产开发投资163.1亿元,分别增长15.4%5.8%11.9%。从大项目看,全年计划总投资1亿元以上的基本建设项目222个,比上年增加42个;完成投资361.8亿元,占基本建设投资比重为63.1%。更改限额以上项目100个,增加37个;完成投资89.9亿元,占更新改造投资的39.8%

  投资结构继续改善。在国有及其他经济类型单位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33.7亿元,增长57.5%;第二产业投资382.3亿元,增长14.5%,其中,制造业完成投资166亿元,增长40.3%;第三产业投资598.6亿元,增长8.7%,其中运输业投资117.2亿元,增长22.3%

  五、国内贸易

  2003年,随着“非典”疫情的解除,消费市场人气逐月回升,全省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76.4亿元(不含制造业企业自销和农业生产者对非农业居民的零售额),比上年增长10.1%。分城乡看,城镇零售额1206亿元,增长10.6%;农村市场恢复缓慢,其零售额170.4亿元,仅增长6.4%。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1191.9亿元,增长9.6%;餐饮业零售额152.3亿元,增长13.4%。分商品类别看,食品类商品零售额增长9.8%,占42.4%;穿着类商品零售额增长17.4%,占21.5%;用品类商品零售额增长7.3%,占30.9%。分商品销售看,消费结构升级,全省限额以上批零贸易企业的移动电话机、微型计算机和数码相机零售量分别增长4.8倍、1.8倍和1倍。售给个人的商品房销售额增长17.2%,占商品房销售额的92.4%

  集市贸易规模有所扩大。年末全省拥有城乡集贸市场1744个,集市贸易成交额709.1亿元,比上年增长7.0%

  六、对外经济

  2003年,全省对外贸易逐步走出“非典”阴影,加之私营企业出口规模扩大,出口增速在上年高位的基础上持续走高。据海关统计,全年实现进出口总值53.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2.5%。其中,出口28.7亿美元,增长44.6%;进口24.6亿美元,增长4.0%。对外贸易主要特点,一是俄、日、韩、美等四个国家仍是我省对外贸易的主要伙伴,其进出口总值占全省的76.7%,其中出口占全省的77.7%。二是私营企业成为对外贸易的重要力量,全年完成进出口总值19.1亿美元,增长3倍,占全省的35.8%,比上年提高24.8个百分点,其中出口11.2亿美元,增长3.9倍。

  利用外资增加。全省全年实际利用外资12.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1%。其中外商投资10.3亿美元,增长8.9%

  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全年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完成营业额2亿美元,增长28.0%。年末在外劳务人员达9263人,增长44.8%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2003年,“非典”对交通运输业形成较大冲击,货运由于及时调整运输方式,保持了平稳发展;客运有所下降。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的货物周转量1006.2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3.1%。其中,铁路788.9亿吨公里,增长5.4%;公路163.1亿吨公里,下降2.6%;水运19.9亿吨公里,增长22.8%;航空0.3亿吨公里,下降10.3%;管道34亿吨公里,下降8.6%。全年完成旅客周转量367.4亿人公里,比上年下降8.2%。其中,铁路149.4亿人公里,下降3.1%;公路203亿人公里,下降8.5%;水运0.3亿人公里,增长2;航空14.7亿人公里,下降3.3%

  邮电通信业继续快速增长。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233.3亿元(2000年不变价),比上年增长25.2%。拥有长途光缆线路总长度33979.5公里,增长14.5%。年末局用交换机总容量849万门,增长6.6%。年末固定电话用户880.2万户,增长32.2%;移动电话用户841.8万户,增长27.9%。全省电话普及率为45.2%,比上年提高10.4个百分点。国际互联网络用户达165.6万户,增长40.5%

  旅游业保持增长。全年实现旅游业总收入222.3亿元,比上年增长9.0%。国内旅游呈现增长态势,全年共接待国内旅游人数3590万人次,增长7.2%;实现国内旅游收入202.1亿元,增长12.8%。受“非典”影响,国际旅游主要指标下降,全年接待国际旅游人数58.7万人次,下降18.2%。其中,外国人54.6万人次,下降18.4%;华侨港澳台胞4.1万人次,下降14.8%;创造旅游外汇收入2.4亿美元,下降18.0%

  八、财政、金融、证券和保险

  财政收入较快增长。2003年,全省实现地方财政收入293.4亿元,按可比口径比上年增长14.8%。其中,一般预算收入248.8亿元,增长12.9%。全省地方财政支出606.2亿元,比上年增长9.3%。其中一般预算支出564.9亿元,增长8.5%。财政支出体现了“有保有压”的原则,社会保障补助、医疗卫生、教育、科学、农业等重点支出分别增长11.6%13.5%11.2%26.3%17.1%,均高于一般预算支出增幅。

  金融形势稳定。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4810亿元,比年初增加573.4亿元。其中,企业存款1172.5亿元,增加117.9亿元;储蓄存款3342.4亿元,增加426.8亿元。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3981.3亿元,比年初增加352.1亿元。其中,短期贷款2534.4亿元,增加32.7亿元;中长期贷款1226.8亿元,增加236.8亿元。个人消费贷款余额292.4亿元,增加121.9亿元。年末货币累计净投放65.7亿元。

  证券业继续发展。年末共有境内外上市公司37家、上市股票38只,其中发行A股股票33只,B股股票1只,在香港发行上市H1只,红筹股3只。37家上市公司在证券市场累计募集资金204.5亿元,其中2003年融资11.5亿元。

  保险事业快速发展。全年保费收入118.7亿元,比上年增长38.6%,其中,财产险收入16.2亿元,下降0.4%;寿险收入94.4亿元,增长46.2%;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收入8.1亿元,增长69.5%。支付各类赔款19.9亿元,比上年增长20.9%。其中财产险赔付金额9.5亿元,增长14.7%;寿险赔付金额7.9亿元,增长28.1%;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赔付金额2.5亿元,增长24.6%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进一步发展。年末全省共有普通高校55所,招生12.5万人,比上年增招0.9万人,在校学生达39.2万人,比上年增长17.0%;研究生培养单位有22所,招生1万人,增长42.9%,在学研究生2.4万人,增长33.3%。中等专业技术教育学校51所,招生3.6万人,在校生11.2万人;普通中学2719所,招生61.9万人,在校生247.4万人;成人中等专业学校在校生3.3万人。小学11400所,招生40.5万人,在校生240.2万人。特殊教育学校在校生0.6万人。幼儿园在园幼儿34.5万人。成人技术学校培训学员219.1万人次。全年扫除文盲1万人。

  科技研究开发及产业化取得新进展。全年全省科技经费支出52亿元,增长13.0%,其中研究与发展(R&D)经费支出22.6亿元,增长18.3%,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0.5%。年末有科学研究开发机构615个,从事科研活动人员9.5万人,其中科学家和工程师6.6万人。全年共取得重大科技成果986项,其中基础理论成果54项,应用技术成果860项,软科学成果72项。受理专利申请4972件,授权专利2794件。科技成果转化成效明显,全年共签订技术合同2918份,增长14.5%;成交金额12.1亿元,增长0.9%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艺术、广播影视、新闻出版等各项事业继续健康发展。年末全省共有艺术表演团体88个,文化馆118个,公共图书馆97个,博物馆47个。中、短波广播发射台和转播台45座,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达到98.5%;一千瓦以上电视发射台和转播台102座,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达到98.7%。有线电视用户259万户。全年出版报纸7.83亿份,出版杂志0.72亿册,出版图书0.86亿册。年末全省共有档案馆173个,已开放各类档案23.7万卷。

  卫生事业不断进步。年末全省共有卫生机构8755个,其中医院、卫生院1862个。卫生机构床位数12万张,其中医院、卫生院床位数11.2万张。全省共有专业卫生技术人员15.5万人,其中医生6.5万人,护师、护士4.6万人。全省共有卫生防疫防治机构205个,卫生技术人员0.7万人。妇幼卫生机构155个,卫生技术人员0.5万人。全省共有乡镇卫生院1008个,床位1.3万张,卫生技术人员1.9万人。有乡村医生和卫生员2.3万人。

  体育事业取得新成绩。全年我省运动员共获11项世界冠军、9项亚洲冠军、149项全国冠军。全民健身运动广泛开展。举办运动赛会575次,参加人数达31万人次;全省共有554.3万人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

  十一、人口和环境保护

  人口低速增长。据抽样调查测算,2003年全省人口出生率7.48‰,死亡率5.45‰,人口自然增长率2.03‰。年末全省总人口3815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006.3万人,占总人口比重52.6%;乡村人口1808.7万人,所占比重为47.4%。男性人口1940.4万人,占总人口比重为50.9%;女性人口1874.6万人,所占比重为49.1%014岁人口604.3万人,占总人口比重为15.8%1564岁人口2957万人,所占比重为77.5%65岁及以上人口253.7万人,所占比重为6.7%

  环境保护工作不断加强,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年末全省环境保护系统共有3979人,各级环境监测站105个,环境监测人员1466人。年末全省有自然保护区151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4个,分别比上年增加7个和2个;自然保护区面积385.2万公顷,比上年增加15.5万公顷。全省建成烟尘控制区280个,总面积达1047.5平方公里;建成噪音达标区302个,达标区面积706.5平方公里。

  十二、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城乡居民生活质量有进一步提高。2003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6679元,比上年增长9.5%。尽管粮食因灾减产,但由于粮食品质好于上年、农产品价格提高、畜牧业大发展、外出打工增加、农村税费改革和农业税减免等原因,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比上年增加120元,达2525元,增长5.0%。城镇恩格尔系数为35.6%,比上年高0.1个百分点;农村恩格尔系数为40.7%,下降0.9个百分点。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19.7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9平方米;农村人均住房面积19.6平方米,增加0.3平方米。

  社会保障体系继续得到加强。年末全省参加基本养老保险职工714.1万人;有479万名职工参加失业保险;有435.2万职工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两个确保”得以巩固,确保了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和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按时足额发放。全省得到最低生活保障救济人数156.2万人。

  注:1、本公报各项统计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

    2、公报中,国内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或总产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 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三次产业结构按新的行业分类标准进行了调整。

    4、由于统计制度方法的变化,个别指标总量的增长情况与上年公报发表的数据不一致,均以本公报为准。


】【235348字】【15次】


相关资讯:
  • 2003年吉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4/2/26)
  • 2003年辽宁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4/2/13)
  • 2003年内蒙古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4/2/23)
  • 2003年山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公报(2004/2/23)
  • 2003年河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4/2/26)
  • 2003年天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4/2/20)
  • 2003年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4/2/12)
  • 中华人民共和国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4/2/26)
  • 2002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3/4/4)
  • 2002年宁夏回族自治区统计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公报(2003/4/4)

  •  集团首页 | 统计数据服务 | 行业分析与报告 | 市场研究与咨询服务 | 企业调查与营销服务 | 工作机会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1-2004 ACMR 北京华通人商用信息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5.5以上浏览器,分辨率800*600。
      京ICP证050875号 京ICP备05020597号 IP:18.223.16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