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读2019年四川省委一号文件
300亿财政新增资金 助力2020年全部脱贫
3月7日,省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对2019年省委一号文件进行介绍和解读。
农业是国计民生。如何擦亮农业大省的金字招牌?怎样实现从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2019年四川省委一号文件再次将目光聚焦于三农。
3月7日,省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对2019年省委一号文件进行介绍和解读。
据悉,2019年四川省委一号文件,共7部分33条,共11213个字。这是2004年以来,四川省委、省政府连续第16年以省委一号文件形式部署“三农”工作。
脱贫攻坚
到2020年
贫困县全部摘帽
四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大短板是什么?
在发布会现场,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毛业雄说,四川是全国脱贫攻坚任务最重的省份之一,全省45个深度贫困县还有935个深度贫困村、36.4万名贫困人口,致贫原因复杂,是最难啃的硬骨头,也是四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个最大短板。
省委一号文件提出明确目标:2019年实现50万贫困人口脱贫、1482个贫困村退出、31个贫困县摘帽,藏区贫困县全部摘帽;到2020年全面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实现贫困县全部摘帽、贫困村全部退出、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省扶贫开发局副局长唐义表示,2018年至2020年,各级财政新增资金用于深度贫困县脱贫攻坚不少于300亿元。特别是针对凉山州特殊贫困问题,去年以来先后出台34条支持政策和16条工作措施,省级财政3年拿出200亿元支持凉山脱贫攻坚,全省选派5700余名优秀干部组成11个工作队,对11个深度贫困县开展“一县一队”综合帮扶。通过这几年的努力,四川彝区藏区农村贫困人口已从2013年底的116万人减少到2018年底的36.4万人,贫困发生率从25.4%下降至8%。
环境整治
推进垃圾治理等
五大行动
“城市和乡村在生活质量上的差距,最突出的表现是农村生活环境差。”在新闻发布会现场,毛业雄一针见血地指出农村环境痛点。
他举例说,贫困地区和边远山区卫生厕所普及率低;一些行政村的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没有得到有效处理,存在垃圾山、垃圾沟、臭水沟、烂水渠等现象;畜禽养殖废弃物没有得到充分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
对此,省委一号文件提出,重点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污水处理、“厕所革命”、村庄清洁和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等“五大行动”。在今年,要实现农村户用卫生厕所70%的普及率,公共厕所在行政村全覆盖;积极开展黑臭水体的整治,确保今年50%以上的行政村具备污水处理能力。
到2020年,四川农村的风貌将焕然一新:90%以上的行政村垃圾将得到有效处理,基本实现大规模养殖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实现乡村环境基本干净整洁有序。
产业发展
突出“10+3”特色产业发展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
“今年省委一号文件作出了特殊强调,释放了明确的重农抓粮的信号。”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毛业雄表示,省委一号文件强调要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生产,要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9000万亩以上、总产量稳定在700亿斤左右的目标。
要实现这个目标,必须有产业引领,提升发展质量效益。省委一号文件明确,省上要出台现代农业园区星级管理办法,落实激励补助政策。
那么,现代农业园区重点发展哪些产业?
毛业雄提出,突出“10+3”特色产业发展,即川粮(油)、川猪(家禽)、川茶、川薯、川药、川竹、川果(花椒)、川菜、川桑、川鱼10个“川字号”优势特色产业和现代种业、智能农机装备制造、烘干冷链物流。每个园区要培育壮大1至2个主导产业。
激励措施
先进县一次性补助6000万
省委一号文件提出,四川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考评激励办法,每年评定10个乡村振兴先进县(市、区)、50个先进乡镇和500个示范村,分别给予6000万、500万和60万元的一次性补助,并在新增用地指标、省级涉农项目资金、金融贷款、干部评先评优4个方面给予优先安排。
此外,四川还将开展现代农业园区星级评定工作,每年评定35个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其中三星级15个、四星级10个、五星级10个,分别补助1000万、1500万、2000万元。
省委一号文件明确,将乡村振兴考核纳入省委、省政府综合绩效目标考核,把考核结果作为干部任免、政策资金支持的重要参考,并出台《四川省市县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绩考核办法》。
人才振兴
培育经营管理等“三类人”
四川是农民工输出大省,每年约有2500万农民工外出务工就业。
“改革开放以来,广大农民工走出乡村、走进城市,开阔了视野、积累了经验。”毛业雄表示,一大批人具有经营头脑、技术技能和一定的资金积累,家乡情结较浓,对农村也很有感情,愿意投身家乡、投资农业农村。
省委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落实《促进返乡下乡创业二十二条措施》,鼓励支持农民工、大中专毕业生、复退转军人等返乡下乡领办创办家庭农场(林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培育成为新型经营主体。
除了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外,还要引进培育乡村经营管理、专业技术、社会治理“三类人”,建立人才流向乡村、留在乡村的政策体系,解决好“谁来种地、谁来振兴”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