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是全面落实省第十一次党代会部署的开局之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全面达小康、建设新江苏"的目标,坚持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突出又好又快发展,突出和谐社会建设,突出解决民生问题,统筹推进改革发展稳定的各项工作,经济保持稳定快速协调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成绩,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跃上新台阶,较好地完成了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一、综 合
全省在推进科学发展上取得明显成效,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5560.1亿元,比上年增长14.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726.1亿元,增长4.0%;第二产业增加值14285.8亿元,增长15.5%,其中工业增加值13000.1亿元,增长16.6%;第三产业增加值9548.2亿元,增长15.9%。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3689元,按当年汇率折算达4430美元。经济结构不断调整优化。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为6.7∶55.9∶37.4。全年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4690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27.5%,同比提高1.3个百分点。服务业实现增加值9634.8亿元,比上年增长15.9%,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7.7%,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的份额达62.8%,其中私营个体经济比重为36.0%,分别提高1.9个和1.0个百分点。年末全省城市化水平达53.2%,提高1.3个百分点。产业布局调整取得新进展,沿沪宁线、沿江、沿东陇海线和沿海产业带发展态势良好,沿海开发全面启动,南北联动、"四沿"互动的格局加速形成。区域共同发展进入新阶段,苏北工业化进程加快,苏中崛起势头强劲,苏南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
节能减排取得积极进展。坚持环保优先、节约优先,大力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健全工作责任制,突出抓好重点地区、行业和企业节能减排。大力调整优化投资结构,坚决制止新上国家禁止类项目,坚决控制限制类项目,坚决淘汰落后生产能力,防止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开展化工生产企业专项整治,关闭小化工生产企业,淘汰落后炼铁炼钢能力。关闭高消耗、高污染的小化工企业2713家。全省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明显下降,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比上年削减4.87%和7.96%,全面完成国家主要污染物年度减排计划。
市场物价总水平上涨,食品和资源性产品价格涨幅较大。全年居民消费价格上涨4.3%,涨幅比上年提高2.7个百分点。食品价格上涨11.4%,其中猪肉上涨43.5%、油脂上涨28.6%、鲜蛋上涨24.2%、禽上涨21.2%、鲜菜上涨12.6%。商品零售价格上涨2.9%。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5.0%,其中燃料动力类上涨3.2%、黑色金属材料类上涨9.0%、有色金属和电线类上涨10.3%、化工原料类上涨5.0%、建筑材料及非金属类上涨2.7%。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2.6%。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6.9%。
就业规模扩大,就业再就业工作继续加强。多形式促进充分就业,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就业,基本实现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的目标。年末全省城乡从业人员4618.1万人,比上年末增加53.4万人。通过多种途径使50.5万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19%,比上年末下降0.21个百分点,已连续五年下降。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52万人。
各项改革深入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取得新进展。以转变政府职能为重点,深入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得到加强。国有企业在改革重组中焕发出新的活力,运行质量提高。民营经济加速发展,年末私营企业数超过68万户,注册资本超过1.2万亿元。国资、民资、外资经济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格局基本形成。财税体制和财政管理改革不断深化,省直管县财政体制全面实行。金融改革稳步推进。
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一是经济结构性矛盾依然比较突出,工业结构偏重、服务业比重偏低、自主创新能力不够强等问题尚未根本解决;二是经济增长方式比较粗放,资源环境压力加大,耕地保护、节能减排和污染治理任务相当艰巨;三是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尚需完善,农业基础地位还不够稳固,农业产业化水平还不够高;四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一些突出问题尚待有效解决,社会建设亟待加强,公共资源配置不尽合理,在医疗、住房、市场物价、食品药品安全等改善民生方面还有大量工作要做;等。
二、农林牧渔业
农业形势良好。全年粮食产量达3173.3万吨,比上年增长4.3%。其中夏粮1072.5万吨,增长14.2%;秋粮2100.8万吨,下降0.1%。全年粮食种植面积为529.0万公顷,比上年增加30.5万公顷;棉花、油料种植面积为33.5万公顷、65.4万公顷,分别减少2.0万公顷和15.8万公顷。蔬菜面积122.0万公顷,增长5.1%。优质、高效、安全和生态农业发展较快。
林牧渔业生产稳定。全年造林面积8.2万公顷。肉类总产量347.6万吨,比上年增长1.8%,其中猪牛羊肉产量239.6万吨,下降1.0%,禽肉产量108.3万吨,增长4.2%;禽蛋总产量186.7万吨,增长0.6%;牛奶总产量58.6万吨,增长0.4%。全年水产品总产量415.0万吨,增长2.4%;其中淡水产品291.0万吨,海水产品124.0万吨,分别增长1.8%和4.1%。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继续加快,农村工业、建筑业、运输业、批发零售贸易业、餐饮业产值占农村社会总产值比重保持在90%以上。全省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383.8万公顷;新增节水灌溉面积2.9万公顷;年末全省农业机械总动力3392.0万千瓦,比上年末增长2.7%。不断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列入考核的180家省级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利润分别增长21.7%和23.9%,农产品出口增长18.6%。新农村建设十大工程和农村五件实事成效显著。农村新一轮五件实事进展顺利,“千村万户帮扶”工程扎实推进。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保持较快增长,企业效益提高。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12473.6亿元,增长18.9%。在规模以上工业中,轻、重工业增加值3891.1亿元、8582.5亿元,分别增长15.3%和20.6%。集体工业增加值485.4亿元,增长14.3%。私营工业增加值3527.5亿元,增长20.6%。股份制工业增加值5399.7亿元,增长18.6%。外商港澳台投资工业增加值5030.3亿元,增长20.6%。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52619.5亿元,比上年增长25.9%;实现利税4383.3亿元,增长36.4%,其中利润2755.5亿元,增长43.3%。亏损企业亏损面11.3%,下降0.7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额169.3亿元,下降3.4%。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209.1,提高22.4个百分点。
工业结构进一步调整优化,制造业发展水平提高。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石油化工等支柱产业支撑带动作用增强,全省通讯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产值8197.9亿元,比上年增长24.4%;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产值5181.7亿元,增长26.8%;纺织业产值4323.8亿元,增长15.3%;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产值5147.6亿元,增长34.5%;通用设备制造业产值3324.8亿元,增长29.7%;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产值3994.6亿元,增长34.1%。适应市场需求的工业产品产量大幅增长,工业新产品产值3938.5亿元,比上年增长30.4%;在列统的75种主要工业产品中,保持增长的有59种,下降的有16种。
建筑业较快发展。全省建筑企业实现利税总额401.2亿元,增长23.6%。全年共完成建筑业总产值6511.7亿元,增长20.0%;竣工产值4829.3亿元,增长13.6%,竣工率达74.2%;建筑业劳动生产率为15.2万元/人,增长6.1%。建筑业企业房屋建筑施工面积74940万平方米,增长18.7%;房屋建筑竣工面积28649万平方米,下降0.2%,其中住宅竣工面积16110万平方米,增长2.7%。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平稳发展。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2270.6亿元,比上年增长21.8%。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9163.0亿元,增长22.5%;农村固定资产投资3107.6亿元,增长20.0%。在全社会投资中,国有及国有控股投资2481.5亿元,下降0.8%;外商港澳台经济投资2281.2亿元,增长29.8%;民间投资7507.9亿元,增长29.2%,其中私营个体经济投资4110.2亿元,增长34.8%。民间投资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达61.2%,比上年提高3.5个百分点。
投资结构继续优化。在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20.6亿元,比上年增长33.3%;第二产业投资4314.5亿元,增长25.5%;第三产业投资4827.9亿元,增长20%。工业投资4254.0亿元,增长25.4%;其中,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605.5亿元,通用设备制造业投资318.9亿元,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298.7亿元,分别增长28.2%、28.3%和51.1%。第三产业投资中,房地产开发投资2515.9亿元,增长31.9%;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投资568.6亿元,增长3.7%;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689.7亿元,增长2.4%;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察业投资41.6亿元,增长101.4%;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投资70.1亿元,增长40%。重点调控行业投资增势有所减缓,城镇投资中钢铁工业完成投资115.1亿元,比上年下降11.9%;水泥制造业投资5.8亿元,下降34.6%;纺织工业投资345.6亿元,增长26.2%,增幅比上年下降5.3个百分点。
重大基础设施和重大产业项目建设得到加强。新增高速公路通车里程203公里,总里程突破3500公里,新改建干线公路570公里。苏通大桥顺利合龙,泰州长江公路大桥、南京过江隧道等项目进展顺利。无锡硕放机场改造工程建成投入使用,连云港15万吨级深水航道基本竣工,全省新增万吨级以上泊位33个,全年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10.6亿吨,增长22.3%,其中集装箱吞吐量达620万标箱,增长44.6%。全年新开工电源项目500万千瓦,新增电力装机容量500万千瓦。田湾核电站一期工程全面投入商业运行。淮安富士康科技城一期、无锡海力士二期工程、盐城东风悦达起亚第二工厂等项目竣工投产。
五、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持续保持活跃。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838.1亿元,比上年增长18.3%。分行业看,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6875.7亿元,增长18.2%;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893.0亿元,增长19.6%;其他行业零售额69.4亿元,增长13.9%。分城乡看,城市消费品零售额5751.1亿元,增长19.2%;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2087亿元,增长15.9%。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企业经营状况良好,全年实现商品销售25801.8亿元,比上年增长36.4%,其中批发业16477.1亿元,零售业9324.7亿元,分别增长33.3%和42.1%。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加快,汽车、金属材料、建筑及装潢材料、金银珠宝等热点消费保持较快增长,其零售额分别增长60.2%、129.4%、74.9%、42.6%。全年实现商品房销售额比上年增长38.9%,其中住宅销售额增长42.8%。
六、开放型经济
对外贸易高位稳定运行,进出口规模跃上新台阶。全年进出口总额超过3000亿美元大关,达3496.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3.1%。其中出口总额2037.3亿美元,增长27.0%;进口总额1459.4亿美元,增长18.1%。
出口商品结构不断优化,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出口明显增加。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为1415.3亿美元和831.4亿美元,分别占出口总额的69.5%和40.8%。其中计算机与通信技术出口645.4亿美元,增长13.5%,占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的77.6%。农产品出口额16.4亿美元,增长34.3%。外商投资企业出口1556.3 亿美元,增长25.9%,占出口总额的76.4%。私营企业出口较快增长,出口额为254.4亿美元,增长53.9%。对欧盟、美国、日本及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出口分别为531.5亿美元、446.7亿美元、198.2亿美元和168.5亿美元,增长39.4%、22.8%、9.7%和8.2%;对东盟、韩国、台湾省出口额167.8亿美元、105.4亿美元和60.4亿美元,增长22.2%、40.5%和7.6%;对俄罗斯、拉丁美洲、非洲出口额18.9亿美元、75.79亿美元和37.03亿美元,分别增长65.6%、41.8%和37.6%。
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提高,外商投资结构改善。全年新增工商注册外资企业5986家,新增工商注册协议外资435.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2.4%;实际外商直接投资218.9亿美元,增长25.6%。全省新批总投资3000万美元以上的大项目458个,9000万美元以上大项目82个。全年服务业新批外商直接投资项目1297个,下降0.5%,协议注册外资120.5亿美元,实际到账外资52.2亿美元,分别增长23.8%和77.3%。开发区加快向
集约化发展方向转变。按业务管理口径统计,125家开发区完成进出口总额2532.6亿美元,其中出口总额1418.4亿美元,占全省总量的72.5%和69.6%;新批外商投资企业3494家,实际到账注册外资额157.8亿美元,占全省总量的72.1%。
“走出去”步伐明显加快,境外投资项目数量和投资总额双双攀升。全年新签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合同金额45.3亿美元,增长22.2%;完成营业额41.60亿美元,增长19.2%;新派出人员51712人次,增长8.0%;期末在外人数117199人,增长4.3%。全年新批境外投资项目255个,增长14.9%,中方协议投资4.7亿美元,增长41.1%。
七、交通、邮电业和旅游业
交通运输业较快发展。全年完成旅客运输量、货物运输量分别比上年增长16.0%和14.9%,旅客周转量、货物周转量增长16.8%和12.5%。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10.6亿吨,增长22.3%,其中外贸货物吞吐量1.6亿吨,增长16.7%。年末全省公路里程13.4万公里,新增6760公里;铁路营业里程1606.9公里,铁路正线延展长度2311.8公里。年末民用汽车保有量330.1万辆,净增52.5万辆,增长18.9%。年末私人汽车保有量226.9万辆,净增42.5万辆,增长23.1%。其中私人轿车保有量124.8万辆,净增34.7万辆,增长38.5%。
邮电通信业持续较快增长。全年邮电业务总量1280.1亿元,比上年增长28.4%。其中邮政业务总量71.5亿元,电信业务总量1208.6亿元,分别增长14.4%和29.3%。邮电业务收入592.2亿元,比上年增长13.1%。其中邮政业务收入57.4亿元,电信业务收入534.8亿元,增长16.3%和12.8%。年末局用交换机总容量4718.4万门。年末固定电话用户3225.8万户,净增0.87万户,其中:城市电话用户2210.9万户,乡村电话用户1014.9万户。住宅电话用户239.7万户,减少38.9万户。年末移动电话用户3313.2万户,净增440.2万户。全省电话普及率达85.76部/百人,比上年增加4.99部/百人。长途光缆线路总长度2.93万公里,新增0.29万公里。年末互联网用户671.9万户,新增95.9万户。
旅游业稳定发展。全年国内旅游人数23198.6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6.4%;国内旅游收入2508.3亿元,增长24.7%。全年境外入境旅游人数512.6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5.1%,其中外国人369.2万人次,增长17.2%,港澳台同胞143.4万人次,增长10.0%。国际旅游外汇收入34.7亿美元,增长24.4%。旅行社组织公民自费出境旅游33.2万人次,增长6.0%。
八、财政、金融、证券和保险业
财政收入再上新台阶。同口径财政总收入5591.3亿元(不含海关代征两税和关税等),比上年增长42.1%。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237.7亿元,增收581.0亿元,增长35.1%;基金收入812.8亿元,增长136.8%。税务部门征收的税收中,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私营企业分别完成1362.8亿元和798.0亿元,增长36.3%和39.7%。
注:2007年财政制度改革后,基金预算收入中不再包含上缴国库的社保基金,且基金预算收入中的土地类基金收入由原先的净收益纳入改为全额纳入基金管理。
财政支出结构继续优化。一般预算支出2506.4亿元,增支493.1亿元,同比增长24.5%;基金预算支出738.7亿元,增支412.3亿元,增长126.3%。全年教育支出489.5亿元,增长34.5%;一般公共服务支出433.2亿元,增长19.6%;公共安全支出208.6亿元,增长15.5%;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05.7亿元,增长26.7%。工业商业金融等事务支出181.9亿元,科学技术支出67.6亿元,环境保护支出44.2亿元,分别增长24.4%、31.7%和89.0%。
金融平稳运行。年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狭义货币供应量(M1)余额和流通中现金(M0)余额为34136.4亿元、13834.6亿元和4030.8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7.6%、25.6%和15.1%。年末全省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比年初增加4590.9亿元,同比多增596.8亿元;其中,居民储蓄存款增加833.5亿元,同比少增771.9亿元;企业存款增加2568.6亿元,同比多增1051.4亿元。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比年初增加3607.1亿元,同比多增403.3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1763.1亿元,同比多增291.6亿元。
证券市场迅猛增长。年末全省境内上市公司由上年末的99家增加到110家,在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筹集资金189.2亿元,其中通过发行股票筹集资金114亿元,分别比上年增加134.8亿元和85.3亿元。全年证券经营机构股票交易量74716.6亿元,期货经营机构代理交易量35724.4亿元,分别增长417.1%和109.5%。境内上市公司总股本465.6亿股,比上年末增长14.5%;市价总值7761.2亿元,增长87.6%。年末共有证券营业部208家,期货经纪公司营业部32家,证券投资咨询机构3家。
保险事业稳步发展。全年保费收入577.1亿元,比上年增长15.2%。其中,财产险收入157.1亿元,寿险收入376.0亿元,分别增长30.6%、11.9%,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收入44.0亿元,下降1.1%。赔付额187.5亿元,比上年增长17.8%。其中财产险赔付85.9亿元,增长9.1%;寿险赔付89.2亿元,增长38.5%;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赔付12.4亿元,下降22.8%。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创新型省份建设加快推进。全省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机构近4000个,其中政府部门属独立研究与开发机构184个,企业办科研机构3125个。科技队伍迅速壮大,从事科技活动人员39.1万人,其中研究与发展人员14.2万人。全省有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91人。加强工程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全省已建国家及省级高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科技公共服务平台320个,比上年增加96个,其中重大研发机构13个。经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29个。全年科技活动经费支出830亿元,增长15%,其中研究与发展活动经费支出430亿元,占全省生产总值的1.7%。组织实施省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项目300个,总投入390亿元,其中政府投入资金35.4亿元。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力度加大,资助引进人才108名。
科学研究成果丰硕。全省有51项成果获国家科技奖,其中自然科学奖7项、发明奖5项、科技进步奖39项。技术市场较为活跃,全年共签订各类技术合同1.8万项;技术合同成交额152.3亿元,增长27.4%。创新活力进一步增强,全年专利申请量88950件,比上年增长66.9%,其中发明专利16578件;专利授权量31770件,增长64.2%,其中发明专利2220件。
高新技术产业化进程加快。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比上年增长35.1%。组织实施省科技计划项目2608项,其中: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项目111项、高技术研究及重大科技攻关项目278项、火炬计划项目667项、星火计划项目388项。全省高新技术企业达5286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累计认定629家,其中当年新认定306家,当年认定省级高新技术产品2938项,国家重点新产品193项。已建国家级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54个,其中当年新建5个。全省高新技术园区实现技工贸总收入14400亿元、增加值2740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0.3%和29.4%。
质量检验工作得到加强。全省共有产品质量检验机构178个,国家检测中心20个;监督抽查产品205种,比上年上升55%。共有产品质量、体系认证机构4个,完成强制性产品认证的企业6345个;法定计量技术机构185个,强制检定计量器具606.1万台件,增长34%;制定、修订地方标准332项,上升16%。
各级各类教育迅速发展。全省共有普通高校121所,普通高等教育招生45.47万人,在校生156.88万人,毕业生33.36万人。研究生教育招生3.36万人,在校研究生9.65万人,毕业生2.4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37%。全省职业教育在校生达到39.53万人。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8.6%,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初中毕业生升学率95.72%。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99.6%。特殊教育招生0.41万人,在校生3.04万人。幼儿园在园幼儿168.8万人。农村义务教育办学条件改善,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全部免除学杂费。高等院校和职业学校助学金奖学金标准和覆盖面提高,完善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文化市场体系建设取得新进展,文艺创作、广播影视、新闻出版和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取得新成绩。年末全省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27个,文化馆115个,公共图书馆105个,博物馆99个,档案馆164个,向社会开放档案177万卷(件);共有广播电台14座,广播发射台和转播台21座,电视台14座,广播人口综合覆盖率和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分别达99.86%和99.87%。有线电视用户1350万户,比上年增长9.3%,其中农村有线电视用户新增129万户。生产故事影剧片3部。全年报纸出版27.9亿份,比上年增长0.5%;期刊出版9694万册,增长6.3%;图书出版50323万册,增长5.7%。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全面启动。
卫生事业进一步加强。城乡公共卫生体系不断健全,全省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覆盖率达到95%,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基本形成。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口覆盖率达到95%,培训农村医疗卫生技术和管理人员2.58万名。年末共有各类卫生机构19775个,其中医院、卫生院2584个,卫生防疫和防治机构201个,妇幼卫生保健机构108个。各类卫生机构拥有病床21.7万张,其中医院、卫生院病床20.5万张。共有卫生技术人员29.3万人,其中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11.9万人,注册护士9.01万人,卫生防疫和防治机构卫生技术人员0.72万人,妇幼卫生机构卫生技术人员0.41万人。乡镇卫生院0.13万个,床位5.2万张,卫生技术人员6.3万人,乡村医生和卫生员6万人。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全省运动员在国内外重大赛事中取得优异成绩。在重大国际国内比赛中,有28人次获金牌,30.5人次获银牌,46.5人次获铜牌。
十一、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
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新进展。年末全省设立自然保护区31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个,自然保护区面积61.15万公顷。加强重点流域、重点区域、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环境综合治理,太湖应急治理实现预期目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重大污染隐患得到整治,城市空气质量良好以上天数逐年增多,农村清洁工程建设取得积极成效。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创建活动,已建成国家卫生城市22个、国家环保模范城市21个、国家园林城市12个、绿化模范城市(县)18个,均居全国前列;国家生态市6个,占全国的三分之二。
安全生产事故下降。全年发生各类事故27263起,死亡6644人,同比事故起数下降36.0%,死亡人数下降13.0%。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为0.26人,下降25.7%。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总量继续增长。全年人口出生率9.37%。,上升0.01个千分点;人口死亡率7.07%。,下降0.01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2.30%。,上升0.02个千分点。年末全省常住人口7624.5万人,比上年末增加75万人。
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根据对5000户城镇住户的抽样调查,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378元,比上年增长16.3%,考虑物价因素,实际增长11.7%;人均消费性支出10715元,增长11.3%,其中食品支出占人均消费性支出的比重为36.7%。根据对3400户农村住户的抽样调查,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561元,比上年增长12.9%,考虑物价因素,实际增长7.7%;人均生活消费支出4792元,增长15.9%,其中食品支出占人均生活消费支出的比重为41.6%。城乡居民居住条件进一步改善。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为30.9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为42.7平方米。在县城以上基本建立廉租房制度,部分困难家庭住房问题得到解决。
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分别增加108万人、133.4万人,覆盖面分别达98%、95%。在实现城乡“低保”全覆盖的基础上,建立了“低保”标准随物价上涨和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提高相应增长的机制。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全面启动实施。年末全省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职工1167.3万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离退休人员326.0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职工1069.2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退休人员365.3万人,参加失业保险职工968.5万人。农村五保户集中供养率达到41.7%左右。年末全省各类福利院拥有床位15.7万张,收养11.7万人;建立城镇各种社区服务设施15879个,其中社区服务中心639个;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155万人,接受社会捐赠6.2亿元。
注:本公报使用的数据为快报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