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全区各族人民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认真执行国家宏观调控的各项政策措施,积极推进和深化各项改革,发挥资源优势,不断优化发展环境,大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增强发展的协调性和可持续性,认真落实节能减排各项目标责任制,国民经济呈现增长较快、结构优化、效益提高、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已站到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生产总值6018.8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84.08亿元,增长5.8%;第二产业增加值3079.81亿元,增长25.3%;第三产业增加值2154.92亿元,增长15.6%。第一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1%,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4.3%,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1.6%。全区生产总值中一、二、三次产业比例由上年的13.6:48.6:37.8调整为13:51.2:35.8。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年人均生产总值25092元,比上年增长18.6%,按年平均汇率折算达3300美元。2003-2007年五年间,全区生产总值增长1.48倍,年均增长20%。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4.6%。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13.3%,居住类价格上涨4.4%,其它消费品和服务类价格均略有上涨或保持稳定。工业品出厂价格和原材料、燃料及动力购进价格分别比上年上涨5.7%和4.8%,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3.8%。[详见附表1]
年末全区就业人员1080.81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9.65万人。其中,城镇单位就业人员245.79万人,比上年末增加3.19万人,增长1.3%。全年领取再就业优惠证的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5.31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比上年末下降0.13个百分点。
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1018.14亿元,比上年增加305.17亿元,增长42.8%。其中,地方财政总收入835.29亿元,地方财政收入中一般预算收入492.28亿元,分别增长40.5%和43.4%。全年地方财政支出1083.57亿元,比上年增长33.4%。其中,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51.19亿元,比上年增长33%;医疗卫生支出43.66亿元,增长43.2%;教育支出153.36亿元,增长38.3%。2003-2007年五年间,全区财政总收入增长3.9倍,年均增长37.5%。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和升级步伐相对滞后;受各方面综合因素的影响,居民消费价格存在由结构性上涨向全面上涨转化的风险,遏制居民价格总水平继续走高,仍是宏观调控的重点和难点;受我区产业结构趋于重型化的制约,能源消耗水平相对偏高,节能减排任务依然艰巨;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不够协调;就业形势压力依然较大等。
二、农业
全年农作物种植面积642.7万公顷,比上年增加12.98万公顷。其中,粮食作物种植面积462.75万公顷,比上年增加16.56万公顷。全年粮食总产量1750万吨,创历史最高水平,比上年增产45.06万吨,增长2.6%。其中,小麦、玉米和稻谷产量分别增长4.2%、5.8%和16.2%。全年油料产量105.92万吨,下降9.3%;甜菜产量195.55万吨,增长12%;蔬菜产量1285.89万吨,增长9.5%;水果产量208.06万吨,下降5.6%。2003-2007年五年间,全区粮食产量增长24.5%,年均增长4.5%。
牧业年度全区牲畜存栏头数达10952.03万头(只),比上年同期下降0.9%;牲畜总增6205.06万头(只),增长8.7%,牲畜总增率达56.2%。牧业年度良种及改良种牲畜总头数10307.04万头(只),比重为94.11%,比上年同期提高1.07个百分点。全年肉类总产量201.8万吨,比上年增长4%;牛奶产量950.9万吨,增长8%;山羊绒产量6746吨,增长1.5%;禽蛋产量51.52万吨,增长3%;水产品产量9.4万吨,增长8.0%。[详见附表2]
林业全年完成营造林面积59.01万公顷,造林成活率达85%。其中,人工造林29.5万公顷,飞播造林4.01万公顷,封山育林25.5万公顷。全年完成退耕还林造林面积3.49万公顷,完成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造林面积12.33万公顷,完成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造林面积13.67万公顷,完成“三北”防护林四期工程造林面积3.39万公顷,幼林抚育(作业)面积76.07万公顷。年末全区森林面积2050.67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17.57%。林业系统自然保护区个数达到132个,保护区面积991.12万公顷,被保护的物种达到3430种。
年末全区农牧业机械总动力2209.27万千瓦,比上年增长7.6%;机耕地面积518.61万公顷,增长6.6%;机电井数量38.51万眼,增长0.3%;年内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27.73万公顷,发展节水灌溉面积62.47万公顷;全年农村用电量34.10亿千瓦时,增长6.7%;化肥施用量(折纯)140.29万吨,增长10.5%。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2668.58亿元,比上年增长27.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2365.27亿元,比上年增长30%。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国有企业增加值增长28.2%,集体企业增加值增长45%,股份合作企业增加值增长60.4%,股份制企业增加值增长30.1%,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加值增长24.7%,其它经济类型企业增加值增长41.1%。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轻工业增加值478.83亿元,增长22.3%;重工业增加值1886.44亿元,增长32.1%。2003-2007年五年间,全部工业增加值增长2.4倍,年均增长28.1%。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新产品产值79.80亿元,比上年增长29.3%;出口交货值190.22亿元,比上年下降0.1%。能源、冶金、化工、装备制造、农畜产品加工业和高新技术六大优势特色产业增加值占90%以上,成为拉动工业生产快速增长的主要动力。彩色电视机、食用植物油、乳制品和啤酒产量分别比上年增长1.5倍、30.7%、4.3%和11%,载货汽车增长46.7%,原煤、发电量、焦炭、水泥、粗钢和电解铝等产量增长幅度较大。[详见附表3]
2007年1-11月,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295.8,比上年同期提高63.5点;实现利润445.55亿元,比上年增长63.8%。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198.74亿元,增长60.6%;规模以上工业亏损企业亏损额19.08亿元,同比下降3.2%。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97.9%,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
全年建筑业增加值411.23亿元,比上年增长12.6%。全区具有建筑业资质等级的建筑施工企业748个,施工企业房屋建筑施工面积4948.15万平方米,竣工房屋面积2930.74万平方米,房屋建筑竣工率59.2%。全年具有建筑业资质等级的建筑企业实现利润33.79亿元,实现税金28.64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8.9%和45.3%。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4404.75亿元,比上年增长29.3%,增幅比上年上升2.6个百分点。其中,城乡50万元以上项目固定资产投资4330.02亿元,增长29.6%,增幅比上年上升3.9个百分点。从投资主体看,国有经济单位投资1729.56亿元,增长35.4%;集体单位投资47.93亿元,增长60.7%;个体投资88.38亿元,增长11.5%;其他经济类型单位投资2538.88亿元,增长25.7%。按项目隶属关系分,地方项目完成投资3321.90亿元,增长11%;中央项目完成投资507.23亿元,增长22.9%。2003-2007年五年间,全区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13517.3亿元,增长5.2倍,年均增长43.9%。
在全区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188.50亿元,增长7.6%;第二产业投资2245.78亿元,增长22.3%;其中,工业投资2220.26亿元,增长22.1%;第三产业投资1970.47亿元,增长41.2%。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500.89亿元,同比增长54.1%。从主要行业投资看,农林牧渔业投资188.50亿元,增长7.6%;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投资671.13亿元,增长14.6%;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投资526.62亿元,增长32.5%;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342.87亿元,增长58.6%。
全年新开工项目7576个,在建项目计划总投资9316.50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9.6%和8.4%。在全区城乡50万元以上项目固定资产投资中,全部建成投产项目7133个,项目建成投产率74.5%;新增固定资产3130.96亿元,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72.3%。新增主要生产能力有:焦炭140万吨,铁合金452.7万吨,水泥1044万吨,发电机组容量978.1万千瓦,电解铝16.15万吨,生铁80.5万吨。城镇住宅施工面积5460.19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35.8%;城镇住宅竣工面积2265.42万平方米,增长22.7%;其中,经济适用房147.18万平方米,增长17.5%。商品房竣工面积1834.03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37.6%;商品房销售面积2087.41万平方米,增长46.1%;农户竣工住宅596万平方米,增长2.2%。
五、国内贸易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04.11亿元,比上年增长19.4%,高于上年3.4个百分点。分城乡看,城市消费品零售额1302.53亿元,增长20.4%;县的消费品零售额379.61亿元,增长17.6%;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221.96亿元,增长16.1%。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1503.6亿元,增长18.6%;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357.50亿元,增长23.8%;其他行业零售额43.03亿元,增长10.5%。2003-2007年五年间,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倍,年均增长18.2%。
消费品市场呈现三大亮点:一是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增长明显高于批零贸易业,全年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比上年增长23.8%,增速快于批发零售贸易业5.2个百分点。二是消费结构呈现积极变化,汽车、居住、家庭装饰等消费不断扩大,汽车类零售额增长41.3%;家电和通讯类消费品升级步伐加快,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52%。三是城乡市场消费品零售额均保持较快增长,其中市的零售额增长20.4%,县及县以下的零售额增长17.1%。
六、对外经济
全年海关进出口总额77.4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0.2%。其中,出口总额29.48亿美元,增长37.6%;进口总额47.97亿美元,增长26.1%。从主要贸易方式看,一般贸易进出口额达43.43亿美元,占56.1%,比上年增长40.4%;边境小额贸易进出口额达30.04亿美元,占38.8%,比上年增长30.6%。2003-2007年五年间,全区海关进出口总额增长1.6倍,年均增长20.9%。
全年新批准外商直接投资企业135家,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21.4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3.4%。年末全区在工商部门注册的“三资”企业1071家,比上年增加41家,增长4%。2003-2007年五年间,全区累计外商直接投资额达到60.7亿美元,增长8.4倍。
全年共签订国外工程承包、劳务合作及境外投资协议合同金额2.2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0.5%;完成营业额8032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9.7%。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业
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运量102906.8万吨,比上年增长22.3%。其中,铁路29605万吨,增长17.7%;公路73300万吨,增长24.3%;民航1.8万吨,下降10%。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物周转量2121.6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8%。其中,铁路1629.4亿吨公里,增长15.3%;公路492亿吨公里,增长28.1%;民航0.2亿吨公里,与上年持平。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客运量38798.1万人,增长9.3%。其中,铁路3488.7万人,增长1.8%;公路35039万人,增长10.1%;民航270.4万人,增长2.7%。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旅客周转量379亿人公里,比上年增长8.9%。其中,铁路134.75亿人公里,增长10.3%;公路219.46亿人公里,增长10%;民航24.8亿人公里,下降5.3%。年末民用汽车保有量147.54万辆,比上年增长13.2%。其中,私人轿车保有量47.77万辆,增长30.4%。
全年邮电业务总量(2000年不变价)372.5亿元,比上年增长44.5%。其中,电信业务总量361.7亿元,增长45.9%;邮政业务总量10.78亿元,增长8.9%。年末(本地电话)局用交换机总容量321.7万门,下降24.8%。年末本地网固定电话用户525.2万户,下降2.9%。其中,城市电话用户411.39万户,下降3.4%;乡村电话用户113.84万户,下降0.9%。年末移动电话用户1046.9万户,增长19.8%。年末全区固定及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到1572.1万户,比上年末增加157.2万户。全区电话普及率(包括固定和移动电话)达到65.88部/百人,增长11%。年末全区互联网络用户141.73万户,下降2%。
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390.77亿元,比上年增长39.7%。其中接待入境旅游人数149.45万人次,增长21.3%;旅游外汇收入5.45亿美元,增长34.9%。国内旅游人数2908.1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8.6%;国内旅游收入351.01亿元,增长41.4%。
八、金融、证券和保险业
年末全区金融机构各项人民币存款余额4953.70亿元,比上年末增加917.45亿元,增长22.7%。其中,企业存款余额1364.57亿元,比上年末增加332.08亿元,增长32.1%;储蓄存款余额2541.92亿元,比上年末增加270.49亿元,增长11.9%。年末全区金融机构各项人民币贷款余额3767.74亿元,比上年末增加562.55亿元,增长17.6%。其中,短期贷款余额1533.04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79.34亿元,增长13.2%;中长期贷款余额2106.10亿元,比上年末增加405.94亿元,增长23.9%;个人消费贷款余额186.69亿元,比上年末增加59.83亿元,增长46.1%。全年金融机构现金收入17721.23亿元,现金支出17957.71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4.7%和24.5%,收支相抵,货币净投放236.48亿元,比上年增长12.8%。
12月末,全区证券公司开户数已达39.17万户,比上年同期增加11.57万户,增长41.9%;证券交易额3788.2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3058.26亿元,增长4.2倍。
全年保险业实现保费收入97.75亿元,比上年增长35.9%。其中,财产险实现保费收入37.36亿元,增长71.1%;人身险实现保费收入60.39亿元,增长20.5%。全年保险业赔款与给付支出32.22亿元,增长87.4%。其中,财产险赔款19.32亿元,增长91.8%;人身险赔付12.9亿元,增长81.2%。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年末全区共有普通高等学校36所,全年招收学生9.91万人,比上年增长22.3%;年末在校学生28.38万人,比上年末增长12.2%,其中,少数民族在校学生8.57万人,在少数民族在校学生中有蒙古族6.99万人,分别增长23.5%和22.7%;全年毕业学生6.72万人,增长20.8%。年末全区有研究生培养单位9个,比上年增加1个;全年招收研究生3536人,比上年增长7.5%;年末在校研究生9888人,比上年末增长13.7%,其中,少数民族在校研究生3549人,在少数民族在校学生中有蒙古族研究生3031人,分别增长16.4%和10%。年末有中等职业教育学校276所,比上年增加20所;招收学生11.40万人,比上年增长29.9%;年末在校学生26.50万人,比上年末增长21.2%,其中,少数民族在校学生4.71万人,增长6.2%;全年毕业学生6.21万人,增长2.8%。年末有普通高中342所,全年招收学生18.58万人,比上年下降8.2%;年末在校学生56.14万人,比上年末下降0.01%,其中,少数民族学生14.91万人,少数民族学生中有蒙古族学生12.86万人,分别下降0.02%和1.6%;全年毕业学生17.01万人,增长8.3%。年末有普通初中1087所,全年招收学生25.15万人,比上年下降20%;年末在校学生94.12万人,比上年末下降8.6%,其中,少数民族学生23.25万人,下降4.8%;全年毕业学生32.22万人,比上年下降9.2%。全区初中阶段毛入学率94.16%。年末有小学4177所,全年招收学生26.01万人,比上年下降0.3%;年末在校学生158.46万人,比上年末增长1.3%;全年毕业学生25.15万人,比上年下降19.3%。全年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99.71%。全区幼儿园在园幼儿29.04万人。
全年共取得重大科技成果242项,其中,基础理论成果42项,应用技术成果198项,软科学成果2项。全年专利申请2015项,授权专利1313项,分别比上年增长3.5%和34.3%;年内签订各类技术合同945项,技术合同成交金额11.09亿元。其中向区外输出技术成交金额1.45亿元。
年末全区拥有产品质量检验机构109个,比上年增加13个。其中国家检测中心4个。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年末全区有艺术事业机构147个,从业人员5641人;艺术表演团体108个,其中乌兰牧骑60个。年末全区有电影事业机构889个,从业人员3661人;全年生产故事片8部,制作蒙语译制片41部。年末拥有各类电影放映单位786个。拥有文化馆102座,公共图书馆110座,博物馆35座,档案馆140座,已开放各类档案154万卷。年末全区拥有广播电台13座,中短波广播发射台和转播台58座,广播人口覆盖率92.98%,比上年提高0.14个百分点;拥有电视台14座,一千瓦以上电视发射台和转播台90座,电视人口覆盖率91.44%,比上年提高0.21个百分点;年末全区有线电视用户260万户,比上年增长11.7%。自治区和盟市两级全年出版报纸26185万份,其中蒙文版1409万份;出版各类期刊1260万册,其中蒙文版117万册;出版图书5946万册,其中蒙文版798万册。
年末全区共有卫生机构3755个。其中,医院475个,农村牧区卫生院1338个,疾病预防控制机构140个,妇幼卫生机构113个,专科疾病防治院(所)51个。年末全区医疗卫生单位拥有病床7.06万张,比上年增长0.4%。其中,医院拥有病床5.17万张,乡镇卫生院拥有病床1.33万张,妇幼卫生机构拥有病床0.24万张。年末全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10.26万人。其中,医院拥有5.38万人,乡镇卫生院拥有1.72万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拥有0.56万人,妇幼卫生机构拥有0.44万人;执业医师、助理医师5.06万人,注册护士2.80万人。农村牧区卫生事业不断加强,拥有农村牧区村级卫生室1.33万个,拥有乡村医生和卫生员1.80万人,分别比上年增长1.6%和1.5%。年内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的旗县达到95个,比上年增加56个;覆盖农村牧区人口1335万人,比上年增加672.1万人。
年内全区体育健儿在国内外重大竞赛中获奖牌1432枚。其中,国外获奖牌14枚,国内获奖牌1418枚;破亚洲记录1项,破自治区记录12项。
十一、环境保护
全区确定的自然保护区203个,比上年增加13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2个,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60个。自然保护区面积1388.35万公顷,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积350.62万公顷。全区拥有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单位28个。年末全区环境保护系统拥有职工4389人,比上年末增长5.3%;年末全区拥有各级环境监测站70个,环境监测人员1058人。全区监测的15个城市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的9个,达到三级标准的5个,未达到三级标准的1个。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全年出生人口24.49万人,人口出生率10.21‰;死亡人口13.74万人,人口死亡率5.73‰;人口自然增长率4.48‰,比上年增长0.52个千分点。年末全区总人口2405.06万人,比上年增加12.71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526.13万人,在少数民族人口中有蒙古族人口429.89万人。城镇人口1206.14万人,占全区总人口的比重50.2%;乡村人口1198.92万人,占全区总人口的比重49.8%。男性人口1237.78万人,女性人口1167.28万人。在总人口中,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171.24万人,占全区总人口的比重为7.12%,比上年提高0.25个百分点。
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378元,比上年增加2020元,增长19.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4.6%。其中,人均财产性收入231.4元,人均转移性收入2335.6元,分别增长10.6%和11.6%。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9281.5元,增长21.1%。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0.4%,比上年上升0.2个百分点。全年农牧民人均纯收入3953元,比上年增加611元,增长18.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3.2%。其中,人均工资性收入716.9元,增长21.4%;人均家庭经营性收入2786.1元,增长15.8%;人均转移性和财产性收入450.2元,增长30.5%。农牧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256元,增长17.5%。农村牧区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9.3%,比上年上升0.3个百分点。2003-2007年五年间,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实际增长12.7%,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实际增长9.7%。城乡居民每百户主要耐用品拥有量有不同程度增长。[详见附表4]
年末全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370.9万人,比上年增长4%;参加失业保险职工223.71万人,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为8.52万人;全年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离退休人员96.61万人,比上年增长6.1%;养老金社会发放率达到100%;全年全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352.6万人,比上年增长11.5%;全年有248.75万职工和103.85万退休人员参加了基本医疗保险。全年共有170.88万人得到国家最低生活保障救济。
年末全区各类社会福利院床位2.47万张,比上年增长4.4%,收养1.87万人,增长8.3%;年末全区城镇建立各种社区服务设施5035个。其中社区服务中心441个,比上年增加77个。全年筹集社会福利资金3.87亿元,销售社会福利彩票11.04亿元,均比上年增长37.4%;接受社会捐赠2609.7万元。
注:本公报为初步统计数,生产总值及分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