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全省上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中央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政策措施,按照省委七届七次、八次全会部署,齐心协力、攻坚克难,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开局良好,经济社会发展比较持续、比较协调、比较扎实、比较稳定,新一轮发展的基本构想、基本思路、基本态势、基本格局正在开始形成,显现出风正气顺,人和业兴的良好趋势。
一、综 合
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初步核算,全年生产总值6053.1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77.87亿元,增长4.5%;第二产业增加值2950.33亿元,增长15.2%;第三产业增加值2324.94亿元,增长10.8%。人均GDP17218元,比上年增长11.4%。
产业结构继续调整。第一产业得到加强,第二产业保持较快增长,第三产业发展加快。三次产业比例由上年的13.3:47.5:39.2调整为12.9:48.7:38.4。
价格水平温和上涨。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4.0%,其中,消费品价格上涨4.5%,服务项目价格上涨2.4%。工业品出厂价格和能源原材料购进价格比上年分别上涨2.6%和13.3%。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比上年上涨3.4%。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比上年上涨12.5%。
就业人数增加。年末全省从业人员1795.4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38.71万人,其中,城镇从业人员483.90万人,增加10.87万人。年末全省私营企业从业人员和个体劳动者197.16万人。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统计,全年通过各种途径使7.5万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再就业率为58.0%;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0%。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产业集群规模不够大,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具有较大影响力的知名品牌还不多,电力结构不尽合理,煤电油运紧张状况还没有根本改善;国际技术贸易壁垒加剧,部分农产品出口难度较大;原材料、农资等价格涨幅较高,给部分企业和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一定影响;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招工难”与“就业难”并存;农村基础设施相对滞后,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尚未形成,一些县乡财政紧张,部分群众生活困难,社会保障任务依然很重;农村公共卫生体系仍较薄弱,社会事业发展还有待加强。
二、农业
全年农林牧渔业完成总产值1317.28亿元,比上年增长5.1%,是近5年来的最高增速,比上年快1.4个百分点。
种植结构继续调整。粮食生产扭转了6年来下降的局面,全年粮食播种面积为2223.52万亩,比上年增加16.9万亩,增长0.8%,总产量达到736.45万吨,比上年增加23.29万吨,增长3.3%。粮食与非粮作物种植面积比,由上年的58.4:41.6调整为58.8:41.2。
林业生产稳步发展。全年完成造林更新总面积104.4万亩,其中,荒山造林26.8万亩,迹地更新面积77.59万亩。在造林更新面积中,个私造林面积所占比重由上年的40.9%提高到52.8%。全省森林覆盖率为62.96%。主要林产品产量油桐籽2.02万吨,比上年增长5.0%;竹笋干14.36万吨,下降4.9%;油茶籽6.79万吨,增长5.0%;松脂6.9万吨,增长1.8%;商品材产量582.34万立方米,增长12.3%。
畜牧业生产保持较快增长。全年肉蛋奶总产量248.33万吨,增长6.4%,其中,肉类总产量183.75万吨,增长7.1%;禽蛋43.44万吨,增长2.5%;牛奶20.80万吨,增长8.4%。
渔业生产稳定发展。全年水产品总产量591.21万吨,比上年增长3.2%,其中,淡水产品产量67.94万吨,增长4.7%;海洋捕捞223.33万吨,增长1.0%;海水养殖299.94万吨,增长4.7%。
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年末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980.99万千瓦,比上年增长3.1%;全年农村用电量137.57亿千瓦时,增长16.1%;全省农田有效灌溉面积94.15万公顷,增长0.2%;节水灌溉面积39.39万公顷,增长8.6%。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较快增长。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2532.68亿元,比上年增长15.5%,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3.0%。全部国有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以下简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1845.78亿元,比上年增长23.5%,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424.91亿元,增长2.2%;集体企业54.94亿元,增长8.8%;股份制企业418.02亿元,增长27.1%;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1085.33亿元,增长23.9%。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轻工业增加值869.39亿元,增长27.1%;重工业增加值976.39亿元,增长21.0%。重工业比重达52.9%,较2003年提高0.9个百分点。
主导产业快速增长。规模以上电子信息、机械装备和石油化工三大工业主导产业完成工业增加值729.80亿元,比上年增长22.9%,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39.5%,三大主导产业中,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完成工业增加值253.25亿元,增长29.8%;其中,光通信设备下降18.8%,显示器、移动电话机、微型电子计算机、半导体集成电路产量分别增长41.2%、32.4%、21.9%和1.1%;机械装备工业完成工业增加值277亿元,增长14.3%,其中,汽车下降32.6%;石油化工完成工业增加值199亿元,增长27%。
工业产品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全年全部工业产品(采掘业和制造业)销售收入中,销往省内比重37.1%,比上年下降4.3个百分点;销往省外比重26.8%,比上年上升1.4个百分点;销往境外比重36.1%,比上年上升2.9个百分点。
工业经济效益继续提高。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55.20,比上年提高5.0个点;工业产品销售率97.5%,略有下降;资产负债率52.8%,下降0.5个百分点;总资产贡献率11.8%,略有提高。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350.64亿元,比上年增长23.8%,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68.14亿元,下降7.2%。规模以上工业亏损企业亏损额33.63亿元,比上年增亏44.0%,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亏损企业亏损额10.14亿元,比上年增亏50.9%。
建筑业持续发展。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417.65亿元,比上年增长13.2%。全省资质等级以上的建筑企业签订合同额978.9亿元,不断拓展省外建筑市场,在省外完成产值123.2亿元;房屋施工面积6841.1万平方米,其中实行招标承包的面积占66.6%,增长3.9%;房屋竣工面积达到2375.9万平方米,减少5.8%;实现利润13亿元,增长11.1%;税金总额21亿元,增长8.8%。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899.10亿元,比上年增长25.9%,其中,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600.54亿元,增长29.0%;农村固定资产投资298.56亿元,增长11.8%。其中,基本建设投资581.67亿元,增长20.3%;更新改造投资282.18亿元,增长24.4%;房地产开发投资477.79亿元,增长32.0%;其他投资235.72亿元,增长60.0%。全年基本建设和更新改造项目在建投资总规模为3505.19亿元,增长28.4%。全年民间投资887.49亿元,增长35.8%,占全社会投资的46.7%,比上年提高3.4个百分点。
投资结构继续调整。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44.33亿元,比上年增长8.3%;第二产业投资698.91亿元,增长30.5%,其中,城镇以上机械电子工业投资增长8.7%,冶金工业投资增长1.2%,化学工业投资增长14.3%,原材料工业投资增长44.8%,轻纺工业投资增长60.0%;第三产业投资1155.85亿元,增长24.1%。
商品房产销两旺。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477.79亿元,比上年增长32.0%,其中,商品住宅投资308.31亿元,增长29.7%。商品房施工面积5795.69万平方米,增长18.5%。竣工面积1523.91万平方米,增长11.8%。商品房销售面积1384.83万平方米,增长10.8%,其中,住宅销售面积1224.61万平方米,占88.4%,增长13.0%。商品房预售面积934.65万平方米,增长24.6%。年末空置一年以上的商品房207.79万平方米,比上年末下降3.7%,其中住宅空置面积58万平方米,下降22.4%。
重点建设项目取得重大进展。全省103个在建重点建设项目年度计划投资规模312亿元,全年实际完成投资307亿元,占年度计划的98.4%。全年重点建设投产和部分投产项目主要有:京福高速公路一期工程(三福高速公路)、漳龙高速公路漳州段、年万里农村路网工程、福州火车站改造工程、漳州后石电厂6号机组、省主干电网工程、县城电网建设改造工程、东南汽车公司多功能车新产品项目、福建电气硝子玻璃有限公司玻壳项目、福耀集团浮法玻璃项目、三钢集团公司炼钢挖潜更新改造工程、厦工集团有限公司易地搬迁工程、福州地区大学新校区、厦门大学漳州校区、福建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建设等45个项目。
五、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95.82亿元,比上年增长14.7%,扣除商品零售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1.7%。分城乡看,城市消费品零售额1239.9亿元,增长17.2%;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755.92亿元,增长10.7%。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1638.39亿元,增长15.1%;餐饮业零售额252.65亿元,增长19.6%;其他行业零售额104.79亿元,下降1.3%。
消费结构继续调整。全省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汽车类实现零售额88.37亿元,增长19.6%;建筑装璜材料类零售额5.04亿元,增长1.1倍;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零售额40.46亿元,增长63.2%;通讯器材类零售额12.46亿元,增长1.7倍;吃、穿、用基本生活用品销售稳步增长。
贸易企业经济效益提高。全省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业企业实现商品销售收入净额1415.68亿元,比上年增长35.9%;毛利率7.6%,经营费用率3.2%;实现利润总额32.49亿元,比上年增长43.2%。新型零售业态发展较快。全省限额以上超级市场和专业(专卖)商店实现商品销售收入净额154.42亿元,比上年增长47.5%,占全省限额以上零售企业商品销售收入的10.9%。
六、对外经济
对外贸易快速增长。据海关统计,全年进出口总额475.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4.6%,其中,进口总额181.53亿美元,增长27.9%;出口总额293.97亿美元,增长39.1%。在出口额中,一般贸易出口135.54亿美元,增长40.9%;加工贸易出口145.68亿美元,增长36.9%。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快速增长。全年机电产品出口131.3亿美元,增长43.1%;高新技术产品出口68.39亿美元,增长46.9%。各类外贸企业出口全面增长,非国有外贸企业出口势头强劲。外商投资企业出口184.19亿美元,增长36.8%;集体和私营企业出口53.50亿美元,增长90.6%,国有企业出口56.29亿美元,增长15.6%。在进口额中,机电产品进口97.05亿美元,增长22.4%;高新技术产品进口32亿美元,增长13.4%。厦门市进出口总额240.96亿美元,占全省进出口总额的50.7%,其中出口额为139.41亿美元,占全省出口总额的47.4%。
利用外资平稳增长。按历史可比口径统计,全年新签外商直接投资合同项目2277项,比上年增长0.1%;合同外资金额75.43亿美元, 增长4.0%;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53.18亿美元,增长7.6%。按验资口径,实际到资22.21亿美元。按报表口径统计,全年新签合同外资金额53.73亿美元,增长12.6%;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47.48亿美元,增长16.5%。新签外商直接投资项目平均规模为235.97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2.4%。在新签利用外资合同中, 投向第一产业的合同金额1.27亿美元,比上年下降10.5%;投向第二产业的合同金额42.67亿美元,增长7.0%;投向第三产业的合同金额9.79亿美元,增长52.0%。外商投资企业累计开业17521家。
对外经济技术合作扩大。2004年全省新批境外企业58家,协议投资总额5023万美元,其中中方投资3350万美元,分别增长45.0%、73.2%和22.6%。全年新签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合同1265项,比上年增长27.5%;合同金额5.68亿美元,增长0.9%,其中,承包工程2.50亿美元,下降7.5%,劳务合作3.18亿美元,增长8.5%;完成营业额5.04亿美元,增长0.4%,其中,承包工程1.96亿美元,下降0.02%,劳务合作3.08亿美元,增长0.7%。年末在外人数5.05万人,比上年增长0.2%。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全年交通运输邮电仓储业完成增加值601.42亿元,比上年增长12.1%。
交通运输业平稳发展。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物运输周转量1377.70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0.6%,其中,铁路220.79亿吨公里,增长2.1%;公路216.10亿吨公里,增长11.7%;水运964.99亿吨公里,增长15.6%;民航1.07亿吨公里,增长16.5%。全年完成旅客运输周转量440.93亿人公里,比上年增长11.4%,其中,铁路84.86亿人公里,增长1.1%;公路286.52亿人公里,增长11.2%;水运1.32亿人公里,增长18.4%;民航68.26亿人公里,增长29.6%。全省沿海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1.58亿吨,比上年增长26.7%,其中外贸货物吞吐量5639万吨,增长15.2%;沿海港口国际标准集装箱吞吐量425.69万标箱,增长24.4%。年末全省公路总里程为56208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043公里。
邮电通信业保持快速发展。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426.80亿元(2000年不变价),比上年增长34.7%,其中,邮政业务总量22.66亿元,增长1.4%;电信业务总量404.14亿元,增长37.0%。全年邮政业务收入20.94亿元,比上年下降2.2%。全年电信业务收入192.69亿元,比上年增长10.7%。年固定电话交换机总容量1671万门,增长15.6%;本地电话用户1266万户,增长12.4%,其中,城市电话用户841万户,农村电话用户425万户;移动电话用户1134万户,增长19.9%。全省固定电话普及率为每百人36.3部;移动电话普及率为每百人32.4部。年末数据及多媒体用户285万户,其中,宽带接入用户达到101万户,比上年增长106.1%;互联网拨号用户182万户,比去年底减少65万户。
旅游业快速发展。全年旅游总收入550.74亿元,比上年增长42.2%,其中,国内旅游收入462.59亿元,增长49.0%;国际旅游(外汇)收入10.65亿美元,增长16.4%。全年旅游接待总人数4815.9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4.7%,其中,国内旅游人数4643万人次,增长25.0%;接待境外游客172.90万人次,增长15.5%。在入境旅游者中,过夜港澳同胞59.18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8.8%;台湾同胞45.81万人次,增长29.2%。
八、财税、金融和保险
财政收支平稳增长。全省财政总收入622.76亿元,按可比口径,比上年增长18.5%,其中,地方级财政收入333.36亿元,可比增长20.0%;财政支出505.20亿元,增长11.7%。税收收入快速增长。税务部门组织各项收入831.29亿元,比上年增长19.3%。各项收入中,国税部门各项收入515.90亿元,比上年增长19.0%,其中税收收入372亿元(不含海关代征收入和车购税),增长17.2%;地税部门组织各项收入315.39亿元,增长19.7%,其中税收收入243.65亿元,增长20.6%。
金融运行稳定。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5984.32亿元,比年初增加806.19亿元,增长15.7%,其中,企业存款余额1834.69亿元,比年初增加262.51亿元,同比少增36.5亿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322.26亿元,比年初增加397.74亿元,增长13.6%。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4360.64亿元,比年初增加653.77亿元,增长17.2%,其中,短期贷款余额2208.21亿元,比年初增加260.08亿元,同比多增29.47亿元;中期流动资金贷款114.82亿元,比年初减少7.05亿元;中长期贷款余额1798.32亿元,比年初增加371.83亿元,同比多增14.31亿元。个人消费贷款规模继续扩大,年末个人消费贷款余额715.51亿元,比年初增加153.53亿元,同比多增4.67亿元,其中,个人住房贷款余额554.63亿元,比年初增加138.85亿元;个人汽车贷款余额47.55亿元,比年初减少6.04亿元。现金投放基本正常,全年现金净投放34.05亿元,比上年少投放17.25亿元。外汇收支形势继续向好,银行累计净结汇150.40亿美元,增长28.1%。
全年在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新发行A股3只,共发行1.65亿股,筹资8.35亿元。年末境内上市公司由上年末的43家增加到45家,其中,A股44家,B股1家,通过股票发行和增发新股累计筹集资金8.53亿元。全年股票、基金交易量达2965.42亿元,比上年增长36.4%,截止年底,我省股民资金开户数为171.12万户。
保险业较快发展。全省保险业实现各项保费收入135.62亿元,比上年增长9.7%,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36.10亿元,增长18.4%;人身险保费收入99.52亿元,增长6.8%。在人身险保费收入中,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收入13.89亿元。全年财产险赔款支出18.71亿元,比上年增长17.6%,综合赔付率为61.8%,比上年上升4.8个百分点。人身险各项赔款、给付支出12.97亿元,比上年增长13.6%,其中,年金及满期给付7.35亿元,增长2.1%;死伤医疗给付2.25亿元,增长48.4%。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发展步伐加快。全省共有各类高校66所,其中,普通高校53所,成人高校13所,普通高校举办独立学院(民办)10所。普通高等教育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32.57万人,比上年增长26.5%,招生11.99万人,增长12.4%,毕业生5.28万人,增长10.5%;在学研究生18273人,增长37.7%,招收研究生7275人,增长24.2%,毕业研究生2820人,增长50.7%。成人高等教育在校生6.96万人,比上年下降29.5%,本专科招生3.73万人,下降4.4%。全省普通高中614所,招生25.57万人,增长17.1%,在校生65.98万人,增长14.7%。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47.8万人,增长7.7%。全省初中招生61.53万人,在校生186.13万人。小学招生36.49万人,在校生286.94万人。全省幼儿园7200所,在园幼儿74.82万人。全省各级特殊教育学校66所,在校生3.76万人。
科技事业取得新进展。从事科技活动人员7.53万人,增长5.3%。全年科技活动经费内部支出80.50亿元,比上年增长16.3%,其中,研究与发展(R&D)经费支出45.50亿元,增长21.3%。本年度经登记的科技成果429项,其中基础理论成果29项,应用技术成果397项,软科学成果3项。全年申请专利7498件,比上年增长3.6%;授权专利4758件,减少11.5%。全年签订各类技术合同5656项,合同金额14.14亿元,比上年减少15.2%。至2004年末,工业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23.2%,比上年提高了1.6个百分点;全省共认定高新技术企业702家,其中,2004年新认定145家;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48家。
质量技术监督得到加强。全年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共抽查19571家生产、经销企业的产(商)品26398批次,批次合格率为83.4%,其中生产领域抽检10957家企业产品14008批次,批次合格率为81.5%;流通领域抽检8614家企业商品12390批次,批次合格率85.4%。全省有18项产品获得“中国名牌”称号,有27项产品获得“国家免检”称号。我省有33家企业的36项产品获得“中国名牌”称号,88家企业有89项产品获“国家免检”称号,福建名牌总数达549项。全年共有91家企业的138项产品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有58家企业的87项产品使用采标标志。全省共有法定计量技术机构79个,全年强制检定计量器具80.37万台件。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艺术、广播电视、新闻出版等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年末全省共有各类艺术表演团体94个,剧场、影剧院76个,群众艺术馆10个,文化馆78个,公共图书馆82个,博物馆79个。文化系统各类艺术表演团体艺术演出1.4万场, 观众1700万人次;剧场、影剧院演(映)出场次2万场。年末全省有广播电台10座,中短波发射台和转播台36座,调频广播发射台和转播台102座,广播节目83套,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6.5%;电视台10座,一千瓦以上电视发射台和转播台15座,电视节目34套,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为97.8%。全省有线电视用户385.98万户。全年出版图书3067种,总印数1.39亿册;报纸58种,总印数8.97亿份;期刊176种,总印数0.35亿册;录音制品132种,181.75万盒(张);录像制品948种,3781.46万盒(张);电子出版物12种,13.32万张;音像电子出版物复制14498.23万盒(张)。
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年末全省共有各类卫生机构8600个,其中医院360个,卫生院980个,预防保健机构226个,门诊部及诊所6900个。年末全省共有卫生技术人员9.8万人,其中医生4.3万人,护师、护士3.2万人。年末全省共有卫生机构床位8.8万张,其中医院和卫生院8.1万张。农村有医疗点的村数占总村数的91%,乡村医生和卫生员2.7万人。
体育事业进一步发展。在世界和全国重大体育比赛中,我省运动健儿取得2项3人/次世界冠军,4项10人/次亚洲冠军,其中,奥运会冠军1项,亚军2项,季军1项;残奥会上夺得4牧金牌。全民健身活动进一步展开,全省共部署“全民健身工程”点 500个;全年销售体育彩票17.2亿元。
十一、环境保护
环境综合整治力度较大。全年完成环境污染限期治理项目 433个,投资8.22亿元。全省已有9205家企业办理了水污染排污申报登记,5758家企业办理了大气污染排污申报登记,3413家企业办理了固体废物污染排污申报登记;全年关停并转迁266家生产工艺陈旧、能耗物耗大、污染环境严重而在限期内整治不能达到环保要求的企业。全省共建成烟尘控制区104个,面积816.2平方公里;环境噪声达标区85个,面积384.6平方公里。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82%;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42%。
生态建设稳步推进。全省有13个国家级生态示范区,34个省级生态示范区。全省共有自然保护区90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9个;自然保护区面积51.3万公顷,占全省土地面积的4.2%。
环境质量总体良好。全省23个城市中有21个城市的空气质量达到或优于二级标准。其中厦门、福州在全国47个环保重点城市排位中分别位列第8位和第10位。23个城市中有9个城市声环境质量等级在良以上;在监测的城市道路路段中,噪声超过70分贝的路段占31.8%,比上年降低8.1个百分点。
主要水系水质状况良好。全省12条主要水系水质达到或优于国家地表水Ⅲ类标准要求的占83.6%。全省近岸海域海水水质达到功能区划标准的占23.1%。9个设区城市的22个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89.1%。
十二、人口和人民生活
人口继续保持低增长。年末全省常住人口为3511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3万人,其中,0-14岁的人口占19.3%,15-64岁的人口占72.2%,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8.5%。全省人口出生率11.58‰,死亡率5.62‰,自然增长率5.96‰。全省城镇化水平为46%。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175.37元,比上年增长11.8%,扣除价格因素, 实际增长7.7%;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8161.15元,增长10.9%。农民人均纯收入4089.38元,比上年增长9.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5%;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015.22元,增长10.9%。城镇人均住房使用面积24.5平方米,农村人均住房居住面积38.18平方米。城乡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分别为41.6%和46.7%,分别比上年降低0.6个和上升1.6个百分点。
社会保障进一步加强。年末全省参加失业保险职工人数266.41万人,月末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为9.49万人;有239.56万企业职工参加了基本养老保险,有68.21万企业离退休人员领取了基本养老保险金;有216.45万职工和69.48万退休人员参加了基本医疗保险。国有企业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企业离退休人员按时足额领到基本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率达到100%。
社会福利事业继续发展。年末全省城镇社会福利机构713个,床位15891张。全省城镇社区服务设施达5653处,其中社区服务中心605个。全省建立农村社会保障服务网络的乡镇数达587个,覆盖率达62.0%。全省城市有20.5万人、农村有75.3万人享受到最低生活保障救助,比上年分别增加1.1万人和58.8万人。全年销售社会福利彩票2.13亿元,筹集社会福利资金0.74亿元,接受社会捐赠255.20万元。
注: 1、本公报未包括金门县和连江县的马祖列岛。
2、本公报所列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3、本公报福建省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4、按照国家要求,从2004年1月起,全国各省(市、区)GDP的中文名称统一更改为“某省(市、区)生产总值”。如我省的GDP中文名称改为“福建省生产总值”。
附表一:
2004年各类价格比上年上涨幅度(%)
居民消费价格 104.0
其中:城 市 103.8
农 村 104.3
其中:食品 109.9
粮 食 125.7
油 脂 115.5
肉禽及其制品 115.1
蛋 124.0
水产品 107.2
菜类 104.8
烟酒及用品 101.1
衣着 97.6
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 98.6
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 97.7
交通和通讯 97.6
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 103.5
居住 104.2
农业生产资料零售价格 112.5
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 113.3
工业品出厂价格 102.6
固定资产投资价格 103.4
附表二:
主要农产品产量
2004年 比上年增长%
粮 食 736.45万吨 3.3
油 料 27.82万吨 6.9
其中:花 生 25.88万吨 6.7
甘 蔗 101.57万吨 -14.0
烤 烟 11.31万吨 11.6
食用菌 52.01万吨 6.1
笋 干 14.36万吨 -4.9
茶 叶 16.44万吨 9.4
水果(不含果用瓜) 468.90万吨 6.2
猪牛羊肉 148.29万吨 7.1
其中:猪 肉 143.66万吨 7.0
牛 奶 20.80万吨 8.4
禽 蛋 43.44万吨 2.5
水产品 591.21万吨 3.2
其中:淡水 67.94万吨 4.7
海水 523.27万吨 3.0
附表三: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2004年 比上年增长%
原煤 1076.05万吨 23.9
纱 54.46万吨 40.4
布 10.78亿米 34.0
化学纤维 71.47万吨 12.3
糖 13.89万吨 47.3
原盐 46.00万吨 12.2
卷烟 573.04亿支 6.3
啤酒 145174.80万升 8.3
罐头 63.31万吨 18.7
新闻纸 36.28万吨 6.1
塑料制品 83.09万吨 21.9
微型电子计算机 295.02万部 21.9
彩色显象管 1686.50万只 11.2
显示器 2233.77万台 41.2
彩色电视机 284.61万台 12.6
黑白电视机 25.05万台 -8.1
传真机 15.89万台 0
发电量 659.64亿千瓦小时 8.0
汽油 108.65万吨 5.0
柴油 168.13万吨 14.1
生铁 305.97万吨 43.4
粗钢 319.20万吨 23.5
钢材 568.40万吨 21.2
人造板 217.72万立方米 52.4
水泥 2245.34万吨 7.8
平板玻璃 536.53万重量箱 4.8
硫酸 44.18万吨 8.3
纯碱 18.29万吨 13.0
烧碱 24.88万吨 0.9
化肥 60.27万吨 5.1
化学农药 1.44万吨 75.1
汽车 5.85万辆 -32.6
其中,家用轿车 2.79万辆 -21.7
农用运输机械 5260辆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