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综 合
国民经济呈现快速增长态势。2002年全省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45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5%。增幅同比加快1.7个百分点,是1998年以来首次出现两位数增长,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5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36亿元,增长4.4%;第二产业增加值938亿元,增长18.3%;第三产业增加值976亿元,增长6.9%。经济结构调整取得积极成效,国内生产总值中三次产业比例由上年的23.3:36.2:40.5调整为21.9:38.3:39.8。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5828元,比上年增加607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9.5%;全社会劳动生产率11676.4元/人,比上年提高10.4%。公有制经济在改革开放中稳定发展,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和脱困成果进一步巩固,混合所有制经济和民营经济快速发展。全省个体业户和私营企业63.8万户,比上年增加3.3万户,增长5.5%;城乡私营企业从业人员和个体劳动者214.2万人,比上年增加19万人,增长9.7%。
市场价格稳中略升。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0.1%,比上年上涨0.1%,其中:服务项目价格上升2.9%,消费品价格下降1.0%。分类别看,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价格升幅最大,同比上升2.2%;其次为居住类、交通通讯类,分别上升0.8%和0.2%。全年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为100.2%,比上年上升0.2%,其中,燃料类、书报杂志类、首饰类和食品类价格分别上升4.7%、2.8%、2.7%和1.6%;而机电产品类和家用电器类价格则分别下降4.9%和4.0%。
财政收入继续增长。全省财政总收入234.4亿元,比上年增长 17.1%,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40.5亿元,增长15.1%。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产业结构层次不高,工业化水平较低,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农民收入增幅不大,农村市场不够活跃,就业和再就业压力依然较大。
二、农 业
农业生产稳定增长。全省农业总产值82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4.0%。农作物种植结构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进一步加快调整步伐,大力推进品种、品质和布局的优化,全年粮食播种面积3188.0千公顷,比上年调减77.2千公顷,其中早稻1110.5千公顷,减少1.5%。优质稻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其中优质早稻808.9千公顷,比上年增加55.9千公顷,增长7.4%;高档优质晚稻453.2千公顷,比上年增加70.3千公顷,增长18.3%。主要农产品产量有升有降,全年粮食总产量1549.5万吨,下降3.2%,其中早稻产量535万吨,下降5.9%;油料总产量82.4万吨,下降9.0%,其中油菜籽产量38.4万吨,减少17.2%;棉花产量6.7万吨,下降16.9%;苎麻产量1.3万吨,下降2.3%;烟叶产量2.0万吨,增长0.3%;水果产量65.2万吨,增长13.0%;糖料产量130.8万吨,增长5.8%。
林业生产加快发展。全省各地把培育和保护森林资源放在首位,进一步加快了植树造林、国土绿化和低产林改造的步伐,森林面积扩大,覆盖率提高,林木蓄积量增加,主要林产品产量增长较多。全年完成造林面积162.3千公顷,比上年增长3.4倍;森林覆盖率高达59.7%,位居全国第二位。
畜牧业生产平稳发展。全年全省生猪出栏1955.4万头,比上年增长0.3%;牛出栏67.1万头,增长12.5%;家禽出笼2.9亿羽,增长4.7%;牛奶产量7.9万吨,增长32.8%;鲜蛋产量35.4万吨,增长5.1%;肉类总产量196.72万吨,增长1.9%。
渔业生产稳步增长。全省水产品总产量达138.2万吨,比上年增加5.9万吨,增长4.3%,其中特种水产品增长15.0%。
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继续加强,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机械化程度稳步提高。年末全省农业机械总动力达1111.8万千瓦,比上年增长11.0%,其中:农用排灌动力机械263.9万千瓦,增长5.0%;联合收割机达0.25万台,增长55.6%;农机总值83.1亿元,增长29.4%;农用运输车8.16万辆,增长4.2%。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112.4万吨,增长2.5%;农村用电量36.3亿千瓦小时,增长5.1%。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全年全省完成全部工业增加值692亿元,比上年增长16.3%。其中,国有及产品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以下简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360.29亿元,增长 16.1%。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国有企业增加值168.24亿元,增长9.2%;集体企业16.67亿元,增长8.1%;股份制企业92.80亿元,增长20.4%;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36.59亿元,增长25.2%。分轻重工业看,全年轻工业增加值128.68亿元,增长12.0%;重工业增加值231.61亿元,增长18.4%。产销衔接状况保持良好,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98.07%,比上年上升0.38个百分点,是近五年来的最好水平。
工业产品结构继续调整和优化。冶金、建材、汽车、家电、纺织、化工等行业受国家扩大内需的政策影响,市场销售形势好,产品产量均有大幅增长,其中:汽车增长30.1% ,十种有色金属增长5.4%,生铁增长33.9%,钢和钢材分别增长37.1%和41.5%,水泥增长24.9%,彩色电视机增长48.8%,白酒增长0.9%,乳制品增长28.8%,罐头增长16.8%,卷烟增长2.5%,布增长14.2%,纱增长40.7%,化学原料药增长96.9%。原煤由于实施国家关井压产的政策,产量比上年下降15.9%。
工业经济效益不断改善。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实现利润21.38亿元,同比增长32.1%,是1997年以来全省工业企业利润首次超过20亿元大关,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13.01亿元,增长31.2%。分行业看,烟草、钢铁、医药、汽车四大行业累计实现利润14.53亿元,占全省工业利润总额的2/3,对改善工业效益的贡献最大。全年累计实现利税105.21亿元,增长16.4%。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91.5%,比上年提高7.0个百分点,为近5年来最高。全省工业加大扭亏力度,亏损面、亏损企业亏损额有所下降。全省工业企业亏损面为30.9%,比上年下降0.3个百分点,比年初下降4.8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额16.39亿元,同比下降4.9%,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减亏6.1%;股份合作企业减亏25.7%,外商及港澳台商企业减亏11.1%。
建筑业生产发展加快,经济效益继续提高。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246.0亿元,比上年增长24.6%。全省资质等级四级及以上的建筑业企业完成总产值202.12亿元,增长54.7%;实现利润1.8亿元,比上年增长1.6倍;实现税金8.2亿元,增长74.1%。承接施工的单位工程个数14464 个,比上年增加2550个,其中招标承包工程7761个,占全部施工工程个数的53.7%,比上年提高3.7个百分点。施工房屋面积3149.5万平方米,增长24.6%;竣工房屋建筑面积1650.8万平方米,增长11.1%;实现利税10.0亿元,增长85.2%。施工项目招标投标推行面进一步扩大,全年招标投标推行面为66.3%,比上年提高6.5个百分点。
地质矿产勘查工作取得新的进展。全年共安排地质勘查项目14项,完成钻探工作量2060米,新增查明资源储量矿产1种,完成货币工作量2.85亿元,比上年增长28.0%。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迅猛增长。随着我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和工业化、城市化步伐的加快,投资需求已成为我省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全年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25亿元,比上年增长40.0%。全省国有及其他经济类型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11.55亿元,比上年增长47.2%,其中:基本建设投资347.53亿元,增长47.9%;更新改造投资133.41亿元,增长29.4%;房地产开发投资95.37亿元,增长73.7%;其它投资35.23亿元,增长57.3%。
投资结构不断改善。全省固定资产投资结构继续优化,工业投资稳步增长,交通投资大幅度上扬,城市建设投资成效显著,教育文化投资继续保持较高增幅。在国有及其他经济类型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18.23亿元,比上年增长8.5%;第二产业投资181.33亿元,增长46.6%,其中轻工业投资27.39亿元,增长2.8倍;纺织工业投资10.17亿元,增长4.1倍;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投资9.59亿元,增长5.0倍;机械工业投资15.17亿元,增长1.1倍;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投资14.61亿元,增长25.6%;第三产业投资411.99亿元,增长49.9%,其中交通运输业完成投资129.62亿元,增长71.0%,社会服务业投资43.43亿元,增长79.4%,教育文化艺术投资21.38亿元,增长90.0%。
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强劲,商品房购销两旺。全年全省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95.37亿元,比上年增长73.7%。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392.73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5.2%,实现销售收入39.28亿元,增长18.7%,其中个人购房面积为378.68万平方米,增长28.5%,占商品房销售总量的96.4%。
重点项目建设成效显著。全年共安排省重点建设项目62项,其中省重点基本建设项目52项,累计完成投资119.0亿元。柘林水电站扩建2号机组、九江电厂三期1号机组、中国联通CDMA一期工程及二级传输干线三期工程、南昌麦园垃圾卫生填埋场二期工程、九江电厂三期送出工程、沪瑞高速公路梨温段等9个项目顺利建成。京福高速公路温沙段、沪瑞高速公路昌金段、南昌至峡岭二级公路、井冈山机场、廖坊水利枢纽、三峡输变电工程、南昌青云水厂三期、中国联通综合通信枢纽楼等22个重大项目按期开工。
全省基本建设和更新改造投资新增加的主要生产能力:发电机组容量47万千瓦,11万伏及以上变电设备能力79万千伏安,输电线路长度222.82公里;本地电话交换机容量86.1万门,长途电话交换机容量0.4万路端;新建公路416公里,其中高速公路245公里,改建公路1900公里;城市自来水日供水能力15万吨,生活垃圾无害化日处理能力400万吨,园林绿化面积300公顷,城市道路扩建长度120公里,排水管道长度150公里。
五、国内贸易
全省消费品市场稳中见旺。消费热点主要集中于交通、通信和住房等领域,假日消费正在成为新的亮点。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32.71亿元,增长9.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9%。“春节”、“五一”、“十一”三个长假所在的各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增长9.0%、9.7%和10.9%。
分城乡看,城市消费品市场需求相对活跃,累计实现零售额406.22亿元,增长10.1%;农村市场(县及县以下)需求比较稳定,实现零售额426.49亿元,增长8.1%,增幅比城市低2.0个百分点。
从行业看,餐饮业实现零售额75.04亿元,增长12.2%,增幅高居各行业之首;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零售额520.84亿元,增长10.4%;制造业、农业生产者完成零售额53.38亿元和158.06亿元,分别增长5.5%和7.0%。
消费结构升级换代,消费档次明显提高。在全省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中,通讯器材类、家具类、汽车类商品零售额增幅较大,全年分别增长2.0倍、8.6倍和3.8倍。轿车正在逐步走向家庭,城市手机向普及化迈进,商品房热销带动家具及建筑装潢材料销售活跃,家用电器类商品中摄像机、高档音响、大屏幕彩电等高科技产品倍受青睐。
随着市场的进一步开放,省外和境外资金逐渐进入我省流通领域,各种超市、连锁、配送等新兴业态发展迅速,给商业企业经营和管理带来新的理念,优胜劣汰机制明显增强,市场建设步伐日渐加快。年末全省各类商品交易市场达2522个,全年成交额495亿元,其中年成交额在亿元以上的商品交易市场有55个,成交额达348亿元,占全部成交额的70.3%。
六、对外经济
我省积极应对入世挑战,全力推进大开放主战略,努力开拓出口市场,调整出口产品结构,对外贸易由降转升,出口形势呈现逐月好转的局面。全年全省海关进出口额16.9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0.7%,其中:出口额10.52亿美元,增长1.3%;进口额6.43亿美元,上升30.6%。
通过不断拓宽招商引资渠道,在加快与全球经济对接及与沿海地区互动中进一步拓宽了发展空间,全省利用外资保持着强劲的增长态势。全年合同引进境外、国外资金15.34亿美元,同比增长1.9倍;实际利用境外、国外资金12.47亿美元,增长1.3倍,其中:外商直接投资10.87亿美元,增长1.7倍;新批外商投资项目591个,增长91.3%;新批外商投资企业511个,增长81.9%。实际利用省外资金426亿元,同比增长1.3倍。
全年全省新登记注册的“三资”企业511家,其中外商独资企业324家。年末实有“三资”企业2478家。全年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和设计咨询新签合同金额8449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0%;实际完成营业额13477万美元,增长1.0%。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发展迅速,运输能力显著增强。网络结构进一步朝着适应市场需求的方向调整。全年完成货物周转量802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7.5%。其中:铁路增长7.9%,公路增长6.6%,水运增长4.0%。完成旅客周转量533亿人公里,增长10.8%。其中:铁路增长14.4%,公路增长4.5%。
邮电通信业继续快速发展,新型通讯业务不断涌现。全省邮电业务总量完成118亿元,比上年增长31.8%,其中:邮政业务总量12亿元,增长9.1%;电信业务总量106亿元,增长37.7%。住宅电话发展迅速,全年新增局用交换机64万门,总容量达到535万门。年末全省市内住宅电话用户260万户,比上年末增加37万户;移动电话全年新增用户103万户。计算机互联网用户达到117万户,增加52万户。全省电话普及率达22.6部/百人。邮电通信服务质量有了较大提高。
旅游业保持较快增长。全年全省国内旅游人数3269.5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2.7%;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85.14亿元,同比增长19.0%。全年接待国际旅游者共计24.0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2.7%;全年旅游创汇收入7162万美元,增长1.9%。
八、金融和保险业
金融形势保持稳定。年末,全省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为2707.37亿元,比上年末增加420.26亿元,增长18.4%,其中:企业存款余额为 702.32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04.07亿元,增长17.4%;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1706.63亿元,比上年末增加277.11亿元,增长19.4%。全省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2130.76亿元,比上年末增加244.04亿元,增长 12.9%,其中短期贷款余额为1360.41亿元,增长7.3%;中长期贷款余额为628.44亿元,增长22.4%。全年金融机构现金收入7016.01亿元,增长21.2%,金融机构现金支出6827.28亿元,增长22.0%,收支相抵,净回笼货币188.74亿元,与上年基本持平。
保险事业继续发展。全年全省保费收入47.28亿元,增长40.5%,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3.31亿元,增长11.6%;人身险保费收入33.97亿元,增长56.3%。全年支付各类赔款总额12.82亿元,比上年增长12.3%,其中:财产险赔款金额6.82亿元,增长18.6%;人身险短期赔款和给付金额6.0亿元,增长5.8%。参加社会保险职工人数增加,年末全省已有339.8万名在职职工和离退休人员参加了社会养老保险,比上年增加5.1万人。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队伍不断壮大。全省拥有省级重点试验室16个,省部共建实验室1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2个。全省地方国有单位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共68.8万人。
科技活动日渐活跃。全年技术贸易机构发展到634个,签订各类技术合同2899项,成交额6.3亿元,比上年增长0.3%。全年共安排省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552项,省级科技三项费用支出4258万元,其中:科技重点研究支出1026万元,占24.1%;科技产业化及环境建设支出1772万元,占41.6%;基础研究与人才培养支出350万元,占8.2%;科研基地与科技条件建设支出200万元,占4.7%;各类科技专项支出910万元,占21.4%。
科研成果层出不穷,整体科技实力进一步增强。全年全省获国家级科技进步奖3项,比上年增加2项。专利工作取得新成绩,全省三种专利申请2037项,比上年增长14.6%。专利授权数为1044项,增长4.5%,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占总量的19.2%,比上年增长43.2%,比全国平均增幅高16.3百分点。
科学技术对我省经济发展的贡献程度逐渐加大,社会科学研究取得一批成果, 部分已被有关部门采纳,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高等教育发展加快,全年全省招收研究生1796人,比上年增加446人,在校研究生4123人,增加1151人;普通高等学校招收学生104618人,增加28581人,在校学生266251人,增加69796人,毕业生35047人,增加7445人。中等教育继续发展。普通中等专业学校在校学生152087人,增加1051人;职业高中在校学生116902人,相当于普通中学高中阶段在校学生总数的19.17%。普及义务教育有新进展。全省普通中学初中在校学生228.42万人;小学在校学生396.69万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8.52%。在托儿童57.48万人。成人教育取得新成绩。成人高等学校在校学生14.31万人;成人中等专业学校在校学生1.59万人。全年参加高、中等教育自学考试的人员达339422人,获得单科合格证287638科次数,获得本科、大专毕业证书的分别为3320人和10234人。全年共扫除文盲102871人。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健康繁荣。年末全省共有各类艺术表演团体78个,文化馆、群艺馆113个,公共图书馆104个,博物馆83个。全省共有无线广播电台10座,中短波广播发射台15座,广播人口覆盖率91.92%,比上年增加1.85个百分点;电视台12座,电视发射台和转播台534座,电视人口覆盖率94.11%,比上年增加1.0个百分点。全年共出版各种图书、杂志、报纸2443种,共印报纸51648万份,分别比上年增加95种和5809万份。坚持以“五个一工程”为龙头,推动精神文明产品生产,一批优秀文艺、广播影视作品在国内外获奖,其中:获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奖金奖2个,银奖2个;获文化部举办的全国地方戏曲精品折子戏二等奖1个,三等奖1个。
卫生事业不断进步。年末全省共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9419个(包括个体机构),比上年增加1825个,其中:医院570个,农村卫生院1576个,疗养院12个,门诊部37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14个,妇幼保健院120个,诊所、卫生保健所、医务室6736个。各类卫生技术人员11.45万人,其中:医生4.68万人,注册护士3.49万人;在农村,有乡村医生19585人,卫生员972人。
体育事业继续发展。全年我省体育健儿在国际和国内的重大比赛中,奋勇拼搏,共获得36枚金牌、23枚银牌和22枚铜牌,其中金牌、铜牌分别比上年增加8枚和2枚。成功举办了江西省第十届运动会,共有6028名运动员参加比赛。群众体育运动进一步普及,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数约占全部人口的31%。全年共发行体育彩票1.68亿元,其中,发行足球彩票4571.9万元,共筹集资金5880.1万元,比上年增长47.4%。
十一、环境保护
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加大,环保事业发展加快。年末全省环境保护系统共有职工3617人,省、市、县级环境监测站80个,完成环境污染治理项目134个,环境污染治理项目投资额1.02亿元。在全省对空气质量进行监测的11个城市中,有6个城市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占监测城市数的54.5%;有3个城市达到三级标准,占监测城市数的27.2%。在全省进行监测的14个城市中,建成了29个环境噪声达标区,面积达205.4平方公里。全省建成了48个烟尘控制区,面积达381.6平方公里;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为3.9%,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
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继续得到重视。全省已批准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含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地区)26个,面积达6180029公顷,比上年增长14.4%;建成国家级、省级自然保护区20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个,省级自然保护区16个;自然保护区面积757198公顷,占全省国土面积的4.5%,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总量低速增长。根据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统计,年末全省总人口为4222.43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359.62万人,占32.2%;乡村人口2862.81万人,占67.8%。全省男性人口为2181.31万人,女性为2041.12万人。0—14岁人口比重为24.72%,15—64岁人口比重为68.77%,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为6.51%,老年人口达到274.88万人。全年全省出生人口61.97万人,出生率为14.74‰;死亡人口25.31万人,死亡率为6.02‰;全年净增人口36.66万人,自然增长率为8.72‰,与上年相比,下降0.66个千分点。
城镇居民收入水平继续提高。由于提高了离退休人员、下岗职工、失业人员和城镇贫困人口保障水平,增加了机关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工资和补贴,使城镇居民收入水平明显提高。全省城镇居民平均每人年可支配收入达6336元,比上年增长15.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4.8%。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334元,比上年增长4.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4.4%。全年全省在岗职工平均工资9262元,比上年增加1236元,增长15.4%。
劳动领域改革步伐加快,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稳步推进。年末全省就业人员2130.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64.7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553.2万人,增加39.5万人;全省国有企业下岗职工人数30.1万人,比上年末减少4.3万人,下降12.5%。据劳动部门统计,年末城镇人口登记失业率为3.4%,处于调控指标以内;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率31.0%。“两个确保”继续得到落实,99.4%进入再就业服务中心的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得到保障,企业离退休人员都按时足额领到基本养老金,当期发放率100%,社会化发放率99.7%。
社会福利事业成效显著。年末全省有社会福利事业单位2518个,收养人数5.8万人,提供床位7.4万张,城乡各种社会救济对象得到国家定期定量救济的达17.1万人,临时救济困难户达44.4万人次。全省各县(市)已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省城镇建立各种社区服务设施1868 个,城乡居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人数达118.3万人,比上年增加50.9万人。全年通过销售社会福利彩票筹集社会福利资金1.1亿元,接收社会捐赠款5809万元。
注: (1)本公报所列各项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
(2)公报中所列国内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指标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国内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主要包括劳动者报酬、利润、税金和固定资产折旧等价值,不包括能源、原材料等各种中间消耗价值。表示一年内生产的可用于社会最终消费的物质产品和服务价值的总和。
(4)个别数字与年初的快报数略有差距,以正式公报数为准。
(5)就业人员数据根据人口和劳动力调查资料整理。
(6)私营、个体户资料为工商部门登记数。
附表1:2002年工农业主要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 计量单位 | 绝对数 | 比上年增长% |
农产品产量 粮食 棉花 油料 甘蔗 苎麻 烤烟 茶叶 水果 肉类 其中:猪牛羊肉 牛奶 蚕茧 水产品产量 二、工业产品产量 纱 布 机制纸 白酒 啤酒 卷烟 彩色电视机 家用电冰箱 原煤 原油加工量 发电量 钢 成品钢材 生铁 木材 水泥 硫酸 烧碱 农用化肥(折纯) 交流电动机 工业锅炉 金属切削机床 汽车 小型拖拉机 | 万 吨 万 吨 万 吨 万 吨 万 吨 万 吨 万 吨 万 吨 万 吨 万 吨 万 吨 万 吨 万 吨 万 吨 亿 米 万 吨 万 吨 万 吨 万 箱 万 部 万 台 万 吨 万 吨 亿千瓦时 万 吨 万 吨 万 吨 万立方米 万 吨 万 吨 万 吨 万 吨 万千瓦 蒸发量吨 台 万 辆 万 台 | 1549.5 6.69 82.42 130.85 1.27 1.72 1.32 65.23 196.72 156.79 7.87 0.69 138.20 11.21 2.05 20.60 9.27 40.61 55.95 44.86 37.95 1375.04 296.87 247.99 548.21 531.64 453.04 62.49 1966 78.95 18.87 55.96 93.06 770.30 3281 20.75 0.47 | -3.1 -16.9 -9.0 5.8 -2.3 3.6 -4.0 13.0 1.5 0.8 32.8 50.4 4.3 40.7 14.2 7.8 0.9 -1.5 2.5 48.8 12.1 -15.9 -0.04 14.7 37.1 41.5 33.9 -13.2 24.9 -10.0 1.2 19.4 32.0 -13.8 7.7 30.1 19.9 |
附表2:市场价格变动情况
类 别 | 指数(上年=100) | |
2001 | 2002 | |
1、居民消费价格 其中:城市 农村 其中:食品 粮食 肉禽及其制品 油脂类 蛋类 水产品 菜类 衣着 家庭设备及用品 医疗保健用品 交通和通讯用品 娱乐教育文化用品 居住 服务项目 2、商品零售价格 其中:城市 农村 3、农业生产资料零售价格 4、工业品出厂价格 5、固定资产投资价格 | 99.5 99.8 99.2 98.0 94.6 99.9 90.5 102.4 95.7 92.9 98.4 97.1 100.5 101.4 103.0 99.9 104.5 98.4 98.3 98.4 99.6 98.1 98.9 | 100.1 100.2 99.9 99.7 97.8 98.3 99.3 104.0 94.9 105.5 98.7 97.3 99.6 100.2 102.2 100.8 102.9 100.2 100.1 100.3 99.8 98.5 10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