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在线数据
x中国宏观月度数据
x中国宏观年度全国数据
x中国宏观年度分省数据
x中国城市统计数据
x中国县级统计数据
x中国行业月度数据
x中国行业年度数据
x中国行业年度数据--(1999-2002)
x中国区域图形数据
x世界经济统计数据
免费数据
4国民经济主要指标
4中国行业概况
4中国经济运行月度报告
委托咨询

◆您的位置:数据中心 > 财经资讯 > 正文
 
2002年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公报

http://data.acmr.com.cn  2003/3/24  浙江省统计局


    2002年,浙江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执行中央的各项方针政策,全面落实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的各项任务以及省委省政府的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不断扩大对外开放,积极推进各项改革,市场竞争优势得到发挥,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高,城乡人民生活继续提高,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 
   
  一、综     合 
   
  2002年,全省国民经济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初步测算,全省实现国内生产总值767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80亿元,增长3.3%;第二产业增加值3925亿元,增长13.3%;第三产业增加值3065亿元,增长13.4%。第一、二、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由上年的9.8:51.8:38.4变为8.8:51.2:40.0 ,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首次达到40%。国内生产总值构成中,公有制经济增加值为3605亿元,占GDP的比重为47%,比上年下降1.6个百分点;非公有制增加值为4065亿元,占GDP的比重为53%,比上年上升1.6个百分点,其中个私经济增加值为3450亿元,占GDP的比重为45%,比上年上升1.6个百分点。全省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16570元,比上年增长11.7%。 
   
  二、农     业 
   
  2002年,全省各地继续以效益农业为中心,积极发展特色优势农产品,进一步巩固和深化粮食购销市场,农业生产在结构调整中平稳发展。 

  种植业结构进一步调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继续调减,但减幅趋缓。2002年全省粮食播种面积为1659千公顷,总产量为942.3万吨,分别比上年下降11.5%和10.7%。蔬菜、药材、花卉等效益较好的经济作物生产形势较好。全年蔬菜播种面积为697千公顷,比上年增长11%;药材播种面积22.6千公顷,比上年增长14.6%;花卉苗木种植面积64.2千公顷,比上年增长89.2%。油料、棉花生产下降。全年油料播种面积为289千公顷,产量为47万吨,分别比上年下降5.7%和19.3%。棉花播种面积18.7千公顷,产量为2.2万吨,分别比上年下降32.3%和29.1%。粮经比例渐趋合理,由上年的59:41调整到54:46。 

  林业生产朝着生态公益林、经济林方向发展。全年完成造林面积20.9千公顷,幼林抚育作业面积132.2千公顷;封山育林面积978.4千公顷,其中本年新封面积117.7千公顷。森林覆盖率为59.4%。 

  畜牧业、渔业生产稳步发展。全年肉类总产量达147.8万吨,比上年增长8.6%;牛奶产量22.2万吨,比上年增长25.9%;全年水产品产量为480.7万吨,增1.7%,其中,渔业养殖增长较快,比上年增长9.2%,捕捞产量下降1.4%。 

  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2002年,全省农田有效灌溉面积1406千公顷,旱涝保收面积1035.8千公顷。年末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2053.2万千瓦,比上年末增长1.8%;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91.9万吨,比上年增长1.8%;农村用电量341.1亿千瓦小时,增长19.6%。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较快增长。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3524亿元,比上年增长13.5%。其中国有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以下简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2356.5亿元,增长19.0%,增幅为1998以来最高。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438.4亿元,增长13.0%。 

  工业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2002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技术改造投资额达445.5亿元,比上年增长43.2%。高新技术产业进一步发展,新产品生产快速增长。全年规模以上高技术产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99.6亿元,比上年增长21.6%,比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幅高2.6个百分点。国家级和省级新产品产值达939.4亿元,比上年增长37.0%;新产品产值率为9.5%,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 

  工业经济效益进一步提高。列入省考核的十一项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202.7,比上年提高8.2点。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利税1037.6亿元,增长22%,其中利润589.2亿元,增长24.4%。 

  建筑业生产持续发展。全年建筑业完成增加值401亿元,比上年增长11.4%。全省四级及以上建筑施工企业施工单位工程中实行投标承包的工程个数为4.1万个,投标承包面达57.0%,比上年提高4.9个百分点;实现利润53.7亿元,增长49.6%;税金总额67.4亿元,增长31.2%。施工面积27216.8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6391.1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11854.2万平方米,增加2632.9万平方米。 

  地质勘查工作卓有成效。2002年,全省地质环境监测站9个,安排地质勘查项目62项,地质系统完成机械岩心钻探工作量8723  米,新查明矿产地6处。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业 
   
  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2002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458亿元,比上年增长24.9%。其中,国有及其他经济类型投资2297 亿元,增长22.2%。非国有投资呈现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2002年非国有投资达2316亿元,比上年增长33.2%。 

  在国有及其他经济类型投资中,基本建设投资1181亿元,比上年增长20.5%;更新改造投资360亿元,增长12.9%;房地产开发投资724亿元,增长35.1%。全年国有及其他经济类型基本建设和更新改造投资施工项目8874个,比上年增加558个;新开工项目5426个,增加187个;年末在建的基本建设和更新改造项目计划总投资5358亿元,比上年增长22.7%。 

  投资结构继续改善,第三产业投资迅猛发展。在基本建设和更新改造投资中,第一、二、三产业分别投资50.9亿元、521.4亿元、968.5亿元,与上年相比,分别增长1.5% 26.2%、15.9%,占基建和更改投资的比重分别为3.3%、33.8%和62.9%。 

  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2002年全省基本建设和更新改造投资中,基础设施投资863.2亿元,比上年增长6.8%。其中,水利业投资44.7 亿元,下降3.3%;电力工业投资185.4亿元,下降2.5%;邮电通信业投资98.0亿元,下降36.7%;交通运输业投资222.9亿元,增长3.9%;城市公用事业投资312.2亿元,增长54.1%。 

  重点建设项目进展顺利,投资成效明显。杭金衢、甬台温、乍嘉苏等高速公路纷纷开通,"四小时交通圈"如期实现,萧甬铁路复线全线贯通。 

  全省国有及其他经济类型建成投产项目4479个,其中,基本建设项目2301个,更新改造项目2045个,项目建成投产率为48.8%;新增固定资产996.7亿元,新增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为43.4%。 

  房地产开发投资继续快速增长。2002年全省房地产开发投资达724.4亿元,占同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20.9%,比上年增长35.1%。房地产施工面积6242.6万平方米,增长43.7%;竣工面积2550.8万平方米,增长27.3%;销售面积2111.4万平方米,增长21.6%。其中商品住宅销售1792.5万平方米,增长20.3%。个人购房比例继续提高,在商品房销售中,个人购房比重达96.4%,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 
   
  五、国内贸易和市场价格 
   
  消费品市场销售稳定增长。2002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2878亿元,比上年增长12.6%。其中,城市消费品零售额1651亿元,增长15.0%;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1227亿元,增长9.5%。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2022亿元,增长12.8%;餐饮业零售额309亿元,增长23.6%;其他行业零售额546亿元,增长6.5%。在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个私经济零售额为1869亿元,增长14.9%,所占比重达65%。 

  商品交易市场成交活跃。2002年末,全省有各类商品交易市场4193个,实现成交额4997亿元,比上年增长7.4%。其中成交额超亿元的市场457个,超10亿元的市场77个,超百亿元的市场6个。 

  市场价格基本保持稳定。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99.1,其中城市98.8,农村99.3。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为96.9;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为97.5;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为100.5;房屋销售价格指数为111.3。 
   
  六、对外经济 
   
  进出口持续快速发展。全年进出口总额达42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7.9%。其中出口总额294亿美元,增长28.0%;进口总额125亿美元,增长27.7%。 

  利用外资快速增长。2002年协议利用外资72.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0.5%,其中批准外商直接投资企业3364个,合同外资67.9亿美元,分别增长45.6%和35.4%;实际利用外资4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9%,其中外商直接投资实际到位31.6亿美元,增长42.9%。 

  对外经济技术合作领域不断扩大。全年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和设计咨询新签合同金额12.8亿美元,增长1.3倍;完成营业额10.5亿美元,增长56.7%。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业 
   
  交通邮电业保持迅猛增长。全年完成交通邮电业增加值585.1亿元,比上年增长13.3%。 

  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358亿元,比上年增长27.9%。净增本地固定电话用户260万户,其中净增市话用户167万户,农话用户93万户,年末城乡固定电话用户达1382万户,年末移动电话用户达1473万户,比上年末增长35.1%。包括移动电话的电话普及率由上年末的62.3部/百人提高到76.5部/百人。数据通信基础业务用户3.8万户,比上年末下降2.3%;互联网用户321万户,比上年末增长55.8%。 

  旅游事业持续发展。全年接待国内旅游者802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6.3%;国内旅游收入633.8亿元,增长19.8%。全年接待境外入境人数204.1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9%。其中外国人121.1万人次,增长48%;香港、澳门和台湾同胞83万人次,增长27.6%。国际旅游外汇收入9.3亿美元,增长31.5%。全省边防口岸出境人数38万人次,比上年增长77.2%,其中因私出境人数8.5万人次,增长53.9%。 
   
  八、金融、证券和保险业 
   
  金融机构存贷款稳定增加。年末全省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 11242.8亿元,比上年末增加2434.3亿元,其中银行存款余额增加2134.7亿元;各项贷款余额8612.8亿元,比上年末增加 2102.3亿元,其中银行贷款余额增加1857.8亿元。在全省金融机构新增存款余额中,企业存款余额增加934亿元;在新增贷款余额中,短期贷款余额增加1147.4亿元,中长期贷款余额增加709.1亿元。年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5233.7亿元,比上年末增加970.4亿元。 

  证券市场继续发展。截止2002年末,全省共有上市公司63家,64只股票在境内外上市,其中A股56只,B股3只,H股5只。通过首次发行股票共募集资金215.8亿元,增发股票和配股共募集资金121亿元,累计募集资金336.8亿元。其中2002年,全省有5家公司实现首次公开发行A股股票上市,募集资金11.3亿元;有4家上市公司通过增配股,募集资金10.6亿元;有2家公司实现首次公开发行H股股票上市,募集资金1.6亿港币。 

  保险事业快速发展。全年保险机构保费收入210.4亿元,比上年增长35.8%。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61.5亿元,寿险保费收入148.9亿元。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46亿元,其中财产险29.4亿元,寿险给付16.6亿元。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继续完善,科技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2002年,全省拥有县及县以上国有独立研究开发机构229个,高等院校办科研机构416个,工业企业和其它单位办科研机构近2000个,其中省级以上技术中心和高新技术研发中心172个。各类科研机构从事科技活动人员近6万人。年末全省地方国有企事业单位共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76.1万人,其中高、中级职称人员29.3万人。目前,浙江科技综合实力在全国各省市中居第7位。 

  科技研究和技术开发成果喜人。全年经省科技厅受理的科技成果登记数902项,评出省科技进步奖299项。全年受理国内专利申请17273件,授权专利10478件,分别比上年增长34.65%和26.06%。全省经认定登记的技术合同38400项,技术合同成交金额38.9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3.9%和23%。 

  科技投入大幅度增加。2002年,全省全社会科技活动经费投入达150亿元,比上年增长20%,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由上年的 1.85%提高到2.0%。地方财政科技投入超过22.2亿元,比上年增长21.9%。全年科技机构、高等院校和大中型工业企业等单位用于科技活动的经费内部支出为70亿元,比上年增长25%。其中用于研究与发展经费支出28亿元,增长27%。 

  民营科技迅速发展。2002年民营单位科技活动经费支出占全社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的比重达73%。民营科技企业成为全省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综合技术服务进一步完善提高。全年测绘部门完成各种比例尺地形图测图总数5.5万幅;年末有产品质量检测机构936个;已建省级社会公用计量标准10类2205项;《浙江农村经济信息网》发布信息总量160万条;卫星云图接收站点44个。 

  各级各类教育全面发展。2002年普通高校招收研究生6111人,比上年增长9.6%,毕业学生2645人;招收本、专科生15.25万人,比上年增长26.9%,毕业学生4.84万人;在校研究生16297人,本、专科生39.31万人,分别比上年增长23.1%和34.1%。2002年高考录取率达到73%,比上年提高4.7个百分点,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20%,比上年提高5个百分点。中等职业学校招收学生23.53万人,在校学生53.95万人,毕业学生13.78万人。 

  小学在校学生343.75万人,义务教育学龄人口入学率达99.99%。普通中学在校学生270.3万人,初中入学率为98.4%,初中毕业升高中段的比例为84.1%。 

  成人高等学历教育招收学生10.35万人,在校学生27.6万人,分别比上年增长6.1%和23.4%;成人中等专业学历教育招收学生2.62万人,在校学生6.23万人;全年扫除青壮年文盲2.3万人。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艺术、广播影视、新闻出版等各项事业较快发展。年末全省共有艺术表演团体79个,群艺(文化)馆、文化站1676个,公共图书馆83个,博物馆69个。广播电台12座,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6.25%。电视台12座,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7.31%。全省有线电视用户718.1万户。全省电影业机构数2072个,共放映 16.6万场,观众达602万人次,放映收入8382.5万元。全省共有13家出版社,出版图书5015种;公开发行报纸81种,总印数达21亿份;出版杂志222种,总印数8270亿册。年末全省共有综合档案馆95个,已开放各类档案8193全宗,110.1万卷(件)。 

  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年末全省共有卫生机构10528个,其中医院506个、卫生院2652个;病床床位11.9万张,其中医院、卫生院11.3万张;卫生技术人员16.2万人,其中医生7.4万人,护师、护士4.7万人。全省共有卫生防疫、防治机构136个,卫生技术人员0.36万人;妇幼保健所、站88个,卫生技术人员0.5万人。乡(镇)卫生院共有2482万个,床位2.12万张,卫生技术人员3.58万人。全省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84.1%,卫生厕所覆盖率达71.3%。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2002年我省体育健儿在国内外重大比赛中,共获得世界冠军11个,亚洲冠军21个,全国冠军79个。特别在2002年亚运会上获得21枚金牌、9枚银牌、6枚铜牌,平1项世界纪录,破5项亚运会纪录,取得了参加历届亚运会以来的最好成绩。全民健身活动进一步开展。全省经常参加体育健身的人口数达到人口总数的35%。全省体育彩票发行势头良好,2002年发行量达14.34亿元,比上年增加6.08亿元。 
   
  十一、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队伍继续加强,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2002年末全省环境保护机构331个,环保系统各类工作人员4398人;其中各级环境监测站84个,环境监测人员1711人。 

  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加大。目前全省有38个县(市)开展生态示范区建设,其中国家级生态示范区23个;已建成134个生态镇、乡(村)。全省各级自然保护区(含自然保护小区)达到46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7个;自然保护区面积16万公顷,占国土总面积的1.57%。省级以上森林公园67个。 

  "蓝天、碧水、绿色"三大工程已取得阶段性成果,确定的环境保护目标已基本完成。全省2.2万多家工业企业建成了污染治理设施,12项主要污染物的排放总量控制在国家规定指标内。2002年,全省污染物排放总量继续下降污染防治能力大幅提高,烟尘控制区面积提高到2324.1平方公里,增长64.7%;噪声达标区达到1023.5平方公里,增长34.6%。全省环境质量得到改善,有16个省控城市空气环境质量均达到国家二级标准。11市级城市19个主要饮用水源地89.5%的水源地水质良好。全省八大水系、运河和主要湖泊水质基本良好,有66.4%的河段水质达到或优于地面水环境质量的三类标准。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据抽样调查,年末全省常住人口4647万人,比上年增长0. 7%。其中,男性人口2356万人,女性人口2291万人,分别占总人口的50.7%和49.3%。全年全省出生人口46.2万人,出生率为9.98‰;死亡人口28.7万人,死亡率为6.19‰;全年全省净增人口33.5万人,自然增长率为3.79‰。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2002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716元,比上年实际增长13.4%。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940元,实际增长8.4%。全年在岗职工工资总额为625亿元,比上年增长8.0%;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8100元,实际增长12%。居民住房条件继续改善。年末城镇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21平方米,比上年末增加0.7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生活用房面积49.5平方米,增加1.7平方米。城乡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分别为37.9%和40.8%,城镇比上年上升1.6个百分点、农村降低0.8个百分点。 

  就业规模继续扩大。年末全省就业人员2835万人,比上年末增加38.4万人,增长1.4%。一产、二产、三产就业人员分别为978万人、927万人、930万人,其中一产下降1.1%,二产、三产分别增长2.8%和2.7%;城镇在岗职工344.9万人,下降2.0%,城镇私营和个体从业人员281万人,增长19%。年末国有企业下岗职工为0.25万人,比上年末减少1.1万人。年末全省有各级职业介绍机构1762个,全年通过多种途径使34万名城镇失业人员实现了就业。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2%。 

  社会保障进一步加强。年末全省参加失业保险人数为390万人,享受失业保险待遇人数为27.5万人;有568.4万职工和132.7万离退休人员参加了基本养老保险;有423.4万职工参加了基本医疗保险;工伤、生育保险年末参保职工分别达226万人和193.7万人。 

  社会福利事业继续发展。年末全省共有国有收养性单位129个,床位1.4万张,比上年末增长17.1%;收养0.9万人,增长10.6%。社会办收养性单位1808个,床位5.6万张,比上年末增长11.7%;收养4万人,增长11.9%。全省城镇有社区服务设施2.1万处,其中社区服务单位174个,增长28.9%。全年通过销售社会福利彩票筹集社会福利资金2.2亿元,接收社会捐赠款3.1亿元。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积极推进。年末全省共有最低生活保障对象40.6万人,其中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已保人数分别为5.6万人和35万人,全年支出最低生活保障资金2.0亿元。 
   
  注:(1)本公报所列各项数据为年度初步统计数据; 

   (2)公报中国内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按年平均常住人口口径计算。 


】【10322字】【13次】


相关资讯:
  • 2002年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公报(2003/2/12)
  • 2002年黑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3/2/20)
  • 2002年吉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3/2/25)
  • 2002年辽宁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3/1/27)
  • 2002年内蒙古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3/2/20)
  • 2002年山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公报(2003/2/27)
  • 2002年河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3/2/28)
  • 2002年天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3/2/28)
  • 2002年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3/2/9)
  • 中华人民共和国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3/2/28)

  •  集团首页 | 统计数据服务 | 行业分析与报告 | 市场研究与咨询服务 | 企业调查与营销服务 | 工作机会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1-2004 ACMR 北京华通人商用信息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5.5以上浏览器,分辨率800*600。
      京ICP证050875号 京ICP备05020597号 IP:18.219.25.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