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在线数据
x中国宏观月度数据
x中国宏观年度全国数据
x中国宏观年度分省数据
x中国城市统计数据
x中国县级统计数据
x中国行业月度数据
x中国行业年度数据
x中国行业年度数据--(1999-2002)
x中国区域图形数据
x世界经济统计数据
免费数据
4国民经济主要指标
4中国行业概况
4中国经济运行月度报告
委托咨询

◆您的位置:数据中心 > 财经资讯 > 正文
 
2003年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http://data.acmr.com.cn  2004/3/3  重庆市统计局


  2003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人民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抓住机遇,扎实工作,克服非典疫情、洪涝旱灾等困难,以及三峡断航的影响,全市国民经济保持了高速发展势头,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显著改善,社会事业有了新的进步,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主要经济指标创直辖以来新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局良好。

 

  一、综合

 

  国民经济快速增长。据初步核算,全年实现本市生产总值2250.11亿元,比上年增长11.4%,增幅高于上年1.1个百分点,是直辖以来增长速度最快的一年。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市人均生产总值8075元(972美元),比上年增加1041元(125美元)。

 

  生产总值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343.07亿元,比上年增长4.2%;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975.95亿元,增长15.9%;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931.09亿元,增长9.4%。国民经济中三次产业比例由上年的16.3:42.0:41.7调整为15.2:43.4:41.4,新型工业化促进了第二产业高速增长。

 

  三大经济区竞相发展。都市发达经济圈完成生产总值883.47亿元,比上年增长11.8%;渝西经济走廊完成688.40亿元,增长11.4%;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完成678.24亿元,增长10.9%

 

  市场物价稳步回升。全年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0.6,比上年价格总水平提高了0.6%。分类别看,食品、居住价格上涨较快,分别比上年提高了4.3%2.2%。其余各类价格均有下降,衣着价格下降5.8%,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价格下降4.5%,烟酒及用品价格下降1.8%,交通和通讯价格下降1.3%,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价格下降0.7%,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价格下降0.4%

 

  就业人数增加,结构有所变化。年末全市就业人员1726.36万人,比上年增加15.86万人,增长0.9%。其中,第一产业就业人员889.55万人,比上年减少2.1%,第二产业就业人员299.22万人,增长4.0%,第三产业就业人员537.59万人,增长4.6%。全年新增城镇就业岗位17.10万个,17.80万下岗职工和城镇失业人员实现就业和再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1%。年内通过各种途径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43万人。

 

  企业景气指数持续走高,企业家信心明显增强。全年企业家信心指数平均水平达到118.4点,比上年提高8.1点;企业景气指数平均水平达到116.2点,比上年提高6.8点。

 

  改革进一步深化。新一轮市级政府机构改革基本完成,事业单位改革深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取得新进展,年内完成股份制改造23户,破产终结10户,市属大中型国有企业改制面达73.0%;大企业集团整体实力有所增强,资产和营业收入5000万元以上的企业集团有95户,年末资产总额为1372.97亿元,全年实现利润35.52亿元,分别较上年增长13.8%81.3%。投融资体制改革步伐加快,全市八大建设性投资公司完成投资180亿元,资信能力和投融资能力显著增强。金融改革深入进行,市商业银行增资扩股,资本金由3亿元扩大到15亿元。外资银行开始经营人民币业务,农村信用社完成县级联社统一法人和股份制改革。财政体制和农村税费改革不断深化,西部大开发各项优惠政策进一步落实。发展环境整治工作深入推进,年内取消行政审批项目233项,减少收费项目9项。

 

  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城镇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难度加大;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继续扩大;三峡库区产业“空心化”问题较为突出,区域之间协调发展尚待加强。

 

  二、农业和农村经济

 

  种植业结构有所调整。全年粮食播种面积246.90万公倾,比上年减少5.3%;油料播种面积23.67万公顷,增长0.17%;蔬菜播种面积38.70万公顷,增长3.8%。粮经结构由2002年的7525调整到7327

 

  主要农产品产量稳定增长。全年粮食总产量1087.20万吨,比上年增长0.5%;油料总产量38.27万吨,增长9.2%。无公害蔬菜、优势蔬菜和特色蔬菜发展迅速,全年蔬菜产量840.17万吨,比上年增长3.9%。水果生产快速增长,全年总产量128.59万吨,比上年增长13.4%。畜牧业、渔业稳步发展。全年肉类总产量159.51万吨,比上年增长4.7%;水产品总产量22.49万吨,增长6.3%

 

  农业产业化百万工程进展较好。全年筹集建设资金12亿元,新发展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6家、市级龙头企业45家,新确定重点依托龙头企业50家。柑橘、草食牲畜、出口创汇瘦肉型猪、天然香料等产业化工程优势产业带逐步形成。

 

  “百个经济强镇工程”启动实施,整合市级以上财政专项扶持资金2亿元,集中用于县城和45个中心镇建设,组织启动项目910个,其中,45个中心镇落实基础设施建设项目35个,扶持重点骨干企业123个。

 

  乡镇企业快速发展。全年乡镇企业完成增加值414.37亿元,比上年增长27.2%,实现利润59.98亿元,增长31.6%,实交税金49.35亿元,增长31.7%。乡镇企业从业人员达到178.99万人,比上年增加16.72万人,增长10.3%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768.36亿元,比上年增长16.4%。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简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下同)实现工业增加值477.85亿元,比上年增长21.1%。其中,轻工业增加值169.20亿元,增长17.8%,重工业增加值308.65亿元,增长23.5%。工业产品产销率达到97.8%

 

  支柱产业、骨干企业加快发展。以汽车、摩托车制造为主的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完成总产值635.86亿元,比上年增长30.9%,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的比重提高到40.0%,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50强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576.80亿元,比上年增长16.4%,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的36.3%。全年完成新产品产值410.94亿元,比上年增长32.0%,新产品产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的比重为25.9%。产品出口取得明显进展,全年实现工业品出口交货值104.04亿元,比上年增长27.7%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情况表

 

 

  

  

比上年增长(%)

天然气

万立方米

22310.30

12.4

发电量

亿千瓦小时

188.64

4.8

成品钢材

万吨

235.24

20.2

铝材

万吨

21.60

10.1

水泥

万吨

1927.00

15.0

精甲醇

万吨

24.83

5.2

农用化学肥料

万吨

121.18

9.1

汽车

万辆

40.45

22.4

#轿车

万辆

12.06

77.8

摩托车

万辆

441.32

19.0

中成药

万吨

2.50

2.6

啤酒

万吨

45.10

4.8

卷烟

万箱

77.50

12.7

 

  工业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明显改善。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595.07亿元,比上年增长27.5%;实现利润85.97亿元,增长89.5%,其中,大中型企业实现利润66.72亿元,增长88.6%50强工业企业实现利润49.91亿元,增长51.7%。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盈利水平居各行业前列,分别实现利润36.89亿元、9.01亿元和7.18亿元。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亏损数减少4.6%,亏损面为19.6%,比上年下降2.8个百分点。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再创新高,达到129.7,比上年提高了18.7个百分点。

 

  建筑业快速发展。全年完成建筑业增加值207.59亿元,比上年增长13.9%。全市具有新资质等级的建筑企业单位工程施工26953个,建筑施工面积9807.07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2.6%;竣工面积4933.58万平方米,增长4.7%;实现利润11.50亿元,增长15.4%,实现税金19.5亿元,增长19.5%

 

  四、城市建设

 

  2003年,全市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速。新建、改造城镇道路391.2公里,竣工城镇桥梁48座,隧道9座,新建广场38个,新增路灯32333盏;新增城镇日供水能力19万立方米,新建和改造供水管道292公里,排水管道954公里;新增公园5个,城镇公共绿地485.2万平方米。完成危旧房改造120万平方米,新建经济适用住房187.8万平方米,竣工城镇住宅1231.75万平方米,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到20.4平方米。人居环境质量不断改善。

 

  五、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量创历史新高,达1269.35亿元,比上年增长27.5%

 

  各类投资中,基本建设投资691.55亿元,比上年增长38.5%;更新改造投资161.09亿元,增长1.7%;房地产开发投资327.89亿元,增长33.3%;其他投资88.82亿元,下降3.5%

 

  三大经济区投资稳步加快。全年都市发达经济圈完成投资577.84亿元,比上年增长33.3%;渝西经济走廊完成投资275.50亿元,增长29.4%;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完成投资416.01亿元,增长19.1%

 

  非国有投资快速增长。全年非国有经济完成投资717.63亿元,比上年增长34.1%,增速快于国有投资14.3个百分点,占全社会投资总量的比重为56.5%,比上年提高2.8个百分点。国债项目投资力度有所减弱。2003年,国债项目完成投资185.99亿元,比上年减少4.31亿元,占全市投资总量的比重为14.7%。国债投资主要集中于农林水利、交通通信、城市基础设施等方面。

 

  重点建设项目进展顺利。全年新开工重点建设项目27项,续建53项,完工或基本完工25项,共计完成投资344.95亿元,占全市投资总量的27.2%。其中,以“8小时重庆”为重点的交通运输项目完成投资112.26亿元;以改善库区生态环境为重点的生态环保及地质灾害防治重点项目完成投资56.08亿元;以改善城市面貌、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形象为重点的市政建设项目完成投资33.83亿元;二期农网改造完成投资8.44亿元。

 

  六、交通运输邮电业和旅游业

 

  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稳步发展,全年实现增加值136.55亿元,比上年增长8.1%。综合运输能力进一步增强。年末全社会机动车拥有量75.26万辆,比上年增长18.8%,其中,私人汽车12.89万辆,增长24.3%。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31407公里,比上年增长1.1%,其中,高速公路580公里,增长45.4%;一、二级公路3792公里,增长7.2%

 

各种交通方式完成运输量

 

   

单位

绝对量

比上年增长(%

货物周转量

万吨公里

4467478

11.5

其中:铁路

万吨公里

1814200

9.1

公路

万吨公里

1073264

19.4

水运

万吨公里

1577029

9.4

民航

万吨公里

2985

-14.7

旅客周转量

万人公里

2678677

-8.4

其中:铁路

万人公里

500600

-4.5

公路

万人公里

1875127

-3.3

水运

万人公里

134559

-51.6

民航

万人公里

168391

-8.6

内河港口货物吞吐量

   

3244

8.0

空港吞吐量

 

 

 

旅客

   

428.80

11.0

    货物

   

9.50

4.7

国际标准集装箱吞吐量

TEU

48.10

18.5

 

  邮电通信业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全年实现邮电业务总量125.14亿元,比上年增长44.2%,其中,电信业务总量116.63亿元,增长47.3%。全市电话交换机总容量1452.00万门,其中固定电话765.80万门、移动电话686.20万门。年末有固定电话用户533.30万户、移动电话用户619.40万户、互联网用户99.20万户。全市电话普及率达36/百人,比上年底提高了8个百分点。

 

  旅游业受非典疫情影响。全年共接待国内旅游者4262.80万人次,比上年下降7.7%,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94.52亿元,下降3.5%;接待海外游客23.45万人次,实现旅游外汇收入1.13亿美元,分别比上年下降49.2%48.1%

 

  七、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稳步增长。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35.53亿元,比上年增长9.5%,增幅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

 

  分行业看,批发和零售业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719.13亿元,增长9.3%;餐饮业为107.32亿元,增长11.0%;其他行业为9.07亿元,增长了7.2%。分区域看,都市发达经济圈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96.74亿元,比上年增长11.4%;渝西经济走廊实现198.74亿元,增长8.1%;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实现240.05亿元,增长7.7%。分城乡看,城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82.31亿元,比上年增长9.4%;农村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53.22亿元,增长9.6%。通讯器材、汽车和家电持续旺销。2003年,全市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销售额中,通讯器材类6.48亿元,比上年增长45.7%;汽车类39.93亿元,增长37.6%;家用电器及音像器材类33.02亿元,增长27.4%。假日和会展经济持续发展,“双十百千工程”加快实施,沃尔玛、欧倍德、北京华联、北京王府井等国内外知名商家纷纷入驻重庆。

 

  八、对外开放

 

  外贸出口增长加快。据海关统计,2003年全市完成外贸进出口总值25.9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4.6%,其中进口10.10亿美元,增长43.7%,出口15.85亿美元,增长45.3%

 

  出口多元化战略取得新进展。全市产品出口国家和地区达173个,比上年增加13个。伊朗、缅甸等新兴出口市场增长较快。机电产品出口份额继续扩大,占出口总值的比重为58.5%,比上年提高4.2个百分点。民营企业出口额占全市的比重增至37.4%,以力帆、宗申、隆鑫、南川矿产为代表的民营企业逐步成为外贸出口的骨干企业。

 

  利用外资成效显著。2003年全市新签利用外资合同项目210个,合同外资金额5.57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9.6%10.2%;实际利用外资5.6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5.8%,其中,外商直接投资3.11亿美元,增长10.8%

 

  对外经济合作进一步加强。2003年全市对外承包工程、劳务、设计咨询合同额1.3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0.2%;实际完成营业额0.88亿美元,增长10.7%。外派劳务2608人,增长9.6%

 

  利用内资规模扩大。全年100万元以上国内经济合作项目541个,合同金额263.30亿元,吸纳从业人员3.6万人。实际利用境内市外资金57.28亿元,比上年增长11.2%

 

  九、财政、金融和保险

 

  财政收支均有较快增长。2003年全市完成地方预算内财政收入206.93亿元,比上年增长31.1%。其中,市级财政收入103.65亿元,增长32.2%;区县(自治县、市)级财政收入103.28亿元,增长30.0%。一般性财政收入161.56亿元,比上年增长28.2%,其中工商各税105.89亿元,增长21.7%;个人所得税7.87亿元,增长17.8%。全年地方预算内财政支出391.69亿元,比上年增长17.0%,其中,一般财政支出341.93亿元,增长13.7%。企业挖潜改造资金、城市维护费、社会保障补助资金支出增长较快,分别比上年增长43.7%32.9%19.2%

 

  金融机构存贷款持续增长。截止2003年底,全市金融机构各项人民币存款余额3438.61亿元,比年初增加617.58亿元,增长21.9%。其中,新增城乡居民储蓄存款301.55亿元,增长18.9%。全市金融机构各项人民币贷款余额2774.81亿元,比年初增加526.81亿元,增长23.4%。其中,新增中长期贷款254.32亿元,增长33.6%;新增短期贷款186.56亿元,增长15.6%;新增个人消费贷款70.93亿元,增长37.5%

 

  截止2003年末,全市共有上市公司29家,其中境内上市公司27家,股票流通市值164.14亿元,总市值为564.30亿元。全年通过股市募集资金3.74亿元。

 

  保险业持续发展。2003年,全市营业性保险分公司和保险中介机构有13家,保险从业人员2.41万人,比上年减少0.12万人。全年保费收入57.94亿元,比上年增长25.5%。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5.24亿元,增长14.6%;人身险保费收入42.69亿元,增长29.9%。全年各保险分公司共赔付各类保险金14.53亿元,比上年增长2.3%,其中财产险赔款8.56亿元,增长13.0%;各项人身险给付5.97亿元,下降10.0%

 

  十、科学技术和教育

 

  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2003年,全市新认定高新技术产品237个、高新技术企业92家。全年完成高新技术产品产值420亿元,比上年增长40.0%,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17.5%,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全年新上国家级科技计划项目322项,市级科技计划项目860项。全年评出市级科学技术奖94项。受理专利申请4595件,专利授权2873件,分别比上年增长45.9%63.1%。科技市场交易活跃。全年共签定技术合同1925项,合同总金额55.50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75.3%35.6%。第五届重庆高交会成交签约项目472项,签约金额481.4亿元,其中合同项目279个,合同金额164.7亿元。

 

  教育事业全面发展。“两基”工作加快推进,云阳、秀山如期完成“两基”任务,全市实现“两基”覆盖的区县已增加到37个,累计人口覆盖率达95.3%,比上年提高6.0个百分点。高等教育继续加强,全市新组建职业技术学院5所,新增博士、硕士一级学科13个,新增博士点55个、硕士点107个,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3家。

 

  2003年,全市共有普通高校33所,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学校295所,普通中学1564所,小学10966所。年内研究生招生单位招收研究生0.64万人,比上年增长45.5%;普通高校本专科招生8.6万人,增长14.1%。高中阶段招生30.8万人,增长9.73%。年末全市共有普通高校在校学生25.53万人,比上年增长20.1%,普通中学在校学生166.37万人,增长5.7%,小学在校学生277.94万人,比上年下降0.7%。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9.9%,普通初中毛入学率达105.0%。普通高校录取率为82.6%,大学毛入学率达18.0%。全市15岁及其以上人口人均受教育年限为7.7年。

 

  十一、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精品战略稳步推进,文化事业取得新进展。全年获全国性奖励56项,其中,专业文艺奖17项,群众文艺奖39项。川剧《金子》入选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剧目。首届“世界大河歌会”成功举办。16个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启动建设。红岩革命纪念馆二期工程和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主体工程完工。

 

  2003年全市出版各类报纸4.74亿份,比上年下降3.8%;图书1.12亿册,下降4.9%;各类期刊0.42亿册,比上年增长1.92%;制作电视剧200部(集),记录片10部(集)。新开播重庆人民广播电台都市频道,覆盖人口达500万人。重庆有线数字系统建成,数字电视节目开通,协议用户达4.8万户。新增有线电视用户36.66万户,累计达381.80万户。全市广播人口覆盖率达92.3%,电视人口覆盖率达95.7%

 

  卫生事业快速发展。年末全市有卫生机构2705个,其中医院364所。拥有专业卫生技术人员7.74万人,其中执业医生2.66万人、执业助理医师0.98万人,注册护士2.04万人。非典疫情防治工作实现非典病人零死亡、医务人员零感染、继发感染零病例的目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系统初步形成。市疾控中心项目完成设计方案,33个区县疾控中心开工建设,完成60个乡镇卫生院建设。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稳步推进,6个试点区县市筹集合作医疗资金2446.24万元,参加农村居民108.95万人。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新建全民健身工程44个,全市体育人口达1215万人,青少年体育达标率达92.7%。重庆运动员参加国际、国内比赛获世界冠军1人次、国内冠军23人次。建设摩托围棋队取得全国围甲联赛五连冠。第一届市运会、第二届农运会成功举行,全国跳水锦标赛成功主办,全年共举办或承办全国以上单项比赛10次。重庆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建设加快,网球中心破土动工,游泳、跳水馆投入使用。全年销售体育彩票1.95亿元,比上年增长6.0%

 

  十二、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

 

  生态建设取得新进展。全年完成成片造林35.41万公顷,其中,退耕还林33.33万公顷。全市森林资源总量超过1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为27.1%。落实天然林资源保护任务245.13万公顷,森林病虫防治率达84.8%。新增国家级森林公园4个,市级森林公园1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个,市级自然保护区2个,县级自然保护区2个。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000平方公里,129处崩滑体、52段库岸、1252处高切坡等地址灾害治理项目完工。

 

  环境保护工作力度加大。主城区“五管齐下”净空工程取得新进展,全年关闭采石场245家,关、迁、改、调大气污染企业4家。主城区累计建成CNG加气站30座,改造CNG6075辆。路检机动车1.3万次,尾气达标率76.9%。清洁能源改造加快,对2310蒸吨以上的燃煤锅炉全部实施洁净煤工程。主城5个区完成基本无燃煤区建设,建成无燃煤街道50个。全年主要污染物排放削减量超过3.6%。三峡库区污染治理工作进展顺利,19座污水处理厂和13座垃圾处理场、沿江12个重点小城镇污水和垃圾处理项目基本建成。清水溪流域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全面开工。

 

  城市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主城区空气质量达到二级及其以上标准的天数占全年的65.2%,实测大气二氧化硫年日均值为0.12毫克/立方米,主城九区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为55.0分贝,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控制在67.5分贝以内。主城区的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提高到60.0%

 

  十三、移民和扶贫

 

  移民工作按计划进行。二期移民搬迁安置和库底清理全面通过国家验收。三期移民正式启动,全年完成移民搬迁安置11.34万人,复建各类房屋230.96万平方米,实施并完成库区淹没工矿企业结构调整120户,引进对口支援重点经济合作项目12个。全年完成动态移民投资28.44亿元。

 

  扶贫开发取得进展。2003年中央及市级财政性专项扶贫资金达到4.79亿元,比上年增长11.8%。其中,投入产业开发的扶贫资金2.04亿元,重点支持了贫困乡村的柑橘、笋竹、蘑芋和中药材等项目。新建小水厂2座,集中供水站56座,新解决25万人口饮水问题。启动特困村建设项目750个,续建1280个,完成高山移民迁建和贫困户住房改造2025户,又有13.5万绝对贫困人口解决温饱问题。

 

  十四、人口和人民生活

 

  2003年末,全市户籍人口为3130万人,比上年增加17万人,常住人口2777.47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41.9%,比上年末提高了2.0个百分点。全年人口出生率9.89‰,死亡率为7.20‰,人口自然增长率2.69‰。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全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094元,比上年增长11.8%;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7118元,比上年增长11.9%,其中,交通与通信支出增长28.5%、居住支出增长24.7%、衣着支出增长18.8%。城市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8.0%,比直辖前下降了12.2个百分点。

 

  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215元,比上年增长5.6%。其中,工资性收入859元,比上年增长9.6%;家庭经营性收入1185元,增长1.8%。尽管受到非典疫情的影响,外出务工收入仍有增加,工资性收入依然是农民纯收入增长的主体。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583元,比上年增长5.7%。其中,交通和通讯支出增长26.8%、医疗保健支出增长17.8%、居住支出增长16.0%、家庭设备用品支出增长15.8%,而其他商品和服务以及食品支出分别比上年下降了33.3%0.5%。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52.5%,比直辖前下降了10.7个百分点。

 

  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完善。全年共筹集再就业资金12.71亿元,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服务中心的职工生活有所保障,地方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已与失业保险并轨。年末全市失业保险参保职工达199.47万人,全年收入失业保险基金2.65亿元,为14.59万人放失业保险金。全年共发放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6.28亿元,年末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城镇居民达34.22万户、70.21万人。城镇廉租住房保障试点成功,年内632户“双困家庭”已迁入廉租房。年内新建街道老年服务中心40个、社区老年服务中心258个。年末全市参加养老保险人数累计达225.46万人,其中,城镇186.03万人,农村39.43万人。全年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57.04亿元,支出53.36亿元,离退休人员养老金社会发放率达100%。全市已有34个统筹地区经审批实施了基本医疗保险。年末医改参保总人数达124.00万人,比上年增长1.02倍。全年收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5.01亿元,比上年增长69.2%

 

  注:

 

  1、本公报为初步统计数,正式数据以《重庆统计年鉴――2004》为准。

 

  2、国家统计局统一规定,自200411日起,地区GDP的中文名称改为“地区生产总值”,特定地区的GDP用行政区的名字作定语。我市的GDP中文名称依此改为“重庆市生产总值”,其核算口径、范围和内容不变。

 

  3、本公报中,地区生产总值及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4、恩格尔系数是指居民食品消费支出占消费支出的比重。


】【255754字】【5次】


相关资讯:
  • 2003年海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4/2/17)
  • 2003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4/3/5)
  • 2003年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公报(2004/2/26)
  • 2003年湖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4/2/10)
  • 2003年江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4/4/12)
  • 2003年湖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4/2/13)
  • 2003年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公报(2004/2/27)
  • 2003年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4/2/26)
  • 2003年福建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4/2/25)
  • 2003年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4/2/18)

  •  集团首页 | 统计数据服务 | 行业分析与报告 | 市场研究与咨询服务 | 企业调查与营销服务 | 工作机会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1-2004 ACMR 北京华通人商用信息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5.5以上浏览器,分辨率800*600。
      京ICP证050875号 京ICP备05020597号 IP:3.23.102.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