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在线数据
x中国宏观月度数据
x中国宏观年度全国数据
x中国宏观年度分省数据
x中国城市统计数据
x中国县级统计数据
x中国行业月度数据
x中国行业年度数据
x中国行业年度数据--(1999-2002)
x中国区域图形数据
x世界经济统计数据
免费数据
4国民经济主要指标
4中国行业概况
4中国经济运行月度报告
委托咨询

◆您的位置:数据中心 > 财经资讯 > 正文
 
2004年吉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http://data.acmr.com.cn  2005/2/28  中国统计信息网


  2004年,是全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全力振兴吉林老工业基地,认真贯彻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并取得显著成效的一年。一年来,全省人民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齐心协力,抢抓机遇,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全省经济实现了持续快速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主要社会经济指标创多年来的最好水平,振兴吉林老工业基地实现了良好开局。

综 合

  GDP总量继续扩大,经济增长速度创1997年以来最好水平。据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吉林省生产总值2958.2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2%,增幅同比提高2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60.96亿元,增长8.0 %;第二产业增加值1379.31 亿元,增长14.8 %;第三产业增加值1017.94亿元,增长11.1%。全省经济结构调整出现新变化,第二产业的主导地位更加突出。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9.3:45.3:35.4调整到19.0:46.6:34.4。

  经济效益水平明显提高。全省财政收入实现较快增长。全年一般预算全口径财政收入完成329.0亿元,比上年增长13.7%。全年完成地方级财政收入166.3亿元,增长8.0 %。其中,增值税32.2亿元,增长4.9 %;营业税40.8亿元,增长16.5 %;企业所得税12.4亿元,增长4.8 %;个人所得税9.3亿元,增长18.7 %。全年财政支出507.8亿元,比上年增长24.1 %。其中,基本建设支出41.4亿元,增长30.1 %;企业挖潜改造资金支出10.3亿元,下降1.0 %;科技三项费用支出3.7亿元,增长18.6 %;农业、林业、水利和气象支出37.0亿元,增长70.0 %;教育支出60.7亿元,增长13.1 %;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社会保障补助支出分别为19.9亿元和79.3亿元,增幅分别达到23.9 %和60.1 %。

  市场价格有所上浮。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4.1%。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比上年上涨10.5 %。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5.0%。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4.1 %。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6.3%。

表1:2004年全省居民生活消费价格指数(上年=100)

居民生活消费价格总指数

104.1

103.6

105.1

110.2

109.1

112.5

其中:粮食

132.9

127.9

140.6

烟酒及用品

102.0

102.4

101.5

衣着

100.9

101.5

98.6

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

99.1

98.9

99.8

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

99.3

98.5

101.0

交通和通信

95.6

95.0

96.8

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

99.7

99.2

101.2

居住

107.5

108.1

106.1

  努力拓展就业渠道,劳动就业取得新进展。年末全省全社会从业人员1222.0万人,比上年增长1.6%。全年开发城镇就业岗位 50.2万个。城镇新增就业39.0万人,在城镇新增就业人员中,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29.3万人。年末全省尚有城镇登记失业人数28.2万人,登记失业率为4.2 %。全年农村外出从业人员共计241.2万人,比上年增长5.5%。

  过去一年,吉林省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同时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投资规模及增长水平与振兴吉林老工业基地的要求不相适应;产业发展新的增长点有待深入挖掘和培育,经济快速发展的后劲还显不足;开放度依然较低,扩大出口能力亟待提高;“三农”问题仍很突出,农民增收的基础还不够稳固;就业再就业压力增大,等等。

农 业

  全省认真贯彻中央一号文件,采取了一系列扶持农业生产的重要措施,农业取得较好发展。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940.67亿元,比上年增长7.9 %。其中农业产值486.23亿元,增长8.5 %;林业产值32.85亿元,下降8.0 %;牧业产值399.06亿元,增长7.9 %;渔业产值13.44亿元,增长3.8 %;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9.09亿元,增长75.2%。

  粮食生产喜获丰收,农业种植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6420.00万亩,比上年增长6.6%;粮食总产量达到2510.00万吨,比上年增长11.1%。优质玉米和水稻种植面积分别达到1050万亩和659万亩,分别比上年增长1.4%和11.7%,占玉米和水稻种植面积的比例分别为 24.4%和73.2%。畜牧养殖业发展良好。全年猪牛羊肉产量达到195.97万吨,比上年增长5.9%;禽蛋产量95.01万吨,增长5.6 %;牛奶产量25.32万吨,增长11.7%。

  绿色农产品开发步伐加快。截止2004年底,获得全国无公害标识统一认证产品459个。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161个,产量599万吨,产值50亿元,出口创汇600万美元。有效使用绿色食品标识产品达到245个,绿色食品产量120万吨,产值31亿元,出口创汇3100万美元。当年保持认证的有机食品67个,有机食品产量7万吨,产值7.2亿元,出口创汇4500万美元。

工业和建筑业

  在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的带动下,全省产业基地和重大项目建设得到有力推进,工业发展步伐加快。工业生产快速增长。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产出规模进一步扩张,全年实现增加值994.3亿元,创历史新高,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8.6%。各种经济类型企业均保持稳定增长。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增加值743.2亿元,增长17.2%(其中纯国有企业实现增加值274.0亿元,增长24.0%);集体企业实现增加值31.5亿元,增长32.0%;股份制企业实现增加值411.0亿元,增长12.9%;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实现增加值246.5亿元,增长18.4%;股份合作企业实现增加值5.2亿元,增长15.5%;其他经济类型企业实现增加值26.2亿元,增长38.1%。重工业生产增长继续快于轻工业。全省规模以上轻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 197.7亿元,增长14.1%;重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796.6亿元,增长19.7%,轻重工业产出规模之比为1:4,与上年持平。

  主要能源、原材料生产快速增长。全年能源生产总量(一次能源)2507.14万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16.4%。生产原煤2396.51 万吨,增长17.4%;发电量374.06 亿千瓦小时,增长19.1%;粗钢和钢材产量分别达到406.76万吨和430.93万吨,分别增长12.4%和15.3%;水泥产量1376.31万吨,增长23.4%。

表2: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比上年增长(%

万吨

6.01

-6.7

亿米

0.95

-3.4

服装

万件

6090.24

4.7

化学纤维

万吨

18.94

1.4

万箱

296.50

1.2

彩色电视机

万部

82.90

5.5

能源生产总量(一次能源)

万吨标准煤

2507.14

16.4

万吨

2396.51

17.4

万吨

217.50

-7.3

天然原油

万吨

478.89

4.6

原油加工量

万吨

796.49

4.1

发电量

亿千瓦小时

374.06

19.1

粗钢

万吨

406.76

12.4

钢材

万吨

430.93

15.3

生铁

万吨

330.24

3.6

铁合金

万吨

40.42

34.3

黄金

千克

3438.53

11.8

十种有色金属

万吨

7.59

-27.1

万吨

1376.31

23.4

万吨

5.51

3.0

合成氨

万吨

55.33

103.7

合成橡胶

万吨

16.41

26.4

万吨

58.05

1.0

肥(折100%

万吨

17.03

62.1

化学原料药

万吨

1.01

1.7

中成药

万吨

2.03

19.4

万辆

64.59

0.8

轿

万辆

33.68

-4.0

  工业产销衔接良好,工业经济总体效益水平进一步提升。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为99.2%,比上年提高了1.6个百分点,产销衔接水平为近7年来最高。其中,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产品销售率为101.9% ,提高了3.5个百分点。全年综合经济效益指数为 160.0%,比上年提升11.0个百分点。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全年盈亏相抵后实现净利润178.7亿元,再创历史新高,比上年增加18.5亿元,增长11.6%。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130.3 亿元,增长5.5%;大中型工业企业盈利水平明显提高,全年实现利润157.0 亿元,增长8.1 %。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亏损企业亏损额37.7亿元,比上年增加3.1亿元,增长9.0%,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亏损企业亏损额为30.5亿元,比上年增加3.7亿元,增长13.7%。

  工业行业集聚效应明显,支柱及优势产业在全省工业经济中继续发挥主体作用。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石油化工业,农产品加工业,医药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共完成工业增加值712.6 亿元,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71.7%;创造利润145.9 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利润总额的比重为81.7%。

  建筑业稳步发展。全年建筑业完成增加值237.23 亿元,比上年增长4.9%。四级及以上资质建筑企业全年实现利税总额5.95亿元,比上年增长1.6倍;完成建筑业总产值361.26亿元,比上年增长4.1%;建筑施工面积2400.74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131.39万平方米,其中实行投标承包面积2082.26万平方米,占全部施工面积的86.7%;竣工面积1628.54万平方米,比上年减少442.03万平方米。

固定资产投资

  进一步促进和引导非国有投资,大力招商引资,投资结构不断优化,促使全省固定资产投资稳定健康增长。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突破千亿元大关,完成1171.64亿元,比上年增长20.9%。其中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61.71亿元,增长21.6%。全省基本建设完成投资469.08亿元,增长8.1%;更新改造投资完成 316.66亿元,增长49.3%;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159.93亿元,增长14.9%;其他投资完成104.51亿元,增长46.7%。从各产业投资完成情况看,第一产业完成投资17.99亿元,增长13.9%;第二产业完成投资527.24亿元,增长43.8%,占全社会投资比重由上年的37.8%上升至45.1%;第三产业完成投资516.47亿元,增长5.3%。

  工业投资增长强劲,全年完成投资509.71亿元,比上年增长46.4%,对全社会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达79.7%。分行业看,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农副产品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业、医药制造业和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的投资完成情况较好,分别完成投资53.72亿元、28.47亿元、46.83亿元、45.80亿元和130.33亿元,分别增长23.4%、109.8%、46.9%、44.3%和82.3%。

  国家严格控制的水泥、电解铝、电石等行业投资未增长。其中全年水泥行业投资下降9.4%。电解铝、电石等行业没有投资。

  从投资主体的经济类型来看,民间投资、港澳台和外商投资增长较快。在全省固定资产投资中,国有投资506.7亿元,增长4.3%;民间投资554.16亿元,增长27.1%;港澳台和外商投资110.79亿元,增长1.3倍。民间投资、港澳台和外商投资占投资总额的比重由上年的49.9%提高到56.8%,对全省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达89.7%。

  新开工项目增加,投资规模扩大。全年基本建设施工项目 2147个,其中新开工项目1744 个,新增固定资产169.75亿元;更新改造项目1645个,其中新开工项目1389个,新增固定资产173.95亿元。

国 内 贸 易

  积极引导和扩大消费,全省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全年全社会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1252.6亿元,比上年增长12.8%,增速比上年提高2.7个百分点。分地域看,城市实现消费品零售额 976.3亿元,增长13.8%;县及县以下零售额276.3亿元,增长9.6%。 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零售额 1065.0亿元,增长11.9%;餐饮业零售额182.6亿元,增长19.3%;其他行业零售额5.0亿元,下降10.4%。 分商品类别看,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吃、穿、用商品类零售额分别增长 28.5%、12.8%、22.8%。

  消费结构稳步升级。在全省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中,与住房、汽车、电脑、教育消费相关的热点商品销售保持了较快的增长。文化办公用品类零售额增长2.6倍;通信器材类零售额增长1.2倍;建筑及装潢材料类零售额增长53.8%;化工材料及制品类零售额增长42.1%;石油及制品类零售额增长36.1%。

  多种业态竞相发展,为全省流通市场注入了生机和活力。连锁超市、购物中心、便利店、仓储式商场等新型零售业态的兴起形成了多元化的商贸流通竞争格局,为全省流通业带来了现代的经营理念、营销方式、管理手段,并极大地方便了居民生活。

对 外 经 济

  进出口贸易保持平稳发展。据海关统计,全省全年海关进出口总值67.9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0.5%。其中,出口总值17.15亿美元,下降21.4%;进口总值50.78亿美元,增长28.0%。在出口贸易中,加工贸易快速增长,全年完成出口值3.87亿美元,增长38.6%。

表3:进出口贸易主要分类情况

绝对数(亿美元)

比上年增长(%

出口总额

17.15

-21.4

其中:一般贸易

11.59

-35.5

加工贸易

3.87

38.6

进口总额

50.78

28.0

其中:一般贸易

40.86

17.7

加工贸易

1.95

41.8

  利用外资规模不断扩大。全年实际利用外资5.7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2.6%。其中,对外借款1.17亿美元,下降28.5%;外商直接投资4.53亿美元,增长42.3%。全年实际引进外省资金120.98亿元,比上年增长30.9%。

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业和邮电通信业继续发展。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全年完成增加值180.21亿元,比上年增长15.8%。

  2004年末,全省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47255公里,比上年增长7.4%。其中,高速公路里程达到542公里,与上年持平;二级以上公路通车里程达到8226公里,增长10.8%,占总里程的比重达17.4%;农村公路通车里程达到34210公里,增长10.6%,占总里程的72.4%。全年完成货物周转量699.50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2.8%;旅客周转量256.15亿人公里,增长18.3%。

表4:2004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运输量

绝对数

比上年增长%

货物周转量

亿吨公里

699.50

12.8

其中:铁路

亿吨公里

499.86

18.3

公路

亿吨公里

95.93

5.9

水运

亿吨公里

0.13

38.1

民航

亿吨公里

0.25

13.8

管道

亿吨公里

103.33

3.0

旅客周转量

亿人公里

256.15

18.3

其中:铁路

亿人公里

146.80

27.6

公路

亿人公里

90.02

6.6

水运

亿人公里

0.12

50.0

民航

亿人公里

19.21

13.33

  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211.28亿元,比上年增长33.5%。其中,邮政业务总量11.28亿元,与上年持平;电信业务总量200亿元,增长39.5%。全年局用交换机总容量达到719.4万门。新增固定电话用户67.8万户,年末达到667.4万户,其中城市电话用户473.3万户,乡村电话用户194.1万户。年末移动电话用户达到762.9万户,比上年末增长20.5%。全省电话普及率达到52部/百人。

  旅游业发展突飞猛进。全年旅游业总收入184.0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 29.8%。其中,国内旅游收入175.9亿元,比上年增长29.1%,国际旅游外汇收入960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44.6%。国内旅游人数达2587.6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1.0%。全年入境人数32.4万人次,比上年增长53.0%。

金融和保险

  金融机构存贷款增加较多。年末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3804.1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末增长10.7%;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3564.1亿元,增长8.6%。贷款结构继续改善。全省农村信用社人民币贷款余额219.5亿元,比上年末增加33.9亿元。人民币个人消费贷款余额226.7亿元,增加33.9亿元。

  金融机构不良贷款减少。按照五级分类统计,年末银行业主要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为1100.4亿元,比年初减少61.3亿元,不良贷款的比例为36.2%,比年初下降3.0个百分点。

表5:2004年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情况(单位:亿元)

年末数

比上年增长%

各项存款余额

3804.1

10.7

其中:企事业单位存款

815.1

6.4

城乡居民储蓄存款

2508.4

10.2

各项贷款余额

3564.1

8.6

其中:短期贷款

2011.6

0.1

中长期贷款

1341.7

19.2

  保险事业发展较快。全年保险公司保费收入74.3亿元,比上年增长10.1%。其中,寿险保费收入57.3亿元;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保费收入4.3亿元;财产险保费收入12.7亿元。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14.3亿元。其中,寿险业务赔款及给付5.5亿元;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赔款及给付1.8亿元;财产险赔款7.0亿元。

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事业取得新突破。全年安排了307项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和28项重点新产品计划项目,新建工程研究中心5家。全年共取得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553项。其中,基础理论成果40项,应用技术成果501项,软科学成果12项。全年受理国内外专利申请3657件,授权专利2145件。全年共签订技术合同3609项,技术合同成交金额11亿元,比上年增长7.8%。

  2004年末,全省为社会出具公正数据的产品质量检验机构共597个(县级以上),其中授权的省级产品质量检验机构37个;另外,全省共有县以上法定计量检定机构65个,授权计量检定机构57个,其中省级法定计量检定机构1个,授权计量检定机构13个。年末全省共有天气雷达观测站点5个,卫星云图接收站点5个。共有地震台站17个,地震遥测台网1个,地下水观测井16口,业余测报点310个。

  教育事业保持较快发展。全省研究生教育招生1.20万人,在学研究生2.96万人,毕业生0.59万人。全省普通高等教育招生11.12万人,在校生36.22万人,毕业生6.50万人。全省成人高等教育招生7.18万人,在校生12.17万人,毕业生5.40万人。各类中等职业教育招生6.14万人,在校生16.42万人,毕业生4.67万人。全省普通高中招生16.99万人,在校生45.16万人,毕业生10.11万人。全省初中招生34.60万人,在校生114.80万人,毕业生36.86万人。普通小学招生24.86万人,在校生174.14万人,毕业生35.54万人。特殊教育招生914人,在校生5555人,毕业生613人。幼儿园在园幼儿28.98万人。

表6:2004学年度各类教育招生和毕业生情况(单位:人)

招生数

毕业生数

研究生

11983

5888

普通高等教育本专科

111162

65011

成人高等教育本专科

71809

53991

各类中等职业教育

61408

46695

普通高中

169907

101107

注:各类中等职业教育数据中不含技工数据

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稳步发展。年末全省共有艺术表演团体65个,文化馆75个,公共图书馆62个,博物馆22个,广播电台10座,电视台10座,县级广播电视台41座。全省有线电视用户237.82万户。全省共有报纸78种,总印数6.99亿份;共有期刊233种,总印数0.53亿册;出版图书1.33亿册(张)。

表7:2004年广播电视及出版物情况

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

%

96.53

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

%

97.69

期刊出版量

亿册

0.53

图书出版量

亿册()

1.33

  卫生工作进一步加强。全省51个疾控中心建设项目已全部竣工,总投资23549万元。全省9个市州的医疗救治建设项目和42个县、区传染病院(病区)建设项目也取得了较大进展,各建设项目所需设备正在按计划配置。全国艾滋病防治综合示范区建设初见成效。全省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报告系统得到逐步完善,实现了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取得积极进展。截止2004年12月末,在试点的6个县(市)农业人口中,参合率达81.6%,共筹措资金6436万元,参合农民受益报销医药费占筹资总额的53%。积极推进城市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全省共建成社区卫生服务机构561家,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67个,社区卫生服务站494个,覆盖城镇人口近900万。妇幼保健工作有了新的进展。“母婴安全”项目,投入资金近千万元,到位设备2000多台件,救助贫困孕产妇近800余名。全省孕产妇死亡率为32.24/10万,比上年下降8.23%;婴儿死亡率为8.80‰,比上年下降2.69%。

  爱国卫生运动蓬勃开展。全省农村改水改厕工作取得进展,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58.7%,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47.6%。卫生法制建设进一步加强。全省各地严厉打击非法行医,共取缔非法医疗机构812家,处罚金额达130.19万元。

  体育事业取得新成绩。我省荣获国家2004年度全年贡献奖(全国共10个单位获此奖项)和第二十八届奥运会贡献奖。共获得世界大赛5项冠军,41人次获得了国家单项冠军,多人多次创国家最好成绩。全民健身运动蓬勃发展,全省现有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9293名,晨练点3126个。2004年全省新建市级健身中心1个,县区级健身广场20个,48个乡镇新建了室内外健身设施。据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统计,我省现有体育场地17524个,人均占有体育场地面积1.45平方米。

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自然增长率继续保持低水平。年末全省总人口为2708.5万人。全年全省出生人口20.0万人,出生率为7.39‰;死亡人口15.2万人,死亡率为5.63‰;全年净增人口4.8万人,自然增长率为1.76‰。

表8:2004年人口主要构成情况(单位:万人)

年末数

比重(%

全省总人口

2708.5

100.00

其中:城镇

1416.5

52.30

乡村

1292.0

47.70

其中:男性

1385.4

51.15

女性

1323.1

48.85

其中:0-14

384.0

14.18

15-64

2122.6

78.37

65岁及以上

201.9

7.45

  居民生活继续改善。全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7840.6元,增长11.9%;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000.4元,增长18.6%。

  社会保障进一步加强。年末全省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439万人,比上年增加12.02万人。其中参保职工315.91万人,参保的离退休人员123.09万人,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率达到90%。全省参加失业保险的人数为282.18万人,比上年减少10.6万人。参加医疗保险的人数为269.95万人,增加39.18万人,其中,参保职工202.44万人,参保退休人员67.51万人。年末全省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为12.15万人。全省城镇居民共有137万人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救济。

  年末全省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床位4.7万张,收养各类人员3.4万人。城镇建立各种社区服务设施0.3万个。全省销售社会福利彩票4.95亿元,筹集社会福利资金近1.7亿元,直接接收社会捐赠款0.7亿元。

环境保护

  全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实际成效。水域水质较上年有所好转。在全省重点流域地表水监测断面中,达到国家地表水三类水质标准以上的占44.4%,比上年提高7.3个百分点。主要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有所改善。在9个市州政府所在地城市中,有4个城市达到城市空气二级标准,比上年提高11.1个百分点。

  全面开展松花江、辽河等重点流域和重点区域环境污染防治工作,积极推行清洁生产、循环经济试点及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在各重点城市实施“蓝天、碧水、绿色”工程,建设热化、电化、气化工程和治理、改造、搬迁市区工业废气污染源和生活锅炉等措施,有效改善了区域环境质量。全年共安装水污染治理设施176台(套)、烟粉尘治理设施123台(套),拆掉烟囱875个,削减了污染负荷,缓解了大气煤烟型污染问题。

  大力开展“清理整顿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行动”,强化了对重点污染源的监管和执法力度,整治了一些有地域特点的污染问题,重新启动运营了部分停运的污水处理厂,使全省工业废水中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和废气中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得到明显降低,全省环境质量有所改善。全省在专项治理行动中共出动执法人员17277人次,检查企业16541个,立案查处了违法案件1745个,清理了与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相悖的“土政策”56项,确定了30户省级重点挂牌督办企业及250户市、县两级挂牌督办企业。

  全面推进生态环境建设。大力推动自然保护区、生态示范区建设及有机食品基地建设,继续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西部盐碱地治理工程、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对生态良好地区实施积极性保护。年内全省共治理盐碱化草原100万亩,退耕还林还草315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70万亩,全省各级自然保护区累计已达33个,各级生态示范区已达23个,全省生态环境建设取得了新的进展。

说明:
  1.本公报发表的数据为年度快报初步统计数。
  2.本公报部分指标数据系有关部门(行业)提供。
  3.本公报吉林省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吉林省统计局
2005年2月26日


】【226128字】【6次】


相关资讯:
  • 2004年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5/2/28)
  • 2004年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5/2/24)
  • 2004年辽宁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5/2/23)
  • 2004年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5/2/22)
  • 2004年福建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5/2/22)
  • 2004年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5/2/18)
  • 2004年湖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5/2/5)
  • 2004年天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5/2/5)
  • 2004年海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5/1/31)
  • 2004年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5/1/28)

  •  集团首页 | 统计数据服务 | 行业分析与报告 | 市场研究与咨询服务 | 企业调查与营销服务 | 工作机会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1-2004 ACMR 北京华通人商用信息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5.5以上浏览器,分辨率800*600。
      京ICP证050875号 京ICP备05020597号 IP:3.147.7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