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综合
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结构进一步优化。初步测算,全省国内生产总值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实现10552.0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1.6%,这标志着我省综合经济实力跃升到新的台阶。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390.00亿元,增长2.5%;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5309.54亿元,增长14.8%;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3852.52亿元,增长10.6%。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14.4:49.3:36.3变化为13.2:50.3:36.5,第一产业比重下降了1.2个百分点,第二、三产业比重分别上升了1.0和0.2个百分点。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1643元(按现价汇率折算为1407美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1.0 %。
宏观经济景气保持高位运行。反映企业家对宏观经济环境信心与预期的企业家信心指数全年平均为132.6,比上年提高0.2点;反映企业综合生产经营状况和经济效益的景气指数分别为132.6和114.5,比上年提高2.4和6.5点。
各项改革取得新进展。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取得明显成效,全省111户重点国有企业已规范改制的101户,占91%,企业正逐步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和经营实体。国有中小企业改革取得很大成绩,95%中小企业进行了各种形式的改革,其中60%进行了产权制度改革。股份制改革工作进展顺利,至年末全省已批准成立股份公司808家,总股本621.8亿股。农村税费制度改革在试点的基础上全面展开。实施政府工作提速,政府职能进一步转变,行政效率明显提高。
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6.5%,比上年提高3.9个百分点。其中,个体业户和私营企业163.7万户,从业人员551.2万人,个体、私营经济实现增加值比重为29.1%,比上年提高3个百分点。
社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经济结构调整任务艰巨,企业效益增长的基础尚不稳固,现代服务业发展较慢,区域经济发展还不平衡;农民收入增长不快,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有所扩大;就业压力较大,社会保障体系有待完善,保障水平有待提高等。
二、农业
农业经济结构进一步调整,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农产品竞争力不断提高,农村基础设施条件进一步改善。受种植面积调整和自然灾害严重的双重影响,粮、棉、油、园林水果等农产品减产。蔬菜生产仍是我省种植业调整优化的重点,全年种植面积增加,产量提高。全年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2526.1亿元,比上年增长1.1%。其中,农业1420.9亿元,下降2.5%;林业48.3亿元,下降4.5%;畜牧业698.4亿元,增长6.8%;渔业358.5亿元,增长2.3%。各业占农林牧渔业的比重分别为:农业56.3%,比上年下降0.8个百分点;林业1.9%,与上年持平;畜牧业27.6%,提高0.9个百分点,畜牧业生产成为2002年拉动全省农业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渔业14.2%,下降0.1个百分点。
主要农产品产量如下:
指 标 | 单 位 | 绝对值 | 比上年增长% |
粮食 | 万吨 | 3292.7 | -11.5 |
夏粮 | 万吨 | 1547.3 | -6.5 |
秋粮 | 万吨 | 1745.4 | -15.5 |
棉花 | 万吨 | 72.2 | -7.5 |
油料 | 万吨 | 340.4 | -9.8 |
蔬菜 | 万吨 | 8335.4 | 10.3 |
果用瓜、水果 | 万吨 | 2207.5 | -1.6 |
生猪年末存栏 | 万头 | 2883.0 | 4.1 |
牛年末存栏 | 万头 | 1018.9 | 1.2 |
羊年末存栏 | 万只 | 3039.5 | 4.6 |
肉类 | 万吨 | 626.9 | 5.3 |
猪牛羊肉 | 万吨 | 421.1 | 5.4 |
禽肉 | 万吨 | 193.3 | 5.7 |
禽蛋 | 万吨 | 399.4 | 5.4 |
奶类 | 万吨 | 116.8 | 29.1 |
水产品 | 万吨 | 695.0 | 1.3 |
海水 | 万吨 | 598.3 | 2.6 |
淡水 | 万吨 | 96.7 | -6.1 |
林业生产平稳发展。全年共造林152.6千公顷,比上年增长12.8%,其中:用材林43.7千公顷,经济林80.1千公顷,防护林27.7千公顷。幼林抚育面积429.1千公顷,育苗面积53.0千公顷。退耕造林面积39.2千公顷。全年板栗产量17.2万吨,比上年增长5.2%,核桃产量0.79万吨,增长26.3%。
农村基础设施和生产条件不断改善。全年农村用电量238.3亿千瓦小时,比上年增长11.6%。化肥施用量(折纯)433.9万吨,增长1.2%。有效灌溉面积4797.4千公顷,其中节水灌溉面积1733.0千公顷,增长3.5%。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增强,在村村通电的基础上,通车、通电话、通自来水的村所占比重提高。通汽车村数达8.4万个,占村总数比重达到97.0%;通电话的村数8.7万个,比重为99.9%;自来水受益村数达到4.7万个,比重为53.8%。
农业机械化程度稳步提高。年末农用机械总动力达8155.6万千瓦,比上年增长6.1%。其中,农用排灌动力机械2183.4万千瓦,增长2.9%;联合收割机达6.2万台,增长11.3%;农机总值394.0亿元,增长6.6%;农用运输车200.7万辆,增长11.1%。设施农机、畜牧机械发展较快,全省田园管理机0.7万台,电动卷帘机1.0万台,分别增长13.3%和43.9%,农用飞机13架,增长30%。
三、工业
工业生产持续快速增长。国有和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以下简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到13469家,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3502.4亿元,比上年增长17.3%。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增加值1590.0亿元,增长17.7%;集体工业增加值599.7亿元,增长15.2%;股份制工业增加值1537.1亿元,增长20.1%;股份合作制工业增加值105.3亿元,增长17.6%;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工业增加值501.9亿元,增长16.4%;其它经济类型工业增加值197.7亿元,增长35.6%。重工业生产快于轻工业,轻、重工业分别实现工业增加值1366.0亿元、2136.4亿元,增长16.8%和18.4%。大中型工业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2254.5亿元,增长15.7%。全年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增长7.0%。
工业主要产品产量如下:
产 品 | 单 位 | 绝对值 | 比上年增长% |
原煤 | 万吨 | 13066.0 | 15.1 |
纱 | 万吨 | 142.3 | 26.1 |
机制纸 | 万吨 | 428.8 | 32.9 |
塑料制品 | 万吨 | 84.5 | 10.2 |
水泥 | 万吨 | 8238.7 | 21.0 |
平板玻璃 | 万重量箱 | 1924.4 | -0.7 |
钢 | 万吨 | 1000.7 | 34.8 |
汽车 | 万辆 | 10.8 | 49.9 |
摩托车 | 万辆 | 69.4 | -39.5 |
家用电冰箱 | 万台 | 420.6 | 17.6 |
房间空气调节器 | 万台 | 358.7 | 5.6 |
电子计算机 | 万部 | 2.6 | 99.2 |
微型电子计算机 | 万部 | 43.6 | 11.9 |
彩色电视机 | 万部 | 561.8 | 35.3 |
发电量 | 亿千瓦时 | 1250.0 | 13.2 |
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工业增加值469.4亿元,增长21.6%,增幅比上年提高3.5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17.0%,比上年提高2.3个百分点。
工业品出口稳步攀升,全年实现出口交货值1546.6亿元,增长21.8%。
工业产销衔接良好。全年工业产品销售率达97.8%,比上年提高0.02个百分点,其中国有工业产销率达到99.1%,提高0.5个百分点。
工业经济效益全面提高。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1037.3亿元,比上年增长21.0%;实现利润625.3亿元,增长12.9%;实现利税1163.6亿元,增长12.1%;亏损面为13.1%,下降0.7个百分点。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37.7,比上年提高3.4点。地方工业呈现良好发展势头,实现产品销售收入9649.7亿元、利润489.9亿元、利税893.4亿元,分别增长23.3%、25.8%和20.7%。
支柱行业拉动作用明显。在39个工业行业大类中,除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受价格因素影响工业增加值比上年略有下降外,其余38个行业大类均呈增势,有15个行业的增加值超过百亿元,合计实现增加值2679.4亿元,占全部的76.5%。全年实现利润超过28亿元的行业大类为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食品加工业、电力蒸汽热水生产供应业、纺织业、化学原料及制品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电器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七个行业,合计实现利润342.6亿元,占全部的54.8%。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建筑业
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全年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512.0亿元,比上年增长25.1%,增幅比上年提高14.7个百分点。投资率为33.3%,比上年提高3.6个百分点。国有及其他经济类型投资2329.3亿元,增长28%,其中国有单位投资1232.5亿元,增长4%,联营股份制、外商港澳台等其他经济类型投资1096.9亿元,增长65.5%;城乡集体投资761.4亿元,增长17.7%;个体私营投资421.2亿元,增长23.7%。在国有及其他经济类型投资中,基本建设投资1091.4亿元,增长27.3%;更新改造投资637.6亿元,增长22.2%;房地产开发投资390.5亿元,增长31.3%。
投资结构不断优化。在国有及其他经济类型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45.5亿元,比上年增长41.9%;第二产业投资1069.9亿元,增长30.6%,其中煤炭工业增长33%,冶金工业增长68.6%,化工工业增长36.4%,机电工业增长65.5%,轻纺工业增长51.1%;第三产业投资1213.9亿元,增长25.9%,其中房地产业投资增长35.5%,城市公用服务业投资增长41.4%,文教卫生广播福利业投资增长45.1%,运输邮电通信业增长0.4%,商业饮食供销仓储业增长17.4%,科研综合服务业增长19.4%,金融保险业下降60.5%。在农村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139.8亿元,增长7.6%;第二产业投资426.2亿元,增长11.2%;第三产业投资335.5亿元,增长10.4%。
房地产开发投资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全省房地产开发企业1549家,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390.5亿元,比上年增长31.3%,其中:商业营业用房投资增长37.5%,住宅投资增长31.7%,办公楼投资增长20.6%。商品房在建规模5064.4万平方米,增长20.9%,其中住宅面积占80.4%;房屋竣工面积1942.8万平方米,增长24.8%,其中住宅占81.3%。销售商品房面积1439.1万平方米,增长18.9%,其中销售住宅1262.9万平方米,占87.8%,居民个人购买住宅1163.1万平方米,占住宅销售总量的92.1%。
“鲁房景气指数”在利好空间运行。反映我省房地产开发市场景气状况的“鲁房景气指数”年末达到106.8,比上年提高3.5点。从指数波动幅度看,全年各月波动幅度较小,房地产运行比较稳健。
建筑业生产稳定增长,经济效益不断好转。全省资质五级及以上建筑企业4536家,实现增加值312.4亿元,增长13.6%;实现利税74.8亿元,增长16.0%。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优势明显,全年实现增加值118.4亿元,增长21.8%;实现利税19.7亿元,增长26.0%。施工项目招标投标推行面进一步提高,全年招标投标推行面为57.4%,比上年提高4.5个百分点。
五、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繁荣稳定。全年共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81.9亿元,比上年增长12.2%。城镇消费品市场活跃,全省县及县以上城镇零售额2306.7亿元,增长13.5%;县以下农村零售额875.2亿元,增长9.0%,城镇零售额增长快于农村4.5个百分点。
批发零售贸易业、餐饮业零售额保持较快增长。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零售额2100.1亿元,比上年增长15.1%,拉动零售总额增长9.7个百分点,市场份额达66.0%,比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餐饮业实现零售额372.6亿元,增长19.1%,增幅继续居各行业之首,拉动零售总额增长2.1个百分点,市场份额达11.7%,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
各类商品销售呈增长势头,通讯器材、汽车等大类商品成为市场销售的亮点。全年吃的商品零售额增长21.9%,其中饮料类增长22.3%,烟酒类增长16.7%;穿的商品增长6.9%,其中服装类增长10.3%,鞋帽类增长6%;用的商品增长13.2%,其中通讯器材类增长97.2%,汽车类增长53.7%,电子出版物及音像制品类增长46.4%,家用电器和音像制品类增长7.2%。吃、穿、用商品的比重分别为17.8%、15.8%和66.4%。
各种经济类型零售额呈不同的发展态势。国有及国有控股单位零售额增速放慢,实现零售额587.6亿元,比上年增长7%,市场份额由上年的19.4%下降为18.5%;个体、私营经济零售额快速增长,实现零售额1733.6亿元,增长16.4%,市场份额由上年的52.5%提高到54.5%;其他经济类型零售额增长8.1%。
批发零售贸易企业整体经济效益较好。全年规模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实现商品销售收入净额1698.7亿元,比上年增长8.8%;实现利润总额13.6亿元,增长1.4倍,其中批发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1.8亿元,增长2倍,零售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7亿元,下降3.7%。亏损面为32.3%,比上年扩大3.1个百分点。毛利率为7.5%,比上年减少0.15个百分点。
六、对外经济
进出口贸易增长较快。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339.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7.2%。出口211.2亿美元,增长16.5%,其中一般贸易108.9亿美元,增长19.3%,加工贸易101.1亿美元,增长13.8%。进口128.2亿美元,增长18.4%。贸易顺差82.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3.6%。
利用外资大幅度增长。全年新签利用外资项目4072项,比上年增长33.2%;合同外资额118.6亿美元,增长64.2%;实际利用外资65.2亿美元,增长47.8%。其中外商直接投资合同额113.1亿美元,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55.9亿美元,分别增长68.2%和54.3%;新批对外借款合同金额3.0亿美元,实际借款6.6亿美元,分别增长11.9%和8.2%。
对外承包和劳务合作取得新进展。全年直接签定对外承包和劳务合作合同1380份,比上年下降11.0%;签定合同额13.4亿美元,增长28.2%;实现营业额8.3亿美元,增长48.7%;外派各类劳务人员2.2万人次,增长5%。平均每个项目合同额由上年的67.5 万美元上升为97.2万美元。
境外投资发展迅速。全年新批到境外投资企业(机构)69家,投资额2.2亿美元,增长64.1%,其中中方投资1.8亿美元,占投资总额的81.2%。至年末,全省累计完成境外投资7.3亿美元,其中中方投资5.7亿美元,占投资总额的78.6%,投资境外企业分布在92个国家和地区。
开发区发展进一步加快。全年各类国家级和省级开发区实现工业增加值733.0亿元,比上年增长53.8%;实现财政收入91.8亿元,增长44.7%;实现出口交货值61.9亿美元,增长38.2%;进口40.6亿美元,增长45.5%;实际利用外资19.1亿美元,增长22.3%。高新技术开发区实现技工贸总收入1326.8亿元,增长42.9%。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生产及基础建设继续稳步增长。年末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2411公里,比上年末增加344公里。全年公路旅客运输量和周转量10.0亿人、427.9亿人公里,比上年增长5.0%和9.8%;水路旅客运输量和周转量1112万人、4.8亿人公里,分别增长12.7%和下降1.9%。公路货物运输量9.2亿吨、周转量477亿吨公里,分别增长9.3%和11.2%;水路货物运输量4116万吨、周转量1655亿吨公里,分别下降24.7%和51.5%。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2.2亿吨,增长14.0%。中央与地方铁路旅客发送量4418.8万人次,下降4.7%;旅客周转量302亿人公里,增长4.4%;货物发送1.6亿吨,增长8.0%,货物周转量1165.5亿吨公里,增长8.0%。其中省地方铁路全年发送货物927.0万吨,周转量5.1亿吨公里,分别增长21.5%和10.1%。地方铁路建设中,大(家洼)莱(州)龙(口)线已完成全线铺轨。
年末民用汽车拥有量150.6万辆,比上年增长12.8%,其中私人轿车21.9万辆,增长31.0%,私人轿车占轿车总量的50.5%。
航空业持续发展。全年航空货邮量达到11.2万吨,比上年增长21.0%;客运量569.3万人次,增长14.9%。
邮电通信业快速增长。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315.2亿元,比上年增长21.6%,其中,电信业务总量283.6亿元,增长23.2%;邮政业务总量31.6亿元,增长8.9%。年末长途电路14.5万路,长途自动交换机容量50.9万路端。年末固定电话用户达到1786.9万户,移动电话用户1112.7万户,电话普及率达到32部/百人,互联网用户279.3万户。
旅游业快速发展。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610.8亿元,比上年增长23.5%。接待海外游客97.7万人次,增长17.9%,其中外国人74.1万人次、香港同胞11.4万人次、澳门同胞1.3万人次、台胞10.9万人次;实现国际旅游(外汇)收入4.7亿美元,增长23.6%。接待国内游客9573万人次,增长18.4%;实现国内旅游收入571.5亿元,增长23.5%。
八、财政、金融、证券和保险
地方财政收支同步增长。全年实现地方财政收入610.2亿元,按可比口径增长25.3%。其中增值税(25%部分)和营业税分别增长10.9%和26.9%,个人所得税和企业所得税按可比口径分别增长12.6%和8.2%。非税收入中行政性收费增长33.8%。地方财政支出860.6亿元,增长14.2%。重点支出得到保障,教育、科技、农业、城市维护费分别增长18.2%、18.2%、16.5%和12.8%。
金融健康平稳运行。各项存款快速增长,至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0247.8亿元,比年初增加1765.7亿元,比上年多增686亿元。其中,企业存款余额2737.1亿元,比年初增加511.8亿元,多增290亿元;居民储蓄存款余额5805.7亿元,比年初增加746.4亿元,多增148.7亿元。各项贷款继续保持增势,信贷结构不断优化。年末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8536.6亿元,比年初增加1482.5亿元,比上年多增666.1亿元。短期贷款增加843.1亿元,多增333.4亿元;农业贷款增加200.1亿元,多增21.2亿元;个人消费信贷余额513.1亿元,比年初增加238.2亿元,多增117.5亿元。住房、汽车是信贷投放重点,余额分别为351.3亿元和86.5亿元,分别比年初增加158.5亿元和52.2亿元。
证券市场继续发展。全年有7家公司发行新股,7家公司实施配股,共筹集资金59.5亿元。至年末,全省已有上市公司72家、股票79只,其中在沪深两市有68家公司,直接融资累计已达519.5亿元。企业境外上市工作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全年境外上市筹集资金折合人民币14亿元,累计筹集资金达128亿元。大力培植上市后备资源,已有70多家公司进入上市辅导期。
保险业日益兴旺。全年实现保费收入223.8亿元,比上年增长46.1%,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55.3亿元,增长13.0%,占24.7%;人身险保费收入168.5亿元,增长61.6%,占75.3%。全年财产险业务支付赔款30.0亿元,赔付率为54.2%;人身险业务支付赔款和给付15.7亿元。至年末,已有11家全国性保险公司在山东设立分支机构,保险公司分支机构615个,从业人员17万人。
九、科学技术
全年共取得各类重要科技成果3018项。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26项。授予山东省科学技术奖482项,其中:省科学技术最高奖2项,省自然科学奖27项,省技术发明奖16项,省科技进步奖434项,省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3项。全年共组织实施省级以上火炬计划项目145项,其中国家级90项。星火计划成绩斐然,共组织实施省级以上星火计划239项,其中国家级99项,总投资27.5亿元。全年专利申请量12855件,比上年增长15.1%;授权专利7294件。科技人员素质逐步提高,全省共有两院院士31人,比上年增加2人。技术市场日益活跃。年末各类技术贸易机构达到13770个,增长8.0%;从业人员22.3万人,其中科技人员7.1万人。全年签订技术合同19263项,增长8.0 %;合同金额达34.7亿元,增长7.8 %;技术交易额29.6亿元,增长15.2 %。
质量技术监督继续加强。全年对2.5万家企业的4.5万批产品进行了监督检查,抽样合格率达89%。13个企业的15个产品被评为“中国名牌”。296个产品通过了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验收,47个产品使用采标标志,采标产品累计6437个,使用标志产品累计563个。制修订地方标准32项。全省2727家企业取得质量体系认证证书,824家企业的5347个产品获得产品质量认证证书。
气象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济南、滨州、烟台、临沂四部新一代天气雷达都已建成,其中滨州、济南两部雷达已投入业务运行。大气监测自动化建设系统进展顺利,全省23个基本、基准站和17个一般站都已建成并投入业务运行。增雨防雹工作水平不断提高,全年组织了17个人工增雨飞行日,组织高炮、火箭增雨防雹作业294 次,减少了因灾造成的损失。
十、教育、文化、卫生和体育
教育改革逐步深化。全省普通高等院校招生、在校生规模继续扩大。26个培养研究生单位共招收研究生6595人,比上年增长22.8%;在校研究生15882人,增长33.7%。全省普通高等教育共招生21.9万人,比上年增加3.5万人。其中:本科招生9万人,增加1.4万人;专科招生12.9万人,增加2.1万人。全省普通高等教育在校生58.4万人,比上年增加13.4万人。其中:本科在校生30万人,增加6.6万人;专科在校生28.4万人,增加6.8万人。全省普通高中招生和在校生人数明显增加。高中招生58万人,在校学生达146.9万人,分别比上年增加10.2万人和22.8万人。初中招生143.7万人,在校学生542.2万人,分别比上年减少29.5万人和35.8万人。小学招生107.3万人,增加5.9万人;在校学生662.6万人,减少36.6万人。小学毕业生升学率99.9%。全省幼儿园1.6万所,在园幼儿数142万人,比上年增加4.5万人。全省139所特殊教育学校在校生1.7万人。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共招生11.1万人,比上年增加0.8万人。各类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共有在校学生31.7万人,比上年增加6.1万人;各类成人中等专业学校在校学生10.1万人;各类成人技术培训学校共培训605万人次,其中农民技术培训547.4万人次。全年扫除文盲5.3万人。
文化广电事业继续发展。至年末,全省拥有各种艺术表演团体121个,艺术表演场所105个,公共图书馆136个,群众艺术馆、文化馆159个,档案馆188个,其中国家综合档案馆157个,国家综合档案馆馆藏总量580万卷。全年共出版各类图书4867种、报纸154种、杂志284种。全省共有市级以上广播电台18座、电视台18座,县级广播电视台73座。全省广播电台平均每日播音时间达到1280小时08分,电视台平均每周播出时间7930小时38分。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分别达93.5%和91.0%。
卫生保健服务网络不断完善。预计年末全省拥有卫生机构1.75万所,其中医院、卫生院2980所,卫生防疫防治机构360所,妇幼保健机构150所。各类卫生机构拥有床位22.1万张,比上年增加0.3万张。全省卫生技术人员32.2万人,增加0.4万人。其中:医生15.4万人,增加0.5万人;护师、护士9.8万人,增加0.3万人。
体育事业成绩突出。在世界杯和世界锦标赛中,有9名运动员获得13项世界冠军。在第十四届亚运会上,有53名运动员参加了21个大项的比赛,是参加亚运会人数最多的一次,获24人次冠军、10人次亚军、17人次季军,有4人破6项世界纪录、2人2次破亚洲纪录,取得了历史最好成绩。在全运会项目的全国最高水平比赛中,获26.5枚金牌,居全国第四位;获1645.5分,居全国第五位。职业化球类项目的俱乐部比赛综合水平处于全国先进省市行列。
十一、环境保护、城市建设
环境污染治理取得新成果。全年完成限期治理项目1024个,完成投资额19.5亿元。国家第二期“绿色工程”规划项目竣工验收31个,共投资16.4亿元;在建的88个项目中,已完成投资30.1亿元。全年共审批项目10646个,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执行率达99.96%。新增废水实际处理能力6.5万吨/日,废气实际处理能力1259万标立方米/时。
生态环境保护得到加强。全省已建成各类自然保护区65处,面积96.3万公顷,占土地面积的6.1%。建立生态示范区6个,面积81.7万公顷,全部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建成生态功能保护区15个,面积71.8万公顷。全省农业秸杆禁烧区面积为459.3万公顷,禁烧区内秸杆综合利用率为74.8%。
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得到改善。17个市政府驻地城市空气中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年日均值均符合国家二级标准,二氧化硫年日均值比上年下降了6.7%。城市道路交通噪声等效声级平均值67.8分贝,区域环境噪声昼间平均值53.8分贝。
环境科技支持能力有新的提高。全年共完成36项科研课题,8项环境科学研究获省级以上科技进步奖。43家企业通过了清洁生产审核。43家企业通过了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
环境监测能力得到加强,监测网络进一步完善。全年完成了8 个空气自动站和6个水质自动站的建设并投入运行,完成了244家重点废水污染源的在线监控系统建设。深入开展了环境空气、河流湖库、近岸海域和污染源监测,定期发布全省环境状况公报和重点城市空气质量周报、日报、预报、重点流域排污总量控制监测公报,全年获取省控以上有效监测数据100万个以上。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全年城市建设完成投资155亿元,比上年增长32.5%。新建14座污水处理厂,累计已建成55座污水处理厂;新增城市道路800万平方米、自来水供水能力50万立方米/日、用气人口50万、污水处理能力65万吨/日、垃圾处理能力1650吨/日、园林绿地1500公顷、供热面积600万平方米、公交运营车辆900标台。烟尘控制区和噪声达标区建设进一步加强,全省共建成烟尘控制区219个,面积2114.7平方公里;共建成环境噪声达标区270个,面积为1667.3平方公里。
十二、价格
价格和收费改革取得新进展。制定和调整了小麦、烤烟、桑蚕茧等重要农产品价格,实行了城乡居民生活用电同价,提高了城市供水价格,降低了部分政府定价药品价格,制定和调整了成品油、民用燃料及城市公交等公用事业价格。全年全省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下降0.7%,其中服务项目价格上涨0.3%,消费品价格下降1.0%。分城乡看,全省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下降1.3%,农村下降0.1%。分商品类别看,对价格总水平影响最大的食品类价格比上年下降0.3%,其中肉禽及其制品下降0.7%,鲜菜下降1.1%,水产品下降4.2%,鲜蛋上涨3.3%,鲜果上涨9.4%。烟酒及用品上涨0.9%,居住上涨1.7%。工业消费品价格降多升少,总体水平仍在低位运行,其中衣着类下降2.9%,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下降2.0%,交通及通讯工具下降2.2%,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下降1.0%,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下降1.6%。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比上年上涨0.3%。
工业品价格总水平下降。全年工业品出厂价格比上年下降1.2%,其中轻工业产品出厂价格下降2.5%,重工业产品出厂价格下降0.3%;生产资料出厂价格下降1.2%,生活资料出厂价格下降1.5%。企业原材料购进价格下降1.3%。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升1.1%。其中,建筑安装工程价格上升2.3%,设备工器具价格下降2.7%,其他费用价格上升4.1%。
房地产价格上升。全年房屋销售价格比上年上升5.5%,其中商品房销售价格上升5.2%。房屋租赁价格下降0.2%,土地交易价格上升3.7%。
十三、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保持低速增长。据全省人口变动抽样调查推算,年末全省总人口9082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1.17‰,死亡率6.62‰,自然增长率4.55‰。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40.3%。
城镇居民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7614.5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14.5%,其中工薪收入6702.7元,增长12.1%。人均消费性支出为5596.3元,增长6.6%。其中,食品消费支出1927. 6元,增长6.5%;衣着消费支出751.8元,增长7.4%;设备用品服务支出397.0元,下降12.1%;医疗保健支出407.6元,增长24.5%;交通通讯支出538.4元,增长24.0%;娱乐文教服务支出929.2元,增长12.2%,其中,教育支出514.9元,增长10.5%。全省城镇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18.8平方米。年末每百户城镇居民家庭拥有家用汽车1.1辆、摩托车44.3辆、影碟机52.0台、空调器42.7台、微波炉27.7台、电脑23.4台、移动电话74.4部。
农民生活逐步改善。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954.0元,比上年增长5.3%,其中工资性收入1056.7元,增长9.4%。生活消费支出1997.8元,增长4.9%。其中,食品支出838.3元,增长4.4%;衣着支出130.3元,增长7.0%;居住支出335.7元,下降7.1%;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支出96.3元,增长5.3%;医疗保健支出127.6元,增长11.0%;交通和通讯支出155.8元,增长17.0%;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支出256.3元,增长14.4%。全省农民人均居住面积为25.6平方米,比上年增加1.0平方米。年末每百户农民家庭拥有家用汽车0.5辆、摩托车47.4辆、影碟机20.6台、空调器1.3台、微波炉1.1台、电脑1.0台、移动电话14.6部。
两个确保进一步巩固。年末在中心企业下岗职工3万人,比上年末减少4.5万人,全年筹集下岗职工生活保障资金3.8亿元,进中心签协议的下岗职工全部领到了基本生活费,并且代缴了社会保险费。年末企业离退休人员163.2万人,全年支付离退休金138.2亿元,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率达到100%。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基本做到了按时足额发放。
养老保险制度不断完善。年末企业养老保险参保人员641.8万人,缴纳养老保险金149.7亿元,收缴率达到97.6%;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95.9万人,交纳养老保险金59.8亿元,收缴率为98.8%,年末离退休人员42.2万人,全年支付离退休金58.8亿元。农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089.9万人,基金积累38.5亿元,领取养老保险金人数30.4万人,累计发放1.85亿元。
失业保险作用增强。年末失业保险参保人数达到701万人,全年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达到42.8万人,失业保险金支出14亿元,失业保险已成为下岗失业人员基本生活的主要保障形式。
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积极稳妥推进。至年末,全省医疗保险参保缴费人数突破600万人。以基本医疗制度为主、各类补充保障措施为辅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全面建立。全省参加工伤保险社会统筹人数278.2万人,参加生育保险社会统筹人数323.2万人。
就业再就业工作扎实推进。年末全省县以上机关企事业单位在岗职工人数为765.0万人,比上年减少5.5万人,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1362元,增长13.5%。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员39.7万人,登记失业率为3.6%。劳动保障部门开办公益性职业介绍机构826家,社会开办的中介机构383家。全年通过劳动力市场求职登记的达到142万多人次,实现就业74万多人。全年共有2.3万下岗职工实现了再就业,下岗职工再就业率为31%。
企业工资分配宏观调控能力提高。全面实施了工资指导线制度,扩大了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覆盖范围,全省8个城市发布了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最低工资标准由原来的260-370元提高到290-410元。400多户企业实行了年薪制。
社会福利、社会救济工作成绩显著。社会救助制度不断规范和完善,城乡低保工作有了较大进展。全省最低生活保障救助人数为93.8万人,比上年增长24.2%。其中:城镇57.1万人,比上年增长34%;农村36.7万人,比上年增长11.6%。社会福利收养性单位(含敬老院)3106个,床位11.6万张,比上年增加0.3万张,收养9.6万人。社会福利企业2455个,安置残疾人员5.2万人。
注:1.本公报所列各项数字均为初步统计数。
2.国内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至2002年末,全省共17个地级市,31个县级市,48个市辖区,60个县,372个街道办事处,294个乡,1253个镇,8个区公所。